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团聚,做上一桌好菜,享受美食,享受亲情,其乐融融。这个时候怎能没有葡萄酒呢?当然葡萄酒一定要选得好,才能更加突显美食佳肴。点什么样的菜,配什么样的酒,是相得益彰。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餐桌上该如何选择葡萄酒与佳肴相搭配。
蘸醋的食物不应配葡萄酒
如果你这一顿饭里头有小笼包、虾饺或者锅贴一类的食物,葡萄酒专家建议就不要喝葡萄酒了。他说,醋的酸味会一直留在口中,你的整个味觉就都变了。
不过在烧的过程中加醋调味的食物却更容易搭配葡萄酒,比如糖醋排骨,这是因为醋与糖中和并焦化了。
特别是,阿根廷产的马尔白克有着典型的新世界葡萄酒的风味层次,混合了李子、皮革香气,还有干烟草、雪松和一点点香草橡木的香味,搭配这种类型的中餐能够很持久。该专家表示。
一定要先上口味较淡的食物
在中国,所有的食物都是同时烧、同时上桌的,并不考虑顺序。
因此,中餐宴会上应该有3种不同风味的葡萄酒或至少有一种红葡萄酒和一种白葡萄酒。喝葡萄酒时,必须按照从最淡的到最浓的口味顺序上酒,通常情况下是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以便每种酒的层次和浓度都能被充分感受。所以,食物也应该按这个顺序上。
比如,我先给你比较浓的澳大利亚西拉,后给你勃艮第产的淡黑皮诺,那么很可能你就无法充分感受勃艮第。葡萄酒专家说,这就是为什么一定得先上清蒸石斑鱼,后上红烧肉。
根据烹调方法选葡萄酒
搭配中式菜色时,葡萄酒专家表示:菜品的味道有70%~80%是由烹调的方法和调料决定的。所以,如果你在鱼里放了酱油,就应该考虑搭配红葡萄酒。
粤菜的风味会更为精细一些,吃广式点心时可以试着搭配年份较长的勃艮第,它的单宁很少,要么就选白葡萄酒。
葡萄酒因其优雅、时尚和适量饮用易于养生的特性,赢得很多女性朋友的青睐。日前,记者在汉桥街仁达烟酒店见到一位正在选购进口葡萄酒的孙女士,她告诉记者:常听养生节目里的专家说,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具有防衰老、益寿延年的效果,所以常饮葡萄酒。但每次购买没有固定的品牌,哪款葡萄酒搞促销活动,就买哪款。我也不知道如何鉴别好坏,以前从网上看到,滴几滴葡萄酒在纸巾上,说是假酒色素颗粒大,水会先渗透开来,有明显的分界线,但是我试过好多葡萄酒,都有明显的分界线,感觉这种方法不靠谱。
记者也因此收罗了一些流传鉴别假酒的方法,如转酒瓶铅封到查看酒瓶条码,从摸酒瓶底到滴几滴酒在纸巾上,招数层出不穷。那如何鉴别葡萄酒的真假,记者特意请教了主营澳大利亚原装进口葡萄酒的仁达商贸总经理樊博学。
樊博学告诉记者:正规通过海关入关检验的进口葡萄酒,背标必须贴有中文标签。否则不予进口!很多文章都强调通过条形码来辨识和原产国的关系,国内分装产品的条形码应是69开头,法国原装进口应是3开头,0为美国、7为智利、8为西班牙、9为澳大利亚。这确实是正确的国际条形码前缀,但没什么实际意义---对制假厂商来说,条码本身只是印刷品,正标都能作假的人,背标的数字做假又有何难。
还有一种快餐式的鉴定技巧提到酒瓶上的容积单位,说是同样标准瓶的酒,原装进口葡萄酒酒标上容量用cl(厘升)做单位,而进口罐装酒或假冒进口酒则是ml(毫升),这当然毫无根据可言。樊博学提到,不管酒标上是ml还是cl,就和背标上的条码一样,对假酒或者仿冒者来说,不过是个印刷品。同时,在欧洲销售,使用cl或者ml并没有特别规定,因此葡萄酒瓶上,标哪一种计量单位都很正常。
樊博学还指出,消费者孙女士鉴别葡萄酒的方法,把葡萄酒滴在纸巾上,是没办法区分出来好与坏的。现在大部分山寨葡萄酒,多是用廉价葡萄酒冒充贵酒,它们和真酒主要的差别体现在口味上,而化学特性上却相差不多,不管是用纸巾还是用碘酒、小苏打、试纸,都没法区分出来。
最后,樊博学提醒消费者,真正避免买到假酒,选择可信的购买渠道最为主要。从你信任的商超或者零售店购买。如果是在不熟悉的地方第一次买酒,最好先只买一瓶以确认品质。购买葡萄酒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好喝,不管是超廉价打折促销的便宜酒,还是听上去高大上的名牌酒,如果不好喝就没有购买的必要。
在西餐中,人们为了激发食欲、放松身心,常会在进餐之前饮用一些风格清新、酸度较高的葡萄酒。而与之对应的是在用餐之后,人们也会饮用一杯有助于消化的酒,并与一起用餐的亲朋好友们谈天说地、交流感情,这杯酒就是餐后酒(Digestif)。
什么是餐后酒?
