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鲁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山东鲁东和鲁中西的不同酒礼习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酒文化,还有不同的酒礼习俗。虽都属于山东,但俗话说:十里不同天。鲁东和鲁中西的酒礼习俗也不尽相同。

胶东(包括烟台和威海)人的酒量是比较大的,这在山东都是公认的。我老公经常出差去那儿,回来总是赞叹胶东人的酒量,说他们喝酒论泡,一杯就是一泡,一次就是一泡,也就是一杯,弄得我老公赞叹不已。胶东人是这样喝的,他们是主陪控制全场,先带酒,全部都喝,副陪再带,这时一般是一次一泡,(当然也有例外),完了每个人如果敬酒,总是全桌人一起喝,这时可以是全喝,也可以随意.这样全桌人其实喝酒的量都是平均的,差不多时主陪会叫饭,吃饭后就结束。胶东还有一个特点,喝酒会先上一些面食,比如一盘饺子、一盘包子,这样吃点饭喝酒会比较不容易醉,主陪再叫饭时就是一人一碗面条了,这样大部分人都会吃饱。总起来说是主陪控制全局,基本上时间不会很长。

再说说鲁中大部分地方的风俗,可能会有些出入,但一般都是主陪带三个,副陪带三个,这三个是全桌都同喝的,如果是白酒,一般主陪副陪带完就是一杯或两杯白酒了,杯子多是三两三大小的,一杯或两杯视当时桌上人的酒量现场定。我也曾见过主陪带12次干掉一杯的,号称喝12个月。啤酒一般就是一次一杯。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m.jIukU365.coM

完了就麻烦了,主陪从主宾开始,一个一个的敬酒,叫打一圈,副陪从次宾开始一个一个的敬酒也打一圈。其他的人视情况而定,一般也从每个人左右手开始一个一个的打一圈。打圈时就不一定是一次干一个了,白酒多半是一口反正只要两个人同意即可,啤酒一般都是一口一个,总之请客与被请的双方,(自己人当然不会灌自己人)如果一方人少,会喝多的。所以一般的公平起见双方都会势均力敌。当然每个人都会为了礼貌,敬主宾的,这样主宾一般是最容易喝醉的人。但是与胶东的风俗不一样的是,这里控制进程的是主宾,一般应由主宾要求上饭,主陪才可借坡下驴,否则这酒席的时间只能拖得很长。当然也有例外,但如果主宾喝多了,不同意上饭而且罗罗(济南话,类似罗嗦)的人比较多的情况我也见过,只能是酒席无限延长至深夜,或是主人也可以是其他的人跳出来说我们开始第二场,可以吃烤羊肉串、练歌房、或者洗澡泡脚而定。其实这个流程下来清醒的也不太多了。

所以两个地方的人就有些不理解。比如一开始济南人不知道胶东人是一人敬酒,全桌都喝的规矩,他说:这个人不实在,一枪打俩。(因为济南人敬酒只能一个人敬一个)。胶东人不知道济南人打圈的习惯,他说:我到济南,带完后,每个人都敬我,他们也不喝,结果把我灌醉了。其实这是双方习俗不一样,没有沟通好的问题。

我自己觉得,鲁中的习俗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一主宾是每个人都比较尊敬都要敬也最容易喝醉的一个角色,却要把踩刹车的权利给他;但是他也只有要求权,没有决定权,必须他和主陪同时有此意;二是打圈实在是应该改掉,按照我们礼仪之邦的规矩,一敬就要两个,万万没有一个之说,所谓好事成双么,一圈下来,不醉的不多而且浪费时间,一般来讲,半圈就已醉了,一圈就只能罗罗了(济南话,就是罗嗦)所以搞的酒场时间漫长,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实在是不相符。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五六点钟开始,十一二点结束是正常。所以我比较咱赞成胶东的习惯,一是速度比较快,1-2小时结束;二是比较公平,全桌人喝的差不多,而且可能与他们的经济发展快有关,他们不太劝酒。我想我有些理解胶东的经济为什么发展的比较快了,因为他们的思路好,看他们的酒风就知道他们制定每一个规则都会考虑到速度和公平,所以他们的村主任会带着全村的人共同致富。鲁中的酒风有些复杂,有些繁琐,有些小心眼和互相制约,所以鲁中很少有特别富裕的村庄。

再就是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本人作为一个山东人,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只是这一场罗嗦下来,满场皆醉似乎及其爱喝一样,其实也有很多不爱喝酒的人以及酒量不行的人,只是必须挨个的敬酒搞的好像很能喝、很爱喝一样。

喝酒确实成为山东的一种习俗文化,在山东,喝酒的礼仪十分繁琐复杂,虽是酒文化的表现,但有不少去山东做客的朋友在内心呼喊:简单点!喝酒的方式的简单点!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山东泰安地区酒文化与特色酒礼习俗


和山东人一起喝酒,会让人明白,什么是实在!山东,不仅是中华美酒诞生地,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从古到今,还都是酒的生产和消费大省,在全国名列前茅。以泰安一带为例,看齐鲁大地喝酒之风盛行有何独特之处。

