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的发展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王延才对酒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你知道王延才是谁吗?他是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下面是他的一些关于酒类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看法。
酿酒行业是较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产业之一,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打乱了酒类生产的部门管理、所有制限制和产供销方式,使酿酒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的浪潮催生了新制度重建,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大浪淘沙,探索创新,我国酿酒工业又迈上健康发展的坦途,迎来了酿酒行业的第二个春天。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白酒产量得到控制,低度白酒占到白酒总产量的80%左右。发酵酒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啤酒产量突破3000万吨,连续四年居世界前列,风味向低浓度、低色泽、淡口味、多品种方向发展;葡萄酒产量多年来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全汁葡萄酒已成为主流,干型、半干型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黄酒克服地域界限,开始向北方扩张,五年增长53%。
经过改革、改制,企业结构日趋现代化,以国营为主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国有民营、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格局。经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在各个酒种形成了不少的大型集团。目前,白酒行业的前20家企业集团的产量、效益占到全行业的60%以上;啤酒行业前20家企业集团的产量、效益占到全行业的80%以上;葡萄酒行业的前10家企业集团产量、效益占到全行业的80%以上;黄酒行业的前10家企业集团的产量、效益占到全行业的60%以上。这些集团酿酒企业的形成壮大,领跑和规范了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的榜样和中坚。
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经营环境的改变,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2000年以来,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4年行业利润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2005年达到133亿元,同比增长27%。行业税金2004年达到233亿元,同比增长10%,2005年达到267亿元,同比增长14%,今年1~6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85.74亿元,同比增长26%,上缴税金149.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创造了近20多年来的较好水平。
更加可喜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一个符合酿酒行业实际,以法律、法规为支撑,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目的,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实行生产准入体系、市场流通管理准入体系为切入点,以人才储备和职业鉴定体系为保障,以酒类产品质量认可认证体系和新型行业服务体系为补充的新型科学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建立生产准入体系,基本完成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审查工作。
为了控制白酒行业盲目发展,遏制假冒伪劣泛滥,保障酒类消费者安全,整顿酒类生产销售秩序,提高全行业经济效益,根据国家《行政许可法》、《国家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国家质监总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国家质监总局在我国开展白酒产品生产许可工作,实行生产准入管理。2002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在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设立“我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办公室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开始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技术审查工作。生产准入体系的建立,作为我国以法治酒的开端,从源头进行治理,为我国酿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新的良好的基础。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协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四年来,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部从建立机构、收集档案、制定文件、建设队伍、宣贯培训等方面入手,全面协助国家职能部门开展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对申报企业的上万份材料进行分类存档;制定了《我国白酒生产企业生产条件验收抽查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组织了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教师培训班,建立了教师队伍;举办了我国工业产品审查员培训班。
在审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发证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未获证的小酒厂进行了广泛调查。根据白酒生产许可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获证企业的监督,全面开展普查;对已经转产、破产的企业收回生产许可证;对骗取生产许可证、倒卖生产许可证和制假售假的企业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对降低生产条件,不符合“细则”规定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吊销生产许可证;建立通报制度,对获证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进行我国通报;对获证企业进行年审,对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企业进行核查,大力开展整顿工作。随着国家对酒类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全面展开,不规范、无证企业一度泛滥的状况得到了遏制。在白酒生产许可证工作取得经验之后,国家质监总局又在协会成立了“食用酒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酒王王万才