顾名思义,餐后酒就是在用完餐之后饮用的酒。它的可选择范围很广,包括威士忌(Whisky)、白兰地(Brandy)、药草酒(HerbalLiqueur)、波特酒(Port)和某些鸡尾酒等。这类酒一般具有较高的酒精度,酒体比较醇厚,入口常给人一种放松舒缓的感受,同时也有助于饭后消化。需要注意的是,甜型葡萄酒通常不被选作餐后酒,因其口感甜腻,在用餐之后饮用容易增加肠胃负担。而一些添加了巧克力或奶油的烈酒也很少当成餐后酒。
餐后酒有哪些类型?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已经开始酿制一些烈性药草酒当做餐后酒饮用。这些药草酒主要为静止型烈酒,其在酿制时被人为添加了药草、香料和一些风味添加剂等,以期能够发挥药效、舒缓肠胃。至18世纪时期,人们在正式的餐桌晚宴中引入了餐后酒的概念,而餐后酒的类型也开始丰富起来。
目前,餐后酒主要可分成5类:加强型葡萄酒(FortifiedWine)、烈酒、药草酒、苦酒(BitterLiqueur)和甜型利口酒(SweetLiqueur)。
加强型葡萄酒:波特酒和雪莉酒(Sherry)都是颇受欢迎的餐后酒,甜型味美思(Vermouth)也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烈酒:白兰地是最经典的餐后酒之一,包括生命之水(EaudeVie)水果白兰地、苹果白兰地卡尔瓦多斯(Calvados)和格拉帕酒(Grappa)在内都非常受人青睐,而干邑(Cognac)、雅文邑(Armagnac)和苏格兰威士忌(Scotch)也十分适合作为餐后酒。
药草酒:常见的药草酒包括冰爵(Becherovka)、本笃会甜酒(Benedictine)、查特酒(Chartreuse)、西娜尔(Cynar)和斯特雷加(Strega)等。
苦酒:苦酒既可做餐前酒,也可做餐后酒。作为餐后酒的苦酒通常口感比较饱满、稍微甜美一些,意大利的阿玛罗(Amaro)苦酒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甜型利口酒:酒精度较高的甜型利口酒同样适合餐后饮用,常见的选择有黑樱桃利口酒(MaraschinoLiqueur)和柠檬切罗酒(Limoncello)等。
尽管在欧洲多国均有餐后酒的说法,但由于饮食文化略有差异,法国的餐后酒多为干邑和雅文邑,意大利为阿玛罗苦酒,西班牙倾向于马德拉(Madiera),德国则是野格利口酒(Jagermeister)。饮用餐后酒时,宜采用较小型号的酒杯盛放酒液,一杯的量大约为1-2盎司(约28-56毫升)即可,酒液温度一般保持与室内常温一致。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标签,正如每一款葡萄酒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风格一样。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稳重大气,梅洛(Merlot)温和圆润,西拉(Syrah)浓墨重彩,黑皮诺(PinotNoir)柔婉细腻,长相思(SauvignonBlanc)酸爽明快,霞多丽(Chardonnay)八面玲珑,雷司令(Riesling)坚韧恒久,琼瑶浆(Gewurztraminer)辛香甜美
每一种葡萄酒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你对某一种葡萄酒特别着迷,那说明你跟它脾性相合。你的葡萄酒喜好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个人本身的性格特点。不信吗?那我们先看看,你的葡萄酒喜好到底会泄露你的哪些秘密
同一款酒,为什么在飞机上喝起来就不太对劲呢?