泰安地区仍然习惯把参加酒宴称为坐席,这也是从古代筵席制沿袭下来的。从过去到现在,当地人们饮酒都有热酒、烫酒喝的习惯。泰安地区的民众,如朋友来访、亲戚登门,多设酒宴招待,这样既尽了主人之道,又融洽了感情。俗话说:烟酒不分家,饮酒是一种嗜好,也是一种社会交际手段。各种场合饮酒的酒具一样,一般是用酒壶、酒盅,有铜的、锡的、陶的等。在饮酒的方式上也要根据酒席的性质和饮酒人员来定,一般有压手指、划拳等。压手指就是大压小,小压大,大拇指压别人的二拇指就算赢了,依此类推;若小指压着大拇指也算赢了对方。还有用火柴梗互相猜谜来取胜负,用这样的方法大部分是不会猜拳行令的,同时也不出声音。真正热闹的是猜拳头来取胜败,既能多饮酒,又显得酒场热闹。猜拳也是由两人进行,双方伸手,先客气一番;各伸一个大拇指,是长辈就喊爷俩好,若是兄弟朋友一般喊哥俩好,然后就互相猜了,如果谁喊的数和双方出的手指数目对上了就是胜了。自然喊的这些数都是有讲究的,而且都比较吉利,如二人好、三桃园(三结义)、四红喜(四季发财)、五魁首、六六大顺、七巧、八仙过海、九九喝酒、十大全(满堂红、全家福)。一般进行这种形式前,先敬客人朋友两个(两好),或四个酒、六个酒,表示客气和敬意,然后才猜拳行令热闹一番。

山东枣庄一带,台儿庄、薛城、滕州、峄城等城镇,招待亲友、贵重客人均设宴席并备有烟酒,俗话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宴饮时,座次相当讲究。桌子摆在正房,对着门的一面称上座,左边为次上座,右边为次次上座,对面为下座。依客人的身份、年龄依次就座,否则被视为失礼。坐时宾主常互相谦让,最终还是尊者坐上座。喝酒时,第一杯酒不得端起就饮,要把酒往地上倒出一点,一说是敬天地,一说是敬祖先。境内多数地方碰杯一次要喝两杯酒,取成双成对之意。个别地方也有一次碰杯、喝三杯酒的习俗。劝酒本为热情好客之良好表现,而近来却盛行一种不良劝酒之风,即要客人喝足喝够,常常喝得酩酊失态。宴饮主要以喝酒为目的,对吃饭常常任其自便,以吃饱为原则,故有酒饭不同足之说。

座次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因此山东各地对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十分重视,酒的喝法多,酒量也惊人,酒桌上常流行的一句话便可见端倪:东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过山东小绵羊!

循乎礼、合乎道 我国各地不同的开席酒礼习俗


一般我国酒席分为好几个阶段,这开席酒顾名思义就在第一阶段。我国酒桌礼仪复杂,仅开席酒,我国各地区便各不相同。

山东地区

山东人好客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山东等地区,酒桌礼仪也是相当考究,一般开席酒是6次,叫六顺,最近流行7次,7寓意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高升的意思,图个吉利,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

河北、河南地区

河北、河南等中部地区,部分地区酒文化颇为相似,首先是主人领着先喝3杯,叫酒过三巡,这3杯叫做入席酒,喝够3杯酒,酒席上的热闹劲就会自然带动起来,所有人三巡过后,才能开始敬酒。

东北地区

有的开席酒是喝2次,这样喝法大多数,2次取好事成双的寓意~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东北,开始主陪先带大家喝1次,然后次陪再带大家喝1次,正好2次后开始互敬,但有时会有人出来感谢大家或代表什么的带大家喝,然后再有人出来...而且每次都是直接喝掉1杯,叫做打个样,其他人跟着喝就好~爽快。

津京地区

有的地方,不怎么讲究开席酒,例如津京及其他部分地区,开席主人先说说祝酒词什么的,然后带大家一起喝1杯,接着就是互敬,不过这第一杯酒也还是有说法的,这杯一定要倒满,叫酒满心实,然后大家开喝。

江苏、安徽地区

也还有喝4次、6次、8次的,都有不同寓意,例如4杯在江苏、安徽等华东部分地区盛行,取事事如意的寓意。例如素有中华酒谷之称的安徽亳州,以古井贡为代表,推崇用古井贡特制举一反三酒具喝酒,将道家思想与喝酒相结合,追求自然健康的饮酒体验。

山西地区

山西等西北部分地区,有一种说法叫打排子,就是主人入席先起身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轮流敬酒,接着是另一个人起身如此轮流敬酒,如此这样轮流来,这样就能不冷落每一个宾客,以及一些地区开席酒会根据具体情况定,例如少数民族地区,你帅和不帅,开席酒和过程中被献酒次数都不一样。

惯以喝酒王者之称的东北倒也没有太惊悚,倒是山东和河南,上了这两个地方的酒桌,尤其是以客人的身份,想不喝醉都很难。因此喝酒的人,最怕到这两个地方。

你家乡怎么喝酒?北上广到鲁、杭的饮酒习俗


导言:酒水消费的地域差异,是饮酒文化差异的重要元素。带着浓郁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基因的酒文化差异,被人们津津乐道。