石花酒在自生自灭状态下走过了长达千年的自然经济时期,随着它从县酒厂分离出来自立门户,也走进了她有史以来较辉煌的时期。带给石花酒全新命运的,是一个叫王万才的人。对于石花酒的历史,王万才也是座无法逾越的山,无论人们现在怎样评价,他为石花酒创造的高度至今无人超越。知道了我们意图,好心的知情者们对我们说采访王万才估计很难,以王万才现在的身份他是什么也不会说的。王万才现在的工资关系在县委办公室,他的身份是“谷城县委党风廉政监督员”。作为谷城以企业厂长身份享受正县级行政干部待遇的王万才现在说什么都不合适。
但是追踪石花酒的踪迹、写石花酒的文章,老厂长王万才是绕不过的一道坎。笔者怀着忐忑的心情几经周折,辗转问询,终于在谷城县城一条小巷的居民区找到了王万才住的小楼。没想到的是王万才很乐意接受采访。这使我大喜过望。王万才年近六旬,却丝毫看不到衰老的痕迹。仍保持着当年电视广告上那种气宇轩昂。我谨慎的回避着诸如“石花酒为何落入低谷”这类敏感的话题。小心翼翼的寻找着我认为适合的话题。但没想到王万才猜透了我的心思,爽朗地笑着说:“写文章的人跟我打交道很多,我知道你们难处,没得前列手材料再大本事也写不出来。想问什么你们尽管说就是。”
笔者深知石花酒今天的现状原因复杂,便绕开主题同王万才谈起了人生这个话题。也许是离开主流社会太远,也许是我们的采访勾起了他对青年时代灿烂时光的向往。王万才忆起往事仍显得激情满怀。
“石花酒凝聚了我一生心血”(实地访问记之六——石花酒厂原厂长王万才家中)
在没出名之前,谁也想不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会成为打造石花品牌的一代“酒王”。王万才1961年(17岁)参加工作,1962年转正,1963年抽出来参加历史上有名的“四清”运动。由于工作出色,组织上对他颇为赏识,1964年当工作队从襄阳县转到随县时,王万才被作为骨干调去集训,集训结束后准备让他独当一面当一个工作队的副队长。当时省长张体学坐镇随县抓试点,这也正是四清工作队培养出一大批领导干部的原因。对于王万才的人生来说这自然是个好机遇。当时的锦绣前程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正当他打好行装踌躇满志准备到随县大展宏图时,谷城县委却作了一个决定,留一部分干部下来充实县直单位。当时的还没有企业这个概念。王万才就被领导用当时盛行的“乱点鸳鸯谱”办法分到了石花酒厂。准确的说当时还不叫石花酒厂,它只是以县酒厂分厂的方式存在着。这家厂子是以黄公顺酒业为主体、另外收购了4家较有规模的私人小酒厂改制而成。那个时期从共和国到每个老百姓都急切希望国有资本迅速壮大,短短两年内将所有私营企业一律改造成为国营或地方国营。那种急迫和一致与今天的我们急切希望将所有国有资产一夜之间卖给私人几乎一模一样。
王万才来了,当时厂子人并不多,连职务任命也不规范,王万才负责生产、财务、后勤等工作,另一位年龄较大的胡开学负总责。这一年王万才刚满20岁。对于今天这个年龄只能是个刚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可是那个年代的人早熟,20岁的王万才就担起了一个工厂的重任。王万才是个有抱负的人,他悉心钻研业务,关注酿酒工业的新工艺,用当时社会较有效的手段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酒厂逐步做大。王万才如数家珍的计算了他在石花酒厂工作的时间。从20岁毛头小伙时进厂,到较后55岁时心情郁闷的离开酒厂,由“指鼻子”协助负责人到副县级的酒厂厂长、法人代表,再到离开酒厂时的正县待遇。他经历了石花酒较初的发展和他创造的鼎盛期,也耗去了人生较宝贵的时期,整整35年!
“人一生中有用的时间就那二三十年,可以说石花酒耗去了我一生的心血。”这位曾被媒体炒为“酒王”的都老厂长,对过去的岁月充满眷念,而谈到今天的石花酒,王万才除了有些感伤,却没发表任何评价性的看法。

沙河王酒的发展历史,沙河王酒简介


1949年界首解放,8月,市没收私立糟坊,改为国有,实行白酒专酿;1950年底,合并分散的糟坊,筹建酒厂,沙河名声初步崛起。1951年底,界首酒厂收归省工业厅管辖,成为直辖于安徽省的少数省属重点企业之一。