葡萄酒正成为飞机上最受欢迎的饮料,有些航线还重金聘请了专业的侍酒师来为乘客们服务。但是,同一款酒,为什么在飞机上喝起来就不太对劲呢?
关于云端上葡萄酒的口感,侍酒师大师安德里亚罗宾逊(AndreaRobinson)给我们指点了迷津。罗宾逊说:在高空中,人们的感官变得迟钝。因此,人们辨别不出葡萄酒的香气,也尝不出它具有什么风味。而且,相对于地面,飞机里的气压较低,这就使得感觉感受器无法充分地感觉出葡萄酒中的风味分子。
密封的机舱和干燥的空气会让你的味蕾像感冒时迟钝,而且你的鼻腔也开始脱水。所以,感知风味的鼻腔和口腔都开始变得迟钝了,葡萄酒喝着当然不对劲了。
一项研究表明,飞机产生的噪音会干扰味觉,让有些味道尝起来浓郁,有些则寡淡。例如,人们在飞机上喝番茄汁就会觉得异常鲜美,因为机舱里的噪音突显了这种味道。但是,人们在飞机上对甜的感知能力会下降30%。
那么,在飞机上喝葡萄酒是什么味儿?实际上,葡萄酒的口感会变得更酸更涩。罗宾逊告诉大家:在飞机上,红葡萄酒尝起来单宁艰涩,所以乘客们最好喝白葡萄酒。
如何描述人们对某个好年份昙花一现的兴趣?暴风雨,死亡,激情性爱?
去年年末,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重评了2005年份波尔多酒,激起了市场的兴奋。其中,木桐酒庄(MoutonRothschild)正牌酒得到了99+的评分,人们不禁要猜测,到了今年6月份,这款酒会不会得到100分呢?
随着6月的到来,市场对于2005年份波尔多酒的交易趋于活跃,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但6月29日市场风暴的到来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帕克的新评分明显偏重于右岸(RightBank)酒庄,12款满分酒中有10款来自右岸的波美侯(Pomerol)和圣埃美隆(Saint-Emilion)产区,而剩下的两款则来自佩萨克雷奥良(Pessac-Leogna文章来源华夏酒报n),也就是说,梅多克(Medoc)的名庄酒竟然没有一款获得满分。木桐(Mouton)正牌酒仅得到了97分,玛歌(Margaux)评分未变,仍是98+,其他左岸名庄酒也表现平平。
当然,帕克的这一评分引发了市场对高分酒的追捧。那些被评为完美,包括部分未获得满分的酒款成为市场的焦点,在6月26日至7月2日的一周内,2005年份波尔多酒占据了伦敦葡萄酒交易所(Liv-ex)总交易额的37%。然而,市场的兴奋却在随后戛然而止,在7月3日至9日的一周内,2005年份波尔多酒交易额的占比骤然降至2%。
实际上,这一现象的背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正如Liv-ex总监JustinGibbs所说,帕克的评分总会在短期内为市场带来这种短暂而强烈的波动,然而,如同狂风暴雨之后的大海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许多与此相似的景象,比如暴风暴、台风和飓风等。再比如,两性之间的激情,在评分发布之前,人们对这一结果充满了甜蜜的期待。然而,评分发布之后的短暂交易热潮就像过早爆发的糟糕性爱一样,令相关的人们大失所望。
也许最有诗意、也最适合的比喻是樱花。这种最受日本人喜爱的花朵,有着绚烂而短暂的生命,象征着人生的短暂。而樱花开放时的绚烂多姿与凋谢的壮烈凄美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似樱花最美的一刻是凋谢,而武士生命中最美的一刻即是生命之花凋谢时的死亡。如同武士或斯巴达勇士终死的命运一样,葡萄酒最后也总是要被喝掉经历了最辉煌的时刻过后,永远地消失。
所以对于葡萄酒来说,无论收藏还是品饮,都要选择最合适的时候。
葡萄酒也许不是一门简简单单的学问,但也绝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难看懂、难喝懂。很多时候,不是酒不好喝,而是你喝酒的姿势不对,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态度和知识,喝懂葡萄酒,其实一点也不难!