坐标HONGKONG\香港

以往香港人喝葡萄酒只会在家中或西餐厅,现在即使吃中菜也会在餐桌摆一两瓶葡萄酒。尤其是中式婚宴,一直奉客的都是干邑白兰地,近年来已经换成葡萄酒了。

由于得到免税之利,AckerMerrallCondit、苏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等世界各大拍卖行纷纷来港举行葡萄酒拍卖会,成交价更屡创新高。一瓶1995年的Romane-Conti,就以53,680元成交。自从2008年2月香港政府宣布免除全部葡萄酒入口税,香港立即掀起另一次喝葡萄酒的热潮。酒款大部分挂着100至200元的价钱牌,亦有一些以100元3瓶的低价作招徕。以往因为平价货的选择不多,消费者唯有购买300元以上的酒款。根据IWSR的报告,香港每个达到法定喝酒年龄的人,在2008年平均喝掉葡萄酒3.3公升,是亚洲之冠,预计到了2012年,更会增加至4.2公升。价格及潮流都是提升数字的主要原因。

坐标SHANGHAI上海

在各大城市当中,上海算是成熟度最高的市场了,许多人生活方式西化的程度,使他们跟欧美人士一样,已经习惯用葡萄酒来搭餐,也会在喜庆场合开香槟气泡酒助兴。上海第一家葡萄酒专卖店是在1997年由台湾人开张经营,当时懂得喝进口葡萄酒的人可说是寥寥可数。

在中餐厅和西餐厅,虽说都有客人会开葡萄酒来配餐,但客人的层次和所开的酒种类都是不一样的。中餐厅的客人开葡萄酒,多半会是国产红酒,比较多是以健康和流行为考虑,用来取代黄白酒,依然保留干杯的习惯,对于葡萄酒知识的兴趣相对较低。在西餐厅开的葡萄酒,种类相对多元,客人也比较愿意在酒上面花费较高的费用。为了搭配前菜、主菜和甜点,除了干红之外,气泡酒、干白、桃红和甜白酒也各自占了若干比例。

对葡萄酒产生兴趣的消费者,在上海是幸福的,因为一年到头都有许多酒商在举办品酒会、餐酒会,部分品酒会甚至还是免费的。只要勤快地参加品酒会,很快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品酒知识,由于信息相对流通,消费者程度也高,上海的酒价对比于内地其他城市也较为合理。

由于上海是许多酒庄庄主、酿酒师访华时必到的城市,进口商们莫不抓紧这些机会举办记者招待酒会以及VIP直客的付费餐酒会。虽然名酒加上顶级餐厅的收费不赀,但由于可以直接和酒庄代表面对面交流,这些顶级餐酒会经常是一座难求,向隅者众。虽然葡萄酒的流行带动了众多业者的竞相涌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进入上海的酒商,其专业度和经营理念良莠不齐的状况也相当明显。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注意到,哪些业者可以掌握忠实的客群逐步生根茁壮,哪些会在激烈竞争中自然淘汰,市场已经开始慢慢地,无情地逐一摊牌了!

坐标BEIJING北京

北京是一座后现代大厦与老四合院组合起来的城市(仅仅是组合,而非融合),葡萄酒消费也不例外。在北京的大超市里,进口专柜堆满了100元到400元的中产消费酒,从俄勒冈到阿尔萨斯一应俱全。从这点看,它是个家庭消费葡萄酒较为成熟的城市。但笔者在许多进口酒商那里了解,他们销售最多的酒通常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心里便有个大大问号,卖得最好的为什么不是卖场里最多、最常见的酒?根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北京个人消费葡萄酒大量集中在50元到100元之间。这正是国内中档酒的价格水平。

超市里国产酒和进口酒通常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展柜,琳琅满目的进口酒十分诱人,却因为两个因素阻碍了顾客的购买。一是陌生感,连酒标都不认识怎么选呢?二是价格偏高,从08年涨价后,150元内让人惊喜的葡萄酒已经越来越少了。在一般消费者眼里,红酒往往是中国白酒的健康替代品,所以他们宁可选择更熟悉、更便宜的国产葡萄酒。不过,这里也存在广泛的高端消费人群。在这座因政治而深不见底的城市,只要有价格,就一定会有买主。但与十年前不同,今天高端人群不仅有财力,并且很多都有品味。不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新派高端人群的舌头慢慢领悟了葡萄酒文化,800元到1500元这个价位便凸显了出来。

坐标GUANGZHOU广州

10年前,广州的基本格局是:富豪喝X.O.,中产喝威士忌,小资喝啤酒。现在,不论富豪、中产还是小资,基本上统一喝葡萄酒了,只是选择的层次不同而已。在广州市场,消费最集中的价位在200元上下。沿袭广州人什么都敢吃的传统,广州人什么都敢喝,对新世界没有成见,凡是没喝过的都想尝试一下。前不久我在一家很小的店铺,甚至发现一款产自秘鲁的葡萄酒。粤菜以海鲜为主,加之广州气候炎热,白葡萄酒和气泡酒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除了一些高端餐厅,大部分餐厅的葡萄酒服务水平落后于消费者的需求。许多人抱怨,餐厅供应的葡萄酒选择余地有限,甚至连像样的酒杯都没有。

坐标SHANDONG山东

山东人的豪爽是有名的,再加上它又是张裕和其他国产名酒的故乡,这里有着浓厚的葡萄酒氛围,整个山东省有1亿人口,葡萄酒总销量可以达到20个亿人民币。按照传统每一杯都要干完的。现在大家普遍关心健康,又照顾到葡萄酒的雅文化,因此在敬酒时往往只在酒杯里象征性地倒一点酒,这样既可以细细品味,又不至于过量失态。鲁西南地区相对比较传统,喝葡萄酒时沿用白酒的饮酒习惯。到了胶东,青岛,烟威地区,大家会更随意些。当地人习惯了用青岛啤酒,本地白葡萄酒搭配海鲜,现在进口白葡萄酒也很流行。就品牌而言,张裕稳坐第一的交椅,华东干白在青岛等地也较畅销。