浅谈口子酒业白酒发展历程


口子酒已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宋侯血盟会诸侯,所饮之酒就是口子酒,元代、明末清初,濉溪更加繁荣,酒坊已增加到三十余家。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百首脍炙人口的诗章,明末隐士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口子酒。
在口子人的酿酒记忆中,师父和徒弟之间的技艺传承是永恒延续的。口子创立至今已有六十余载,口子酿酒大师也已传承至第三代,以三位评酒师为代表:徐钦祥,连续被聘为第七、八届白酒国家评委;李志强被酿酒工业协会聘任为2010届白酒评委;胡文革,被聘为第八届白酒国家评委。这些年轻的酿酒精英们,在继承濉溪酿酒技艺基础上勇于创新,为酿造出品质一流的口子窖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并将用技术革新的力量改变白酒工业的未来。
现在的口子酒业已经发展成拥有资产八亿元,占地一千五百亩,年产各类优质曲酒三万余吨,年创利税超亿元,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完备,拥有较为先进的质检中心,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各项辅助管理。
可想而知,口子酒业以后的路会更加光明。为我国白酒企业的进步起到关键作用。

宝丰酒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由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白酒行业深受影响,尤其高端白酒市场低迷。然而,宝丰酒业却迎难而上,通过大力推进技术、营销、管理三大创新,危中寻机,投资3亿多元,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做强做大企业,实现逆势发展,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日,宝丰酒业新广告宣传上率先提出的清香型白酒原创标准——“4清标准”,宝丰酒业总经理、白酒评委卢振营告诉笔者,这是宝丰酒业基于清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和产品风格特性,历时3年,在宝丰酒业建厂60余年的历史经验与技术积累基础之上,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根本上总结提炼的涵盖从产区到制曲、发酵、蒸馏、摘酒、储存和勾调全过程的一个标准化体系。其核心就是通过这一标准的确立,为宝丰酒业的清香型系列酒的风格、口感实施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而这一标准要远高于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从而为宝丰酒内在品质的全面升级提供强大而可靠的技术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色清香宝丰酒在其根据地市场的稳扎稳打,逐渐培养了一批具有清香型白酒口感消费需求的特定群体。2007年,在确定了“重拾清香”的香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当地邮局可订阅型战略路线之后,宝丰在做深做透家门口平顶山市场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与平顶山相临的许昌和漯河市场,形成宝丰酒稳固的铁三角根据地市场,推动其他区域市场的快速成长。郑州市场作为河南白酒市场的制高点,宝丰酒业历来十分重视。随着国色清香宝丰酒在郑州市场上的品牌推广和战略实施,该系列产品迅速得到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2009年,按照董事会的战略部署,宝丰酒业正式启动了全省布局策略,即继续巩固平顶山市场,实现郑州、许昌和漯河的放量,战略中心向豫北地区转移,并制定了“京广一条线,豫北连成片”的整体市场布局,把2009年确定为宝丰酒业的“管理升级和网络覆盖年”,打造连片核心市场,实现省内有效覆盖。
宝丰酒业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对原管理处室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优化整合,使其职责更加明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工效挂钩,奖罚分明;重视职工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提升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关心职工生活,多次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积极救助困难职工,营造出“企业关心职工,职工勇于奉献”的和谐发展氛围。在白酒市场低迷、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该公司生产经营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今,在“清香”回暖呼声越来越高的白酒市场上,宝丰酒业不但成功依托国色清香系列彻底摆脱其中低端产品形象,开启清香型白酒市场新纪元。

