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诗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诗酒清吟祭华年|为什么清明少不了酒》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适合祭扫,怀古幽思、感情伤怀;适合寒食,冷锅冷灶,没有炊烟;适合踏青看花,抒发胸意;也适合放风筝,逆风奔跑、仰头欢笑……而这些,一定要有酒相伴!

清明节离不开酒。正所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北宋诗人王禹偁的这首《清明》,简明地道出了清明与酒、与花千丝万缕的情愫。

清明与酒的缘分正是来自于祭扫。清明扫墓除整修坟墓、清除杂草外,较重要的是清明酒。全家举行祭祀仪式,仪毕后饮酒聚食,称之为吃清明酒。餐毕,再去扫墓,在坟前供上吃清明酒时特意留下的食物与酒,点烛烧纸进行祭奠。此时,酒,就是人们表达对死者之敬意和哀思的较好载体。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喝酒应酬少不了 保肝护胃很重要


过量饮酒危害大!一般人都知道这些常识,但有些人还是很无奈呀!他们处于特殊岗位,在特殊场合为应酬不得不喝大量的白酒,日积月累身体就会出问题,像脂肪肝之类的疾病就会找上你。
相信很多人也在苦苦寻觅保肝护胃千杯不醉的喝酒秘方,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喝酒过程中怎样使我们的肝脏少受伤害呢。
喝酒为什么会醉?是因为酒精一般在胃里就会被血液带进循环系统,当肝脏解酒速度弱于酒精摄入速度的时候,血液酒精浓度增加,人就会醉酒,在另一个方面,肝脏也会受损。
首先在我们喝酒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喝一杯牛奶,有条件的话可以喝蛋白粉,总之要吃蛋白含量高的,我们知道蛋白质是修补细胞组织的,吃到胃里就相当于给我们的穿上了防护衣,保护胃不受伤害;大家都知道空腹喝白酒伤害大,容易喝醉,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或者压缩的纤维素片也可以,吃完喝大量的水,纤维素遇水会回迅速膨胀达到半饱的效果;还有我们肝脏的较爱B组维生素,也可有意识地多吃富含B组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猪牛羊肉,蛋黄、蔬菜、燕麦等粗粮,以提高体内B组维生素族含量,所有吃进去的东西都要经过肝脏排毒,白酒也一样;吃点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是软化血管的,增加血管弹性。
其次在喝酒过程中,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当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如果喝白酒超过2个小时,中途可以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好酒网真心温馨提示: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较好不要喝浓茶。

节气早知道|为什么无酒不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马上就要来了,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喝什么酒,清明节喝什么牌子的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描绘了古代清明时节旅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也侧面反映出古人在清明节并不禁酒,那么,清明节喝什么酒?清明节为什么要喝酒?

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清明节喝清明酒。清明酒因在清明节期间酿造而得名。是大塘坪乡、金桥乡一带传统的婚庆喜宴酒。据史料记载,该酒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巡到大塘,有人献清明酒御用,太宗皇帝大加赞赏,被定为贡酒,清明酒也因此扬名。

清明酒的由来

在鄱阳湖畔大塘乡民间酿制的一种特色酒叫清明酒是,因在清明节期间酿造而得名。是大塘金桥乡一带传统的婚庆喜宴酒。据史料记载,该酒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巡到大塘,有人献清明酒御用,太宗皇帝大加赞赏,被定为贡酒,清明酒也因此扬名。它的制造工艺既不同于传统的白酒,又不像一般的酿造酒,如黄酒和葡萄酒。它具有酒度适中,颜色红里透黑。品尝则有浓香、醇和、甘甜、回味长的特点。

清明酒的做法

清明酒较好在清明节前后5天开始酿。用红壳早糯谷为原料,用剥壳机把糯谷壳去掉。将糙米用清水浸泡一两天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上甑蒸。再用事先准备好的井水快速淋透。待甑下流出的水变冷,再取下面的温水回淋。接下来加甜酒曲,待缸装到半满即可。因要留一半位置方便以后加酒酿和白酒。做好后即封口,保温发酵,一周后成糟。糟做好后可放入坛内密封贮存两三年。这时,就要选用一些糯米备制甜酒酿和白酒。将存放两年以上的糟坛打开,加入甜酒酿、白酒配制清明酒。

江西等地的清明酒有数百年的历史,因而当地一直存在着过年拿上好的清明酒待客的传统习俗,有的农户家中清明酒存放10年以上,其状似胶浆牵丝,其香幽雅清醇,沁人肺腑。这种酒可算清明酒中之,价格也达每公斤数十元,15年、20年的陈酿每公斤则要过百元,且储量较少。