-01-相信自己的品味
只相信砖家,却不信任自己的嗅觉和味蕾,毫无疑问是大忌。砖家所做的评论,虽然有其参考价值,却不该成为你脑中唯一的声音。
因为尽管是同一杯葡萄酒,每个人感受到的气味与口感都不相同,只信砖家而忽略自己的判断力与喜好,你会发现那杯酒没有你想像中那么令人感动。
因此,无论流行什么风格的酒款,你都要忠于自我,大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肯定自己所爱的葡萄酒。
-02-独饮不如众乐
葡萄酒存放其实并不方便,开了酒之后要再储存,更容易改变酒质,所以开瓶就尽可能喝光吧!
不过,无论对任何人来说,一整瓶750ml的葡萄酒都稍嫌过量,而且自己喝总是少了点分享或交流的乐趣。
不妨借着葡萄酒的名义,找来你的那群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一同共享杯中千变万化的缤纷和美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应该也是酿酒人更希望达到的目的。
-03-存放好自己的葡萄酒
理想的葡萄酒贮存空间是阴暗、安静且稍微潮湿的环境。许多人都看过《神之雫》中将葡萄酒埋在地下的保存方法。太强的光线会伤害葡萄酒,加速琼浆玉液的熟成;太干燥的环境则有可能使外在空气透过瓶塞侵入葡萄酒。
如果家中有合适的酒柜那当然最好;如果没有,最好摆在靠近地面的纸箱中,以隔绝外在的湿度与温度变化。一般而言,适当的储存温度为7~18C,而且以10C最理想。
如果无法为葡萄酒提供阴凉的地方,略为温暖、但温度稳定的储酒环境,也还算勉强合格。
不过千万别超过25C,否则葡萄酒会一下被催熟,酒体也会大大变质。至于葡萄酒的摆放方式,建议以横放为佳。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软木塞干缩,让空气趁机而入;横躺能让酒液接触软木塞,以保持潮湿。
-04-别用学的,用玩的!
葡萄酒是能够带来欢乐的低酒精饮品,与其闭门苦读,何不放松心情边喝边学、边玩边喝,效果肯定更好。
当酒液顺着口腔进入身体时,这些香气、口感和葡萄酒的产区特性,便会与你既有的气味印象融合,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可让你轻松玩葡萄酒吧,不但提供品酒的环境,店内的酒单也很有意思。建议爱酒的你,可以选一家葡萄酒吧来玩,也能和朋友连络感情。
-05-掌握适饮温度
甜白酒建议在4~7C间饮用,不甜白酒8~12C,清淡的红酒(黑皮诺或薄酒莱等)于10~15C之间,而酒体厚重的红酒,则在14~18C之间饮用最为恰当。
不过,只要有规矩,就会有例外,每支酒的特性不同,最恰当的适饮温度,还是参考酒标上的标示。
若酒标上没建议温度,只需把握一个原则:愈年轻的酒,试饮温度越低。年轻的酒,单宁通常较明显,也较难以入口。而陈年的酒则需要较高的温度,让芬香得以挥发出来。
-06-选好酒杯
品酒的人都会同意,不同的杯子会带来不同的口感。除非你是带着实验精神举办品酒会,专门用纸杯做对照,或者是刚搬新家没有酒杯可用,只有马克杯。否则,请你还是用酒杯喝葡萄酒,因为葡萄酒杯早已不只是着重美观,而是针对酒液入口的位置,与不同品种或酒款的特性来设计。
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酒杯,怎么买最划算又最实用,这要看你的喜好和需求。