河套酒业:科技创新推动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得到生存发展,的选择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推进科技创新。
2009年9月25日,河套酒业集团检测实验中心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了自治区级《资质认证计量认证证书》。通过自治区级计量资质认定,标志着河套酒业集团检测实验中心的计量管理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河套酒业集团获得了一张商品检测市场的“准入证”,可为社会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数据,从而提高了河套酒业集团的影响力。
多年来,河套酒业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企业拥有的自治区级技术中心,设立了基础研究室、样品室、工艺研究室、仪器室和微生物研究室等独立实验室,用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心配备了国内行业处于水平的惠普6890、4890气相色谱仪、美国ICS-2500离子色谱仪、UV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先进、完善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把河套酒系列产品生产纳入了全过程控制与监测,包括原料采购、原酒分析、储存、半成品勾调、新产品开发以及成品酒出厂把关等等,极大提升了企业对酒中微量成分的检测和控制需要,使产品质量与卫生指标稳定提高。该中心有白酒评委4人,自治区级白酒评委10人,同时有各类技术人员400多人。使得公司在白酒的研制开发、品评、理化分析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实力,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每一个生产过程的科研技术网络,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酿酒行业一家科技先导型企业。
加大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投入,保持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河套酒业集团制定了“三年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三年内投资10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用于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2009年企业新建了5000吨/年浓香型白酒技改基地、5000吨/年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原粮仓储和粉碎车间工程等,为提升企业科研技改和整体装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套酒业集团依靠科技创新,改进河套酿酒生产工艺,深入研究河套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运用现代微生物技术、气相色谱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酿酒过程中的制曲、人工窖泥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解决了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酿酒技术性难题,尤其是在酿酒工艺过程中,采用长期储存,中、高温曲,引入河套地下优质矿泉水,运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采取分层蒸馏、分段摘酒、分级贮存,对原酒进行长时间的陶瓷坛储存,充分利用原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改善原酒的感官风味,促进原酒品质的提高。储存期满后,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色谱仪、光谱仪等检测设备对原酒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品酒员再进行感官品评分析,根据不同产品在质量和风格上的要求进行勾兑组合,使计算机储存勾兑专家系统和人工品评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以五种粮食投料、中高温大曲、优质泥窖发酵、不锈钢锅蒸粮馏酒、量质摘酒、分级储存、微机勾兑专家系统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的河套白酒生产工艺,实现了河套原酒产量质量的提升,研发出了浓香型、清香型、营养保健型三大河套系列酒,确立了河套系列酒“窖香幽雅、绵甜醇厚、协调甘爽、味净香长”的北方淡雅浓香型酒典型代表的独特风格。
河套酒业集团还与区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技术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白酒技术的研发与合作。公司常年聘请我国知名白酒界专家沈怡方、曾祖训、高月明、金佩章、庄名扬等人来公司从事酿酒技术指导和咨询活动,为河套酒品牌持续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河套酒业集团带来了丰硕科研成果:多年来,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河套酒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枝江酒业党组织迎来发展新机遇


目前,枝江酒业通过资本运作,被维维集团控股,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这也是党组织民主协商机制在非公企业发挥的新作用。“企业资本并购就如嫁姑娘,要选择个好人家,嫁给一个有发展潜力、真正能做白酒、对枝江酒业负责的大公司。这样才不辜负这个品牌。”湖北枝江酒业的销售老总曹生武如是说。
“白酒十强”枝江酒业从十多年前的一个小厂不断发展起来,每年所缴税收占枝江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在白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本重组的大环境下,“枝江酒业现在的发展已经触及天花板了,想要再往上跳一步很难。”这是枝江酒业领导班子的共识。
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民主协商机制发挥了作用。根据枝江酒业的发展需要,为了实现“强强联合”,而又不被弱化。企业通过党组织民主协商机制决策,较终选择了食品业上市品牌“维维”。因为枝江酒业人相信,被维维控股后能加快做较大的新名酒品牌的进程,依托维维的资本向中高端酒业发展,利用其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较终能实现上市,而维维为了自身的全方位发展也绝不会荒废枝江酒业这个品牌。
民主协商机制还为党组织和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党员和职工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增强了业主和经营者广泛听取意见、加强民主管理意识,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枝江酒业连续七年跻身我国白酒行业十强,先后获得了“我国五一劳动奖状”、“我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我国十大较具竞争力白酒品牌”等荣誉称号。公司董事长蒋红星深有感触地说:“公司能发展到今天,关键是有了党组织民主协商机制这个‘指南针’”。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