李白为什么能斗酒诗百篇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喝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不高,大多数是在十度以下,较高也超不过二十度,因而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有了武松三碗不过岗时候喝的那十八碗酒,这些都是发酵酒。


发酵酒是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酿制而成的,酿造后不经过蒸馏而可以直接饮用的酒,酒精含量较低,如啤酒、黄酒(米酒)、葡萄酒等。也叫酿造酒。啤酒也是发酵酒,但有按国际分类法归于饮料的。
前几集我们介绍了六种世界着名的蒸馏酒:金酒(琴酒)(Gin)、威士忌(Whisky)、白兰地(Brandy)、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和龙舌兰酒(Tequila),再加上白酒(Spirit)、日韩清酒(Sake),统称为世界八大蒸馏酒。
蒸馏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转化为糖的淀粉等物质。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粱、稻米、麦类马铃薯等。糖和淀粉经酵母发酵后产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点(78.5℃)和水的沸点(100℃)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质。收集酒气并经过冷却,得到的酒液虽然无色,气味却辛辣浓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发酵酒,酒度低于20%。蒸馏酒则可高达60%以上。蒸馏酒与发酵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加上后来的元朝等少数民族进驻中原后,才有蒸馏酒的普及,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通过蒸馏提高酒度。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喜欢的蒸馏酒,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酒度数高,难喝,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文化莫大的误解。
古人们他们一边作诗,一边饮酒;一边饮酒,一边作诗。酒渗到诗里去,诗融人酒中来,真是难分难解。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清明节为什么要喝酒


再有一周的时间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在我们国家,人们都喜欢在清明节的时候喝点小酒,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据唐代段成式着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
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喝什么酒


清明,每当这个日子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一些过去的事,逝去的人,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

因为思念,所以忧愁,所以借酒浇愁!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还流传着很多知名的清明诗词!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白居易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欧阳修的:“清明上匕西湖好……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等等。

清明节该喝酒吗?为什么喝?

宋代诗人王禹偁写过一首名为《清明》的诗,头两句就是“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好像清明节就是离不开酒与花,不然一切的感受就索然无味了。这充分说明了,清明时节喝酒的习惯自古有之。

说起清明节的酒,人们会很自然想到杜牧笔下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虽未直言饮酒,但人们寻找酒家的目的,可想而知。可是,到底清明节为什么喝酒?

说起清明节喝酒,总结起来其原因有三:

一.是寒食节与清明节一起过,而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

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三.是踏青郊游时的推波助兴。

时至今日,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人们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渴望都是不变的。无论“酒家”在何处,把酒助兴,依然是传统清明节期间的一大乐事。但是现在,有很多讲究的人家,会提前到庆酒网定制家族酒,在清明节祭祀先人,更有意义。也可以用在其他的节日喝,全家分享,更加齐心。

谁说清明节就是哀悼?就是忧愁?有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有人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一样是清明节气,不一样的是心情,关键还是看你自己!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变成了法定假日,人们就趁着这草长莺飞,万象更新之际离开快节奏的办公室,出去呼吸一下春天里春的气息,或携着家人或邀上三五好友相聚,但不变的就是依旧少不了带着酒去点缀那浓浓的情谊。

逢年过节少不了白酒助兴,酒桌上的白酒礼仪您都知道吗?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

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

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

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

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成为一种礼仪。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

怎么办呢?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另一种说法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

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这样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

清明节祭祖一般用什么酒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习俗,不过,我们去祭祖的时候一般都带些什么呢?带这些东西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清明节祭祖一般用什么酒呢?

