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酿造专题。这篇关于《好山好水出好酒 水在白酒酿造中的作用》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河流出一方好酒,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这是业界的共识。而且,无论是中国八大名酒,还是十七大名酒,抑或是地方名酒,一般都出现在长江、黄河、淮河、赤水河流域。那么,水在白酒酿造中究竟发挥多大作用呢?

有好水的地方有好酒

什么样的酒才算好酒?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光这样定义:好喝、耐喝、好受、有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只有好酒才具备成为名酒的可能,比如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53优名酒,他们都是经过许多专家评选出来的好酒。

从中国白酒分布情况来看,好酒与河流水域的关系一目了然。比如,最知名代表品牌贵州茅台酒,就处在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畔。同处于该水域的知名白酒还有郎酒、习酒、董酒、国台、金沙回沙酒等。仅一个茅台镇,就有白酒厂家400多个。

因此,赤水河流域的酒厂,都对赤水河感恩。如今,他们不仅奉赤水河为美酒河,而且每年还定期在茅台镇举行一场隆重的祭水大典,以此凝聚人气,宣传酱香酒文化,进而加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在四川境内,长江沿岸分布着五粮液和泸州老窖,还有沱牌曲酒、剑南春、全兴、水井坊、丰谷酒、文君酒。

在淮河流域,知名的白酒代表品牌有古井贡、口子窖、迎驾贡、金种子、今世缘、双沟等。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也孕育出了许多甘醇的好酒。比如,陕西的西凤酒,山西的汾酒,河南的宋河、仰韶、杜康、宝丰等。

由此可见,有好酒的地方必有好水,有好水的地方才有好酒。

水是酒的血液和命脉

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八大名酒,还是十七大名酒,抑或是地方名酒,一般都出现在长江、黄河、淮河、赤水河流域。这其实已间接证明了水对酿酒的重要性。

在酒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在酿酒过程中,水是酒的命脉,没有好品质的水源来帮助酒的形成,给足酿造的环境,就酿不出好品质的酒。

对于上述说法,河南省酒业协会总工程师赵书民认同。他说,对于酿酒人来说,其实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水,就是在和水打交道,因为整个酿酒环节,无论是制曲、酿酒、加浆等,都离不开水。

赵书民说,在以前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水对于酿酒界来说是很神秘的,现在,只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都可以用来酿酒。综合来说,软水比硬水要好,甜水比咸水要好,浅表水比深层水要好,矿物质少的水比矿物质多的水要好。

对此,白酒专家刘建利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水和酒的关系太大了,可以说水渗透在酿酒过程的每一步,水质好酒自然就好。刘建利介绍,好山好水出好酒是有道理的,地域环境好,风调雨顺,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新鲜,微生物丰富,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殖生长。

庞大水系构成酿酒的微气候

郑州牧业经济学院酿酒专业的李老师表示,丰富的水源除了为酿酒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庞大的水系也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由此形成的微气候对酿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赤水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湿热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为微生物群繁衍生息提供了绝佳条件,只要进入茅台镇范围,就由远而近闻到越来越浓厚的酒香,其实这飘忽空中,移步不同的香味,就是肉眼看不到,却能闻得到的微生物精灵。

不过贵州仁怀市酒业协会相关人士也指出,这些名酒酿酒所用的水并不直接取自它们所在的水域。在光照、气压、重力等物理因素以及人工的干预下,自然界中的水始终以降雨、河流、渗透等方式处于移动状态,空气、土壤和炭石层中的各种有机、无机物质溶解或混入水中,形成了含有各种各样杂质的原水,这些杂质主要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总而言之,充沛的水源、优良的水质,以及由庞大水系造就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对酿酒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那些好酒出现在这些水域也就顺理成章了。m.jiUKu365.coM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微量元素在白酒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是酒的王国,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酒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国人对酒的偏爱注定中国成为白酒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白酒消费群体已达3亿之多。正因为饮酒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微量元素在白酒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一、白酒中微量元素的来源

目前,白酒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主要是酿酒原料、加浆用水、贮存容器及降度用水。作为白酒来讲,由于白酒为汽相蒸馏,原料及加浆用水中的微量元素随汽相进入其中的较少,因此,白酒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贮存容器和降度用水。

二、微量元素在白酒中的作用

在白酒贮存中,我们发现,陶坛贮酒时间较短,而酒的老熟效果却比其他容器好。研究中技术人员发现:陶坛材料中含有钾、铝、铁、铜、铅、锰、镍、镉等微量元素,酒的贮存过程也是微量元素不断融入酒的过程;贮酒时间越长,融入酒中的微量元素越多。另外,与酒的感官相关的元素,如钾、铜、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镍、铁、锰等微量元素越多,酒的老熟效果越好。而其他容器材料中的微量元素种类单一,贮存老熟效果不甚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微量元素在白酒贮存中有着促进白酒老熟的重要作用,说明陶坛作为贮酒容器的好处和不可替代性。