坐标HANGZHOU杭州

生活在六朝古都杭州城的人们,目前最容易接受的依旧是黄酒。炎炎夏日去杭州人扎堆的海鲜大排档,毫无疑问看到的是一瓶一瓶的啤酒被搬上桌,进口葡萄酒还仅仅限于政府官员、商人、潮流人士饮用;然而,由于对葡萄酒的不熟悉,依然拜在拉菲之石榴裙下。很多人买葡萄酒是用于送礼,而卡斯特则提供不同档次的礼盒,外加产品的知名度高,常常受人追捧。至于少部分用于日常消费的葡萄酒,人们通常会选择价位二百以下或是四百以上的葡萄酒。只要客人喜欢了,轻易不会改变。有个做葡萄酒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某款五六百的澳洲葡萄酒被客户喜爱后,这款酒的销量大幅上升。

当说到杭州餐桌喝酒礼仪,在饭桌上,几乎看不到劝酒之气,即使相互敬酒也就点到为止。

法国约瑟夫杜鲁安酒庄


约瑟夫杜鲁安酒庄地处法国勃艮第伯恩(Beaune)产区,约瑟夫杜鲁安酒庄创建于1880年,创始人是约瑟夫杜鲁安。约瑟夫杜鲁安酒庄是当地产区最著名的酒庄之一。

在接下来的130多年里,约瑟夫杜鲁安酒庄一直由杜鲁安家族掌管。目前,约瑟夫杜鲁安酒庄已经传到了家族的第四代。该家族富有激情,注重细节和品质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该酒庄的发展。

经过这四代人的努力,约瑟夫杜鲁安酒庄葡萄园的面积不断扩大,目前酒庄共有葡萄园73公顷,其中特级葡萄园和一级葡萄园占2/3。这些葡萄园遍布整个勃艮第产区。园里种植的主要葡萄品种为黑皮诺(PinotNoir)和霞多丽(Chardonnay),这两种葡萄的种植比例基本上是各占一半。

在酿酒方面,约瑟夫杜鲁安酒庄坚持传统酿制方法,完全根据风土条件及葡萄藤的特性来开展酿制。制作橡木桶所用的橡木,都由酒庄从森林里精心挑选出来。完工后的橡木桶会被风干3年。橡木桶的更新比例及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放的时间会根据产地和年份的不同而不同。在陈放过程中,杜鲁安家族每天都会品尝和评估酒庄里酿制出的每款酒,只有经过该家族认可后,这些葡萄酒才能装瓶。

总的来说,约瑟夫杜鲁安酒庄出产的葡萄酒集平衡、精致和个性于一体,享用起来给人以无尽的愉悦之感。年轻时,这些酒往往果香四溢,随着陈年的进行,它们渐渐呈现出十足的复杂感。这里有些葡萄酒的陈年潜力达40年甚至更久。

布鲁奈罗葡萄酒


2010年份的布鲁奈罗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在葡萄的生长季,天气完美,充分成熟的酿酒葡萄赋予了葡萄酒丰富、多样化的风味特征,完美呈现了桑娇维塞的纯净与美妙。该年份酒款的陈年潜力均在10年以上。那么,又有哪些酒款值得推荐呢?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

布鲁奈罗葡萄酒(Brunello)产自于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南部的蒙塔希诺(Montalcino)产区,所以它通常被称为布鲁奈罗蒙塔希诺(BrunellodiMontalcino)葡萄酒。这种葡萄酒由100%的桑娇维塞(Sangiovese)葡萄酿造而成,酒液呈透亮的石榴红色,酒体饱满,风味复杂而精妙,口感呈干型。布鲁奈罗与巴罗洛(Barolo)、阿玛罗尼(Amarone)堪称意大利最优质的三种葡萄酒。

产自于蒙塔希诺的桑娇维塞非常具有特点,它的果皮厚,颜色深。这就意味着酿酒葡萄中的单宁含量高,能够赋予葡萄酒更好的骨架,更好地帮助其陈年。随着陈年时间的增加,葡萄酒的口感会变得柔和,而且还能够发展出更复杂的风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布鲁奈罗葡萄酒必须在橡木桶中陈酿2年,瓶中陈酿2年才可以面向市场发售,而珍藏(Riserva)型葡萄酒至少得陈酿5年,并且装瓶的时间要比发售的时间早四个月。

2010年份的布鲁奈罗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在葡萄的生长季,天气完美,充分成熟的酿酒葡萄赋予了葡萄酒丰富、多样化的风味特征,完美呈现了桑娇维塞的纯净与美妙。该年份的酒款的陈年潜力均在10年以上。

出生、成人礼时的酒礼习俗


白酒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如出生、成人、婚礼、生育、死亡等等都会有酒的身影,其中尤以出生、婚礼、寿诞、丧葬酒礼被格外重视。

出生时的酒礼习俗

酒壶报生

我国华南地区,妻子分娩后,丈夫要用礼篮子装肉、酒壶装酒到岳母家去报喜。内行人只要看酒壶嘴的方向,就知是生男还是生女:壶嘴朝篮里,是男孩;壶嘴朝篮外,即是女孩,有女生外向之说。岳母家往往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面条、香菇等物。