品评专用杯,最好选择国际认证的ISO杯,或专业品酒杯(如ChefSommelierOpenUpUniversalTastingGlass),大小各有不同,可以选携带方便的购买。
如果是以享受为主,不妨购买功能广泛又美观的杯款,如Riedel各系列。
如果你怀疑酒杯的功能,不妨找些朋友举办一个小型品杯会。别笑,这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找几支不同类型的酒杯,再搭配一支对照杯(纸杯、塑胶杯或ISO杯皆可),以及3~5支红、白、气泡酒。
相信一场品杯会下来,你会有全然不同的体验。以后香槟用白酒杯喝就可以。除非你在乎外观胜于香气口感,那就维持笛型杯吧!至于原因,让我下回再聊。
-07-酒没喝完可以换瓶
不少人认为,冰箱温度低,可顺理成章成为酒柜的替代品。许多没喝完的酒,就被粗鲁地重新塞上软木塞,放到冰箱中。
其实,这是很偷懒的作法,一方面因为冰箱门常被打开和关上,温度变化很剧烈,另一方面则是冰箱里有太多食物,许多味道会染上软木塞,而渗进酒瓶。
能够安心放进冰箱的酒,大概只有甜酒或加烈酒,因为甜度和酒精度较高,抗氧化力也较强。否则,放进冰箱里不仅达不到恒温的保存效果,反而很可能让葡萄酒一觉不醒,生命就此逝去。
如果一次无法喝完一整瓶酒,建议开瓶倒完需要的量后,就将酒倒进手边有的密封空瓶中保存。别忘了尽量将瓶子装满,以降低氧气侵入的空间。至于容器,只要一般能够密封的玻璃瓶即可。我之前买过的罐装红豆水、玻璃瓶装咖啡或牛奶,都会洗干净留着,遇上这种情况,就会发现它们真的很好用。
-08-怎么端杯才叫正确?
在正式的场合喝酒,记得端杯脚或杯柄,别抓著杯肚不放。电影中常看到气质美女轻捧杯脚、啜饮葡萄酒,这可不只是好看而已。一把抓着葡萄酒杯的杯肚,不但影响酒温、无法观看酒色,更不方便摇杯,让空气无法与酒液结合。所以葡萄酒老司机都会告诉你,拿酒杯要拿杯脚或杯柄,避免碰及杯肚。
不过,如果只是拿酒佐餐当饮料,其实不用想太多。毕竟,葡萄酒是来享乐用的,不要带着包袱或规范。
拿佐餐酒来说,它通常不是主角,而是用来陪衬菜肴的饮料,观看酒色其实可有可无。而既然是佐餐酒,自然也不需要长时间手握酒杯,所以握杯肚或杯脚,对于酒温的影响自然不大。
-09-葡萄酒可以加冰块吗?
葡萄酒最精华、也最引人入胜的特质,即在于其芬芳的香气和多层次的口感。
掺杂了冰块或冰水的葡萄酒水,只会残酷地稀释葡萄酒的精髓。这可不是烈酒!如果觉得酒温不够低,就放回冰桶里,凉一点再喝(别忘了冰桶里水与冰缺一不可);如果嫌酒精度太浓,那你大概不适合葡萄酒。一般来说,葡萄酒的酒精度顶多15.5%,除非是加烈酒(至多到22%左右),但绝大多数的静态酒即非气泡酒。都在13.5%不等。
-10-百搭的佐餐酒
餐酒搭配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搭配得好,酒款与菜肴水乳交融;搭配不良,只会使佳肴美酒的风味尽失,更容易让用餐情绪低落。
如果要自己带酒上餐厅,最安全的搭配非香槟莫属。除了欢乐的气泡,大部分的香槟都是以红白葡萄酿造,从甜到不甜、白到粉红,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可搭配的菜色自然也较多元
。如果对餐对酒都不熟悉,用餐对象也没什么实验精神,还是别花钱乱买酒,请餐厅侍酒师推荐当晚的单杯酒。像样一点的餐厅,单杯酒通常精选了适合店内绝大多数餐点的酒款,所以不但安全,也能提供愉快的用餐气氛。
俗话说人如其名,我们会通过一个人的名字来推断他的性格。同样酒如其名对于葡萄酒也不例外,我们通过葡萄酒的命名就会知道很多关于葡萄酒的信息,那么葡萄酒都是怎么命名的呢?