诗·酒·陶渊明


一、开篇:引黄庭坚论陶《陶渊明集》在三四月间就已经读完了,其间,写了许多文字,残章断篇,未及详思,终于有空,可以慢慢整理出来了。先不写我的文字,就以山谷道人的言论作为第一部分,算是开头吧。为什么选择山谷道人,大约,他的见解“与我心有戚戚焉”吧!“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每观此篇,如渴而饮泉,如欲寐得啜茗,如饥啖汤饼。今人亦有能同味者乎?但恐嚼不破耳。”“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而不使语俗,此庾开府所长也;然有意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与一丘一壑者共之耳。”二、酒·忧·达观对于世事,陶渊明真的忘怀了吗?他真的达观到无所挂怀了吗?他真的对田园痴迷到不论世间是与非了吗?似乎未必。读陶诗,几乎篇篇见酒。酒是做什么的?当然,这酒,只是陶渊明的酒。这酒,不是应酬的;不是谄媚的;不是巴结逢迎以图升迁的;不是拼却红颜一醉而得权贵一笑的……陶渊明的酒,只有一个效用,是用来忘忧的。集中篇篇有酒,则篇篇怀忧。借一醉而销千愁,是不可能的。他总有清醒的时候,醒了如何?依然愁肠百转。陶氏有多少放达,其实也只有陶渊明心中有数。对人世间的事,比如名利爵禄,他并不是不在意。如若在清平之世,如若有一伯乐识得其才,陶渊明大约是不会归隐的。他的归隐,是生当末世的结果。官场的腐败衰朽,又没有机会,便是有,也不是他容身的所在。彭泽宰,与其说是一次机会,倒不如说是一次羞辱更恰当。无论有没有实际经邦济世的才干,诗人的自许是很高的,这就像后来的李白。其实,世事真的很公平,上天给了你这样的才华,在别的方面,你就可能弱些。以诗人而兼政治家的,人生仕途大都坎坷。因为诗人的气质,是浪漫天真的;而政治家的品格,是与世沉浮的。陶渊明多次在诗文中提及祖上的辉煌,其实,对于门楣的光大,他还是希望有所作为的。陶渊明对于禾苗的爱惜,其实,也是心理侧面对世事放不下的一个反映。对于岁月的流逝,而致人生渐老,他有惶恐、更有焦虑。他甚而惧怕死亡:“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他也有慕名之心:“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对于功名利禄,他并不垂涎而视,他的想法,就如同前此的众多达人一样:丈夫在世,利国利民,功成不倨,身退而隐,所以他会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隐,是最终的人生目标,但是,必须是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之后。正如曹子建所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看看靖节的《闲情赋》、他的性情、他的爱意直在眼前,他的情感是多么丰富。看看靖节的《与子俨等书》,忧子之心,满溢行间,一片慈父音声,一片慈父心肠全在字里。他不是枯槁的朽木,他是活泼泼的血肉之躯。那么,陶氏就没有达观了吗?答曰:否。渊明自有达观处。达观在哪里呢?在于他的安贫乐道,在于他的守真如一、在于他对生死的通透之悟。这也是其人其诗为后世所称的原因之一吧。我觉得,渊明之可爱可敬,是在他能够守住本真,为世事忧,但不为世事所动。渊明心中有忧,他也有解忧的方法。当然,这方法不是饮酒,因为酒是不能够的。这里所说的解忧的方法,当然也不是行走于仕途,因为仕途上有许多污泥浊水,不能从心所欲,如果以仕途为解忧之法,这解忧之法就会成为招忧之源。毅然决然,归于田园,守住本真,紧抱心所认可的“道”,不为世事所动,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道”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实总是让人无奈。你再怎么高尚伟大,你总要吃饭,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家之主,你要对自己的肚子负责、你要对妻儿的衣食负责,这就是矛盾。便是“道”在胸中,也不得不借助于酒来麻醉自己。这就是现实的凄凉与残忍。放达,放达在哪里呢?放达在“道”上。但是,许多时候,除了“道”,还有现实。当现实掩盖了理想,酒便成了诗的主题,于是,酒后的达观就隐而不见,一切诗酒之娱,往往都被目为是百无聊赖的自我慰藉而已。三、陶元亮之酒与王摩诘之佛人生——似乎话题又必须从这个经久不衰、永不消竭的常谈开始,充满着矛盾,而其全部,不过是一出悲剧。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了,就没意思了,没意思了,结果当然是了结。但是,出于种种原原因,了结并不怎么容易,你有牵绊,你有纠葛,你有性情,说得堂皇一点,你甚至可以有责任,这责任,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大则国家朝廷,小则双亲妻儿,最不济还有你自己。就我们先祖的遗训,身体虽然是你的,但是,你没有权利任意支配它,你甚至没有理由伤害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只有爱惜它的份儿,别的吗,你还是省省吧!