报生酒

在浙江金华地区,婴儿出生后,要备酒一担,往岳母家报喜,称为报生酒。岳母则回以糯米或粳米一壶,上放一对红蛋,或索粉一篮,然后岳母给邻居分报生酒。

报生壶

在浙江台州、金华,向岳母家报生时带有镴制的报生壶,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枝,以柏树和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兆。若生男婴,报生壶嘴要用红纸塞上,生女婴则不塞。娘家倒取报生壶里的黄酒后,要把米放在报生壶内,给女儿烧粥吃。

送喜蛋

贺生,又称诞生礼。在杭州,婴儿出世,要用喜蛋、酒菜等送到丈人家报喜。

三旦酒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生下女孩,常要栽几株嫁妆树,以备将来女儿出嫁时砍树做嫁妆用。有的地方生长子要栽三旦(三日)树,即给孩子做三日时,在亲友吃过三旦酒后请他们栽树,意思是祝福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开口奶

婴儿所饮第一口奶,谓开口奶。给婴儿喂的开口奶须向别家妇女讨来,生女婴者须讨生男婴妇女之奶,生男婴者须讨生女婴妇女之奶。喂奶之前先喂黄连汤一口,谓先苦后甜。又把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分别制成汤,用手指蘸汤涂婴儿嘴,边涂边念: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

三朝酒

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三朝。过去,三日洗儿,抱见舅姑,唤以乳名。诸族人及亲友各送米蛋之类看望产妇,并表示祝贺;女家邀亲友吃三朝酒。洗儿之时,浴盆中须放喜蛋及金银首饰等物。洗毕要取蛋在婴儿额角摩擦一遍,说是可免生疮;用金银首饰,说是可以镇惊。洗过之后,以父之鞋一只、碎缸片一块、肉骨一根,与婴儿合称,叫上秤,希望孩儿长大后有刚(缸)骨,继承父志。一些地方,小儿初生三日,必集女宾聚宴,谓之三朝酒。在浙江金华,小儿初生三日,拜祀祖先,尊长为小儿命名,置酒宴亲族,日红男酒。浙南地区吃三朝酒也叫吃禳解酒。这天洗生婆来给婴儿洗浴,检视脐带剪痕,脱去利市衣,更换新衣。三朝酒以请洗生婆为主,其他请的是吃过开喉奶、赐利市衣以及临蓐时帮忙的人,大都是女客,不请男客。

满月酒

满月酒也叫弥月酒,又叫汤饼筵。在温州,有大满月(40天),小满月(30天)之分。有些人家在满月时大摆酒席,发出请柬。收到请柬的亲友都要送礼,礼包上则写汤饼之敬。有的人家还张灯结彩,演唱弹词。满月剃头,叫做打光光,囟门必须留足一寸见方的头发,叫做孝顺发。剃下胎发,用红布急裹,送保生娘娘宫神座旁边,是保长生的意思。剃头后,主家要请理发师吃酒,并送鸡蛋、红包酬谢。

生日酒

小儿满一周岁时,舅家送米粉塌饼,亲戚送衣饰等物,谓周礼。家中设酒席招待,称为生日酒。小儿穿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等。先扶他至堂前礼神;再抱他穿过预先搭在屋檐前的竹梯,称为过关;再由娘舅抱着沿村兜一圈。也有人认为必须过两座桥,才算吉利。在浙江湖州,婴儿年满一周岁,俗称得周。外婆家要送外孙穿用的袍褂衣服、鞋帽等礼物,婿家要办得周酒款待前来恭喜道贺的宾客。

报生酒

江西民俗,婴儿出生后,大多要鸣炮示庆,将胎盘(俗称包衣)埋于荒野。父亲则要到外婆家报喜。报生时,多提一把茶壶,生男者壶嘴朝前,挂两个由红绳系着的桂圆,壶嘴插红纸扎的香柏和万年青,壶内装满酒;生女者,壶嘴朝后,无任何装饰。岳母收下酒后,回一壶糯米或粳米,上放一双彩蛋,传说吃了娘家的米身体强壮些。然后岳母给邻居分送报生酒。

送浆酒、打浆酒

婴儿如果是第一胎,外婆得到女婿的喜报后,要送阉鸡、鸡蛋、鲍鱼、鲍豆腐,和小孩穿戴的鞋袜、衫裤、体被、尿垫、背带、披风、围裙、口栏枷等。姥姥到女婿家去看女儿,抱外孙,俗称送浆酒。婴儿的父亲提猪肉到岳父家及舅父、姑父、姐夫等各家,告诉打浆酒(或称请浆酒)的日期。打浆酒一般在产后十天举办。到时,四方亲戚、邻里好友都提着鸡、蛋、宝宝衫等礼品前去恭贺。打浆酒喜事一般来女客,产妇娘家客人坐首席。江西龙南、全南、寻乌、南康等地有此习俗。

清明节的酒礼习俗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到,除了扫墓、放风筝之外,在清明节的酒礼习俗也由来已久......