以葡萄品种命名
在新世界产酒国,酒庄大都会采用葡萄品种来命名其葡萄酒;这在部分旧世界产区也很常见。当然,前提是只有单一品种或以单一品种为主的葡萄酒才会在酒标上标出对应的葡萄品种名称,不过其主要品种必须达到特定的比例。以美国为例,当其主要酿酒葡萄的混酿比例达到75%及其以上时,酒标上才可以标示此葡萄品种;在法国以葡萄品种命名的葡萄酒必须100%由该品种酿造。
以产地命名
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酒标上都可以找到葡萄品种名称,但是即使不标出来,消费者也可以知道这是由什么品种酿造。这是因为一些旧世界产区有着严格的传统法规,一个产区都种有特定的葡萄品种,不像新世界葡萄园种植着五花八门的葡萄。相比品种特色来说,这些产区的风土特色在葡萄酒中的体现更为明显。
当然,这也是因为该品种能100%反映该产区的风土特色。例如,我们可以轻易得知一款来自巴罗洛(Barolo)的红葡萄酒是采用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酿造,但酒标上你几乎找不到对应的葡萄名,而只能看到巴罗洛这个产区名,这就是典型的以产区命名的葡萄酒。类似的还有许多,包括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基安帝(Chianti)、博若莱(Beaujolais)以及香槟(Champagne)等。
葡萄品种名称+产地名称
这种命名法在意大利最为常见,第一个单词一般是葡萄名,最后一个单词则是产区名,中间可以有d、di、del等多种表达,这个短词和英文中的from或of的意思相近。例如BarberadAsti,这表示的意思就是此酒采用了阿斯蒂(Asti)地区的巴贝拉(Barbera)葡萄酿造。
葡萄酒类型名称+产地名称
如果不在酒标上标明,我们很难判断一款酒到底是采用什么方法酿造。有时候,一些意大利生产商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葡萄酒的特色,还会在酒标上以葡萄酒类型名称+产地名称的方式来告诉消费者葡萄酒的颜色、是否为起泡酒、是否采用风干葡萄酿成等。例如ReciotodellaValpolicella,指的就是来自瓦坡里切拉(Valpolicella)的雷乔托(Recioto)风干葡萄酒。
以葡萄园命名
勃艮第(Bourgogne)的分级制度是依据葡萄园来进行划分的,因此勃艮第葡萄酒的命名也主要是以葡萄园名称来命名。以一款来自蒙哈榭(Montrachet)特级园的葡萄酒为例,酒标上最显眼的词语一定是其葡萄园名称。
以酒庄命名
和勃艮第不同,波尔多(Bordeaux)的分级制度则是以酒庄分级来进行划分。因此,在波尔多,酒庄正牌酒也是以酒庄名来进行命名,例如妇孺皆知的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和其它列级名庄正牌酒。
以人物之名命名
对于一些贡献卓越的人物,有的酒庄可能会以人物之名来命名自己的葡萄酒。这个人物可以是酒庄创始人或历届庄主,例如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也可以是酒庄其它重要人物,例如平古斯(DominiodePingus)的艾米丽(Amelia)葡萄酒就是以庄主夫人的名字命名;还可以是对社会或国家有卓越贡献的人,例如某香槟品牌就以拿破仑(Napoleon)命名;或者是借用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例如小耶稣(VignedeLEnfantJesus)。
以品牌命名
世界上不乏拥有悠久历史和良好信誉的生产商,他们往往会打造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品牌葡萄酒。虽然专门建立一个葡萄酒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一旦成功,强大的品牌效应可以有效带动消费,提升知名度,典型例子有法国木桐嘉棣(MoutonCadet)
另外,有的葡萄酒还会以故事或者传说命名,例如双拳、红魔鬼、公牛血
对应于不同的白酒生产工艺,国家有三套国家标准:
第一是固态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10781);
第二是固液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20822);
第三是液态法白酒(即GB/T20821)。
液态法GB/T20821-2007:是食用酒精勾调组合的。
固液法GB/T20822-2007:用不高于30%的固态纯粮基酒+食用酒精+香精+水勾兑出来的。即白酒中有一部分是酒精酒,一部分是粮食酒。