既然如此,你就得好好活着,因为活着,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但是,人生,又是人生,一刻也不会让你消停,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你会经历烦恼、痛苦、忧伤,你会为壮志难酬而闷闷不乐,你会因仕途坎坷而郁郁寡欢,甚至,你连衣食都没有着落,经常会为肌肤之饿、筋骨之劳而忧愁。既然如此,那么,你怎么办呢?或许你会说:你说的,只是那些人生不顺利者的状况,要是一帆风顺,就不会了。哈哈,不要说你有多大能耐,没有用的。你能耐再大,你也逃不了世事。烦恼是因为你是人,而“人就是江湖”,只要你身为人,你就离不了江湖,离不了江湖,你就会“身不由己”。这么一说,似乎真的走上绝路了,不是的。一切自有办法解决。人生之艰难,常常使得生命呈现灰色。人之异于他物,大约是有所谓的情感,大约是有宣泄的途径。解决前文提到的难题,方法有二:一是渊明之法:借之于酒;一是摩诘之法:许身于佛。一是借助于物质,而求身体的一时之快;一是借助于精神,而得心灵的长久安宁。在我看来,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可能最大的不同大概是其效果了。借助物质,是一种沉湎,甚或是一种放纵,就我臆测,效果可能不大,而且会伤及自身,比如酒、大烟、白粉、甚而色(男色、女色皆有)。借助精神,是一种消解、在日复一日的压抑、禁止,在繁琐仪式的重复中消解,把活泼泼变成死寂寂,把丰富变成死板,比如图腾、各种信仰(这样说或有不妥,但我是这样理解的,就这样说了)。渊明诗中的放达,皆有一种没落蕴于其中,可谓之“笑中的泪”。此种放达,越是表现得通脱,其背后的哀伤越是深沉真切,自然也就越是感动得人深。世间事,不经此者,难会得其间意。此可为明者言而不足为昧者语也。吾识渊明。王维的淡泊,是盛世背景下的淡泊,是大国气象下的淡泊,是有家有国,心有所托下的淡泊。所以,他能淡泊地潇洒自如,他能淡泊地飘飘欲仙,他能淡泊地了无牵挂,他能淡泊地无所介怀。对于人间的繁华,他经过了,他也看淡了,所以,他能一悟便入禅真。我常常以为,王维的悟,是不透彻的,因为依然有痕迹可寻。世尊拈花时,迦叶的微笑,大约只能在灵山会上才能得一真见,余则无足观。尘世,毕竟是有牵拌的,最不济,那臭皮囊你总是摆脱不掉的。既然红尘如此,我们自不须强求世人,就诗家中的参悟者言,王维对人生的了悟至少已达七、八分,这已经很不易了。王维的了悟,在其诗中,不是下面的句子: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之三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投道一师兰若宿》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山中寄诸弟妹》你若只把此等涉禅语、论禅语作了禅真本身,很可能你没有慧根、去我佛太远。如若执于此,你便已入魔道,或者只是邪道,或者只是野狐禅。王维的了悟在哪里?其实大家都看到了,但不一定知道,这就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此等妙法,非心清魂澈者难以道得,此等句子,亦非心清魂澈难以识得,此间滋味,只可对会意者言,而不能对无心者说也。这些佳句,读者知其美,共爱之。其间的禅真,识者或不多。你问禅真如何表现,我不说,我也说不清。“玄之又玄,重妙之门”。话说到此,就打住。这也是参禅常用之法。道理很简单,一旦说破,就没有半点意趣。你若有机心,不说你也看得出,悟得透。你若无法缘,说了也白说。安史乱前的繁华,安史乱中的颤惊,安史乱后的全身保命。世间的许多,王维都切身体验过了。对人生,没有什么拿不起,更没有什么放不下了。他一心向佛,此后便开始枯寂了。这就如同禅,我是如是理解的:禅是活禅,不是死法,学禅的人,心一死,万法皆灭,法由心生,心死则法亡。那一颗活泼泼灵动的种子在失去生命征象的时候,一切,也就归于枯槁了。“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出塞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这样的豪气、英气、灵气已经化烟化灰了。渊明之于摩诘,似同实异,摩诘借之于佛,元亮遁之以酒。佛是导向心灵的,佛是通向灵魂的,与佛相应的是精神世界。这种依归,麻醉的是精神,或者,说得冠冕堂皇点,可以认为救赎的是灵魂。酒呢?只不过是口腹之乐,是身的体验。无论对佛的虔诚膜拜,其结果如何,至少,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可以使精神得到安宁,可以让人归于平和宁静。由物质消耗得到的安宁,只是片刻的,醉了一时,醉不了一世,醉得了身,醉不了心。酒醉总有酒醒时。渊明的无奈大概也在于此吧!早上喝醉了,下午可能醒,醉时忘了忧,醒时又何如?今天喝醉了,明天可能醒,醉时无有愁,醒来又怎生?靖节的悲哀,在生逢末世。那个时代,也有机会,但文人的清高,他又如何受得了职微身卑的屈辱。靖节的悲哀,在生逢朝代改易。在如此时日,便是穷俄潦倒而死,又如何能失了气节。这就是中国的士,这就是真正的知识者的气节。人生的舞台上,没有大起,没有大落,终生郁郁,这是陶靖节的悲哀。这一腔悲哀,如何化解?除了行于文字的诗,便是用来浇愁的酒。这酒,已无处找寻了;只有这诗,还能探得靖节的情思。(来源:今日头条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