说起清明与酒,人们会很自然想到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虽未直接写饮酒,但人们寻找酒家的目的,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就有相应的饮酒活动,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里,一般举行家宴时,都要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据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清明节何以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据说,清明节饮酒与寒食节有关。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功成隐退、抱树焚身的晋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寒食节虽禁火,但不禁酒,喝酒暖身之举便流传开来。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唐代有不少诗人吟咏过寒食饮酒诗,相劝一杯寒食酒是赵嘏的诗句,野寺一倾寒食酒是张祎的诗句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而且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饮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酒礼习俗:古代的“一献之礼”


礼仪,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更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礼仪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诗经小雅瓠叶》从客人的角度叙写了周朝时贵族宴饮、宾主酬酢的情形。原诗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酋,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从诗中可以看出,献、酢、酬是古时饮酒的一套礼节,即一献之礼,宾主各两爵而礼成。一献之礼,即古代飨(款待)士之礼,主人礼宾一度献酒称一献。《仪礼士冠礼》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汉郑玄注:一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士礼一献,大夫三献。《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郑玄注: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唐孔颖达疏:一献之礼,宾主百拜者,谓士之飨礼唯有一献,言所献酒少也。从初至末,宾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数多也,是意在于敬不在酒也。《仪礼士昏(婚)礼》载: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又云: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即士之婚礼时,舅姑飨妇或舅飨送亲者也用一献之礼。

具体来说,一献之礼即遵循这样的献酒程序:主人在斟酒之前,先要下堂到庭中净手、洗爵,以示洁净;客人也随之前往,以避役使主人之嫌。之后,双方一起上堂,主人先斟酒以敬宾客,客人拜谢后接爵;然后客人入席做食前祭祀,祭毕还要称赞酒之甘美,待主人答拜后再将爵中之酒饮尽;以上是主人向客人敬酒,称为献。客人饮毕主人的敬酒,再以酒回敬主人,称为酢。主人将客人的敬酒饮毕又自饮后,再次斟酒回敬客人,称为酬。至此礼尽。

正献之后,为众宾按长幼次序相酬之礼,称旅酬。旅酬之后,宾主饮酒不计数量,至醉而止,称无算爵。

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酒以成礼,我国自古便有此种说法,酒在古人看来,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因此十分受到重视,也体现在古诗之中。

酒桌酒礼习俗 叩指礼的含义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食指、中指并在一块,指头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叩指礼传说

传说乾隆微服南巡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害怕皇帝老子出现意外,拼了老命也要去护驾,于是知府乔装打扮,到了茶楼,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置坐下。

乾隆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装模作样的把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话语一说之后,便要给知府倒茶,知府诚惶诚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叩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很多人在敬茶喝茶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和谢意,就会用手指在桌上轻叩表示礼节,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之后在酒桌上也就流传开来!反正不论你敬我茶还是酒,我便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

叩指礼

叩指礼一直在很多人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到了现在叩指礼有了几个区别在对待长辈、平辈、晚辈时有不同的礼节。

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轻敲三下即可。

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和谢意。

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叩指礼是现代商务宴请中,一个最常用的酒桌礼仪。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保持此酒礼习俗,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差倒酒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酒礼习俗:为何穆斯林禁止饮酒


根据《古兰经》的规定,穆斯林饮酒是一种犯罪。穆圣曾说:真主弃绝饮酒者、酿酒者、卖酒者、运酒者和盛酒之器皿。伊斯兰教的教规是十分明确的、严厉的、绝无任何融。因此穆斯林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以前,阿拉伯人大多爱喝酒,甚至酗酒成风。(古兰经)关于戒酒的规定,有一个从宽到严的过程。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先知率领穆斯林自麦加迁徙至麦地那后,有人曾问他穆斯林能否饮酒,先知宣读了一段古兰经文作为回答:饮酒和赌博二者皆包含有大罪,也对人们有益处,但是罪大于益。当时,并未明确宣布酒为禁品。

后来发现有些穆斯林酒后礼拜时念错经文,酒后打架斗殴,甚至胡作非为,饮酒才被视为同崇拜偶像,赌博,求签等一样的罪恶行为而被严格禁止。(古兰经)称饮酒等上述行为,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穆罕默德先知进一步规定:凡致醉品均为非法。他不仅禁止穆斯林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而且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经营。

穆斯林人认为杀人凶手、溺死者、自杀者、司机、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司机和相认、心脏病和溃疡发作而死者的逝者几乎都与饮酒有关,所以《古兰经》里规定了禁止喝酒这一条,久而久之,不准喝酒也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生活习俗了。

我国南方地区的祭拜的酒礼习俗


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以致今日,祭拜的酒礼习俗在我国各地仍然十分重要。

我国南方,升梁有严格和一般之分。严格的是升子午梁,采梁要讲究,梁的木材宜粗、大、直、坚。采梁时辰在历书上有规定。时辰到了,请木工师傅采梁。先锯出梁头多余部分,后锯出梁尾多余部分。这两个多余部分不能丢掉或移做他用,要拿到神堂保存起来。木工师傅把梁刨光滑后漆得鲜红放在架上,梁头放在何方向都要按历书上的规定去做。

升子午梁要在修建之初,用竹木搭起坚固的梁架,把梁架起。梁架起后才建墙壁。梁升多高,这屋就建多高。梁升定后一点不准移动。升子午梁的时辰比升一般梁的时辰讲究得多,必须按历书上所规定的去做。升一般梁,就是建墙壁到一定高度,择个吉利日子升梁即可。升梁的时辰一定要选择在正午12点钟之前。不管子午梁或一般梁,梁总是要油漆得鲜红,梁上面贴上写有贵人到位、紫微正照、升梁大吉等红纸。升梁前,宅主杀公鸡,做米糕,用新毛巾、新面盆旺梁(即洗梁)。旺梁时泥水工祷祝词是:

旺旺梁头,主家代代好风流;

旺旺梁中,主家代代做富翁;

旺旺梁尾,主家代代有福气。

旺梁后还要拜梁。用新置的八仙桌,桌上放一只谷斗,用红纸条写上贵人到位、姜太公在此、紫微正照等,把红纸条贴在竹签上,将竹签插在斗中。拜梁由宅主行三跪九叩之礼,也有请本族好命的男人拜梁的。拜梁时奠酒祝词:

一杯酒,祝梁头,代代子孙出公侯;

二杯酒,贺梁中,代代子孙出相公;

三杯酒,贺梁尾,代代子孙着朝衣。

拜完后还要说大吉、发财之类的好话。旺梁、拜梁结束后,便开始升梁。升梁时辰一到,泥水工分为两排,站定在上梁架上,由两个师傅各在一端叫高升!主家或本族好命的男人在梁下面双手举梁,同时齐喊高升!泥水工们把梁传递上去,同时齐喊高升!高高升!梁徐徐上升,待升到适当的高度时,两端一齐放下,两端梁头刚好砌到坐紧,坐紧后不得再有丝毫移动,接着鸣放鞭炮,升梁到此完成。升梁后,宅主家要给师傅红包,煮糖水粉款待众人。

唐宋酒礼习俗:按巡饮酒


唐宋两代的饮酒之风兴盛,酒礼习俗也有许多,如饮宴之上人们要按巡饮酒,歌舞侑酒、女妓陪酒、行令助觞之风都很普遍。

古人有按巡饮酒的习俗。按巡饮酒是分轮由尊长到卑幼一个个地饮,一人饮尽,再饮一人,这种饮酒习俗与现代人饮酒时大家共同举杯很不相同。酒宴上,众人都饮完一杯称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饮酒数巡。唐代饮酒的巡数较少,一般为三巡,如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云: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宫廷酒宴上,过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规了。《旧唐书李景伯传》载: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宋代时,人们多称巡为行,与唐代比,宋代酒宴饮酒的行数一般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们饮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九《训俭示康》载: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过七行。北宋中期以后,饮酒行数增多,民间酒宴饮酒一般为十行,宫廷酒宴饮酒多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须饮尽自己杯中酒,否则主人会以各种形式劝饮。两次巡酒之间,往往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唐代时,巡酒之间娱乐活动的类型较少,多为歌舞。宋代时,宫廷饮宴行酒间的娱乐活动也多为歌舞表演。但在民间饮宴上,行酒间的娱乐活动类型多样,除歌舞之外,或弈棋,或纵步,或款语。

在民间的大多数酒宴中,巡酒完毕并不意味着饮宴就要结束了。恰恰相反,此时人们酒兴未尽,饮宴尚未进入高潮。巡酒完毕后,进入自由饮酒阶段,主宾间或宾客间可以自由敬酒。如果某一座客向邻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盏,略微前伸,这就表示了敬酒的愿望,俗称此为举杯相属。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唐宋时期,人们敬酒时还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弹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兴仍高,人们或赋诗填词,或歌舞助兴,或行酒令,各种佐觞活动逐渐把饮宴推向高潮,以使人们尽兴而归。

今天人们饮酒以共同举怀一次为一巡,一般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切入酒宴的正题,举行敬酒、酒令佐饮等活动,这些饮宴程序正是古代按巡饮酒习俗的遗迹。

除此之外,还有对宴饮有调节作用的歌舞侑酒等等,看来如今我们酒桌上正在兴盛的,却是唐宋时代玩剩下的!

我国各地区的丧葬酒礼习俗


从远古以来,酒便是祭祀丧葬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我国各地区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已逝故人,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在我国,旧时认为酒有沟通天地的灵性,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到了阴间,世人为其供奉酒食,死者便能享用到。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及长久以来我国流传着的灵魂不死的观念,许多民族都存在着丧葬礼俗中用酒祭奠死者的习俗,以表达生者对其的哀思与敬意。因而人死后,人们常常要举行丧葬礼仪,并用酒祭奠死者的亡灵。在其中,丧葬酒尤为典型。如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主人家当然得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吊唁的宾朋,名为开吊酒。这便是一般我们俗称的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吃豆腐饭。一般席上都吃素食,同时酒也一定是少不了的。此外,在死者出殡前还要喝动身酒以及下葬以后主人家酬谢送葬者的送葬酒。此后,每逢做七和忌日,也都要以酒成礼,以酒来纪念死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丧葬酒俗名目繁多。其实,丧礼中为死者奠酒的仪式早在周朝时就已出现了。当时先人拿酒肉供奉亡灵,把酒倒在地上献给死者喝,其中隐含着为死者饯行之意。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死亡是另一种远行,是以阴间为目的地的不归之旅。丧葬酒俗历经千年,不断流传、演变和发展。

关中和陕北出殡最忌棺材见太阳,在出殡之日的凌晨就要起灵,于东方微明、太阳未出时就要下葬。但关中的韩城则要在午后才出殡,陕南一般也是午时过后起灵。启动灵柩时要吹奏哀乐、鸣放鞭炮,孝子在礼宾生的指引下,跪在灵前明烛、拈香、烧纸、献饭、奠酒,读起柩文。全体孝男孝女大哭,在礼宾生一声起灵的号令下,孝子和众乡邻迅速将灵柩抬起,移出门外,平稳地安放在棺罩内。