固态法:真正的粮食酒!采用纯粹粮食为原料,用曲经固态发酵生产的酒,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好酒。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执行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大多数情况下,DB/QB的标准要低于国标。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企业为了提升品牌将企业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但国标还是更具说服力一些。
在执行标准一栏有等级划分
真正的白酒爱好者会选择优级产品。一级产品相对来讲要差些。比如酱香型白酒,必须是使用大曲酿制的才可以标注优级。
质量最好的酒是大曲酒。我国历届评出的优质白酒都是大曲酒。酿酒的制曲原料是大麦、小麦、豌豆等。主料栏标有大麦、小麦、豌豆的酒,基本上都是大曲酒。
大家在市场上可以发现,即便是标记了优级的产品,价格差别也很大,有几十元的也有上千元的。这是因为,优级产品中也有高低之分,有非常精品的优级产品,也有刚踩数据标准线的优级产品。所以,这种识别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能完全确定标注优级的一定是好酒
周杰伦的一首《MOJITO》一时让鸡尾酒风靡大中华,首款高端瓶装鸡尾酒LAIBA来吧鸡尾酒也顺势火了一把!鸡尾酒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的饮品现已成了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酒类之一。无论是商务宴饮,还是朋友聚会,鸡尾酒既满足了高端品味的需求,入口适宜的饮用感受和酒精度给人们带去了曼妙的心情,进一步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鸡尾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无论是哪种故事,鸡尾酒均起源于西方,这也让西方世界深受鸡尾酒文化的熏陶,在那里,鸡尾酒不单是间或微醺的享受,更是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调味料。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喜欢用社交媒体,或分享自己独家的鸡尾酒配方或分享唯一无二的饮用感受。LAIBA来吧瓶装鸡尾酒更是在INSTAGRAM和脸书上火出圈,很多人都分享了他对这款鸡尾酒的喜欢。
关于LAIBA来吧鸡尾酒
找到美好,发觉归属,尽管享受这一刻的美好,作为亚洲首个高端手工瓶装鸡尾酒品牌LAIBA,当你放松自己,沉醉于它带给你的浪漫欢愉,你会发觉,你想要在繁碌生活中查找的生命自由,就在当下,就在此时。
LAIBA所有的鸡尾酒均使用优质烈酒、新奇的果汁和可连续性的天然成分,曾三度位列旧金山国际烈酒大赛优越者。
采纳了HPP超高压灭菌技术,令果汁或鸡尾酒保持新奇,使瓶内的配料都保留了最原始的新奇度和风味口感,也因此获得了亚洲乃至世界顶级酒吧或五星级以上酒店的认可,并在其酒吧陈设出售。
所有的LAIBA鸡尾酒都按照专业调酒师Michael的独有配方,仅使用天然成分进行调配制作,保质期为18到36个月,开瓶即可饮用到与世界一流鸡尾酒口味相同的鸡尾酒。
热气腾腾的火锅一直是多数人的最爱。一家人或一群朋友,围坐在桌边吃火锅,无不散发出温馨和愉悦,就一个词过瘾。
火锅搭配酒的讲究可不少,相比于其他餐宴,吃火锅更费时一些。此时如果饮白酒,因其酒精度数较高,宜小口喝、宜加冰块、宜放慢速度,最好是选择38度以下的低度白酒。
其实,火锅与黄酒是最佳搭档。首先,黄酒由纯糯米酿制,酒精度不高,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其次,火锅中适量加些黄酒能使汤味更鲜。
在吃火锅时大家想喝点冰凉的饮料来中和一下。很多人选择喝冰镇啤酒,然而这正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葡萄酒则是不错的替代品。吃火锅时喝点葡萄酒,能够起到杀菌、去膻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冰镇的白葡萄酒或者起泡酒都是很好的选择。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相对简单,因此进口或者国产的白葡萄酒差距不大,可以随意选择。
羊肉是火锅当中的主要食材,羊肉温补气血、开胃健力,清汤锅涮出来的羊肉鲜嫩口感好,但是羊肉属于大热之品,不可食之过量。在搭配葡萄酒方面,可以选择新世界的饱满型霞多丽,较为清爽、口感中庸的最好。红酒配菜最大忌讳是与辣味菜品搭配,所以麻辣锅的最佳搭档则是起泡酒。选择一瓶果香浓郁的起泡酒既可以解辣,又能够享受到喝饮料一般的畅快淋漓。
当然,葡萄酒中含有酒精,在吃火锅时也不能多喝。一般成人每天喝100ml左右的葡萄酒是比较合适的。另外,需根据所喝葡萄酒的酒精度和当天饮食的情况适量饮酒。
我们在看品酒报告的时候,可能被这几个词所困扰:演化、老化、氧化。这几个词表达的意思相近吗?它们分别表示酒是处于一个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状态呢?