安徽奠祭之日,宾朋齐集,丧家设宴款待宾客。皖南歙县民间,一定要等所有亲属到齐,方能大殓。入殓时,用白布将尸体吊入棺内;尸体摆正后,将死者头部裹着丝绵的嘴巴处剪开,俗称开密口。此时,儿孙披麻戴孝跪献果盒,将少量糕点放入死者口内,并滴洒告别酒。富有之户,让死者口含珍珠,左手持金,右手握银,以望来世更富有。

祭奠亡灵是追悼死者的重要仪式,皖南徽州特别讲究,故称之徽祭。据《休宁县志》记载,本县丧祭,通常由12位礼生组成,一行顺序进入灵堂,俗称牵羊祭。礼生各有职司:正、副赞各一人(又叫通,即祭礼的司仪),分立于上堂左右的高凳上,指挥祭礼进行;正、副引二人,正引在前,引导主祭的孝子行跪拜礼,副引在后,司樽、司盥、司祝(读祭文)、司帛各一人,无职小礼生四人。祭堂设上、中、下三案,置香烛,陈山珍海味祭菜和猪羊。两廊置盥具、酒樽等。一切仪式均按正赞所发号令依次进行,有条不紊。讲气派的人家,尚有用虾须祭的。虾须祭由16位礼生组成,分两行进入灵堂,故名。礼生的职司分工大致与牵羊祭相仿,仅增加了引、樽、盥、祝四人。因为虾须祭时间长,走动频繁的礼生须轮流替换。这两种祭礼形式,均有徽州特色,外地人称为徽祭。

谢孝。丧事办完,通常在五七之后,孝子对前来吊唁的人登门叩拜致谢,俗称谢孝;并置办酒宴酬谢丧期办事的人。亡者若为过60岁者,即为满寿、全寿,酒宴往往办得隆重热闹,称为寿酒。客人往往将用的盏打碎了,寿便到了。另外主办人家还要给来客一条白毛巾(旧时多为土布大手巾)。孝子守孝三年不饮酒、不看戏、不娱乐,以灰布鞋为标志。满三年大祭,烧灵位除孝,变常服。

广东白事酒席,先上三牲(猪肉、鱼子、鸡子),一般不必多拘泥。客家酒席的最后一道菜是青菜。酒席用酒,红事喜庆用酒不拘,但白事酒一般只用黄酒和白酒。饮白事酒时,忌猜拳行令、喧哗及饮醉闹事。

中国的丧葬酒礼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在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细颈陶酒壶,就是一件随葬的酒器,也是开始在丧葬场合使用酒和酒器的证明。

《水浒传》中有哪些酒礼习俗?


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在水泊梁山一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风俗,至今酣畅如当年。

梁山大块牛肉,是梁山民间下酒名菜,取上好牛肉,洗净,放好大料,人锅大炖,至烂为好,是大块吃肉的代表作。

此外,这地区有好多列入地方名吃的肉食,如大田集烧羊肉、米家烧牛肉、步家犬肉、张家钢子肉、东明卤肉、下凡肉、老王寨驴肉等等,都堪称是好汉食物,吃起来都讲究实惠壮实,不兴扭扭妮怩。

大块吃肉配大碗喝酒,其典型场面名为推磨。几瓶白酒一齐倾在大碗里,由首席开始,不用敬让,也无须客气,捧定了酒碗,俯下身去,吱地一声饮将下去,酒面儿必就低下一分,顺手往下一推,第二位照样豪饮,一圈复一圈转下去,只求个一醉方休。

这种豪饮的场面近年虽已少见,常见的形式仍然不失好汉气慨。一种叫喝亮盅。不管主客几人,席上只备一个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间,主人斟满一盅,展手敬首席,展手的动作如同命令,当地本来就有:酒令大于军令的俗谚。客人喝下一盅,在场的都无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去。待都喝过了,再从客人开始,话不多说,酒不少喝,谁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汉了。另一种叫敬三杯。梁山上的英雄处处讲一个义字,在水泊梁山旧地饮酒,忘不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请客人喝酒,一连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讲义气,这是怎么也推辞不掉的。倘遇结婚喜宴,别人劝酒不算,新郎的兄弟先来敬三杯,新郎本人又来敬三杯,末了新郎的老爹再来敬三杯,一共九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吃的。

有了这种种饮酒场面,方显出梁山地方人的本色。香港旅行家孙重贵先生亲身体验之后,在盛赞豪爽气慨之余,又诚心敬告:读者若无海量,当有心理准备,适可而止。

中国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称为北宋人民生活画卷,对于它的研究历来的研究角度层出不穷,从中多处也可看出北宋时期的酒与酒礼习俗。

我国古代的酒礼习俗及历史典故


在当代,古代的酒礼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现在宴会上碰杯即为酒礼。

酒礼典故

传说,钟毓和钟会幼时,一次,他们都以为父亲睡着了,遂邀约偷喝酒。其实父亲并未熟睡,不过是想窥视他们兄弟二人偷喝酒时的情状。父亲发现,毓喝酒,拜而后饮,会则饮而不拜。于是各问其缘由。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而会则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个典故很有趣,说明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所以,饮酒不能失礼。

古代酒礼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而随着现代生活因素的改变,平等与民主的思想影响越来越深,中国酒桌上的礼仪也随之改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现代酒礼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