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探讨葡萄酒的生命周期。作为一种有机体,葡萄酒也必定要经过由新酒期、发展期、成熟期、顶峰期、衰败期的过程(如图)。
演化(英语/法语是Evolution),指事物处在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所以,一般情况下,它是指酒的生命周期中从成熟期到顶峰期的阶段。也就是在葡萄酒保持一定本有风味的同时,它也开始出现了酒陈年后产生的风味,比如干果、木科香料,甚至菌类等气息。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第三类香气。(注:第一类香气为葡萄本身的果香味,第二类香气为发酵产生的气息,第三类香气为陈酿过程中出现的气息。)在了解了演化之后,对于老化的理解也就不难了。它是指葡萄酒过了顶峰,已经走向了衰败的时期。也就是逐渐失掉了葡萄酒应有的活性及复杂度,成为了简单、乏味的汤水。
而氧化(Oxidation)这个词,与演化老化不属同一类问题,但在许多方面也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在葡萄酒的生命周期中,氧气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微量的氧气进入到葡萄酒,能使得葡萄酒的香味和酒体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某些老酒的香味越来越复杂,酒中单宁越来越柔滑,酒体越来越融合的原因。
但是,如果过量的氧气参与到酒中,就会使酒过度氧化,而使酒提前演化及老化。所以在品酒词中当我们看到氧化一词时,如果不是雪利等经过特殊氧化处理的酒,我们基本可以判定这款酒可能经过不好的运输或者储存条件,提前老化了。
那么在品鉴时,我们如何判断酒是处于演化还是氧化或老化的状态呢?
颜色
红葡萄酒中,如果其边缘已经开始呈橘色,甚至酒的整体都已呈现橘红色,但酒色还是清亮,有光泽,这是演化的表现。但如果酒色已经暗淡,呈灰褐色或酱油色,这极可能是氧化了,或者老化的表现。
白葡萄酒中,演化表现为酒色已较之年轻的酒色深,呈金黄色,甚至浅褐色,但同样有光泽。氧化或老化是呈沉闷的褐色或者浅橘色。
香气
演化中的红葡萄酒会出现干果类、菌类、烟熏、皮革、动物等气息,但果香犹存,复杂且不沉闷。而老化则会出现较单一的泥土、腐木、干草、干树叶等气息。而白葡萄酒中,演化气息会出现干果、坚果、干花,甚至烟熏、矿石味等气息。而过度氧化或老化的白葡萄酒,则表现出干树叶、腐木、干蘑菇等较单一的气息。
口感
红葡萄酒中的演化感会给人带来酒体柔和但充实、有活力,酒味微酸中带回甘的口感。而老化大多是酒味单一,乏味,很多表现出木头汤渣味和酸腐味。而白葡萄酒中,演化则表现出较浓郁、结实,同样酸中带回甘味。而老化的白酒则会表现出酒体结构松散,味酸,乏味。
但其实有时候对于一些老酒,演化和老化的界限并不太清楚,且非常微妙,还需要长期的品酒经验来判别。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看品酒词时,许多酒评家使用的评价语言也许会有差异,这需要结合酒的前后文来综合理解。比如,有的人说这款酒出现了演化痕迹,有干树叶,泥土的气息。需要尽快饮用。那么如果这不是一款很老的酒的话,我们就可以判断这里的演化其实包含着老化的意味。也有可能指酒的状态有问题,有氧化的嫌疑了。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