随着对微量元素在白酒中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不同微量元素在酒中所起的作用亦不相同。

在微量元素中,钾与白酒口感质量的关系最为突出,钾能够使酒体老熟、柔和细腻、醇甜。这一结论与国外其它蒸馏酒研究结果一致。

微量元素中,铜、铁、锰具有还原性,对于白酒的各种醇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起到促进酒体老熟的作用。

微量元素中,过渡元素因外层电子具有不饱和电子对,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同时对其他物质起到氧化作用,加快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对于酒的老熟有重要意义。有关资料介绍,某些过渡元素对高沸点酸和酯有氧化分解能力,所以说,过渡元素对于白酒老熟的意义应特别予以重视。

果酒酿造过程中的各项标准


果酒在中国市场仅仅起步十多年,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在果酒酿造方面,也只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行业标准。

酒精

酒精能防止微生物(杂菌)对酒的破坏,对保证酒的质量有一定作用。因此,果酒的酒精度大多在12-24度。

果酒中的酸有原料带来的,如葡萄中的酒石酸,苹果中的苹果酸,杨梅中的柠檬酸等;也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如醋酸,丁酸,乳酸,琥珀酸等。酒中含酸量如果适当,酒的滋味就醇厚、协调、适口。反之则差。同时,酸对防止杂菌的繁殖也有一定的作用。生产中用于表示果酒含酸量的指标有总酸和挥发酸。总酸,即成酸性反应的物质总含量,与果酒的风味有很大关系(果酒一般总酸量为0.5-0.8克/100毫升)。挥发酸,是指随着水蒸气蒸发的一些酸类,实践中以醋酸计算(果酒中的挥发酸不得高于0.15克/100毫升)。

由于果酒品种的不同以及各地人民的爱好各异,对酒液中的糖分要求极为悬殊,我国一般要求糖分9-18%之间。

单宁

果酒中如缺乏单宁,酒味就会平淡;含量过高又会使酒味发涩。一般要求是,浅色酒中单宁含量0.1-0.4克/升,深色酒中为1-3克/升。

色素

果酒具有各自不同的色泽,是由于果皮含有不同色素形成的。酒中色素随着储酒时间的延长,因氧化而变暗或发生沉淀。这是陈酒不及新酒色泽新鲜的缘故。

浸出物

果酒在100℃下加热蒸发后所得到的残留物。主要有甘油、不挥发酸、蛋白质、色素、酯类、矿物质等。我国一般红葡萄酒的浸出物在2.7-3克/100毫升之间,白葡萄酒在1.5-2克/100毫升。浸出物过低,会使酒味平淡。

总二氧化硫和游离二氧化硫

是果酒在生产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般规定,酒液中的总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250毫升/升;游离二氧化硫不得超过20毫升/升。

重金属

一般规定是:铁不得高于8毫升/升;铜不得高于1毫升/升;铝不得高于0.4毫升/升。

好的果酒,酒液应该是清亮、透明、没有沉淀物和悬浮物,给人一种清澈感。果酒的色泽要具有果汁本身特有的色素。这也是对酿造工艺有所要求的结果。

葡萄酒酿造中的水泥发酵罐


众所周知,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造而成的一种酒精饮品。但具体的发酵过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您简单介绍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发酵罐。

葡萄酒的发酵过程通常在三种容器中进行:橡木桶、不锈钢罐和鸡蛋型的水泥发酵罐。

将水泥发酵罐用于葡萄酒发酵在欧洲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新世界产区如美国,这些非常规的酿酒设备也在逐渐普及。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橡木桶和不锈钢罐长期并大量作为葡萄酒发酵容器,为什么还要用水泥发酵罐呢?也许一开始,这样的想法只是为了尝试新的工具。但一些酿酒师称,水泥发酵罐能给葡萄酒带来更好的口感。

据考证,鸡蛋型的发酵罐用于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最早在格鲁吉亚出现,当时的发酵罐是由陶制成。由于其特殊的形状,鸡蛋型发酵罐的顶部和底部略微存在温度差异,温差使罐中产生气旋,气旋带动了酒液流动,使其在发酵和陈酿过程中更多地与底部的剩余酵母接触。这样一来,酵母对葡萄酒风味和口感的影响便加大了。

水泥发酵罐能像橡木桶和不锈钢罐一样广泛运用于葡萄酒发酵吗?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是成本的问题,水泥发酵罐的成本比不锈钢罐和橡木桶高出数倍。制作水泥发酵罐的水泥和高速公路用的水泥是不同的,这种水泥是通过特殊混合加工而制作成的食品级水泥。另外,运送水泥发酵罐的运费高昂,对于酒庄来说,这种水泥罐整个的购买和使用的成本远远高于不锈钢罐。

当然,尽管成本昂贵,但是比起橡木桶和不锈钢罐,水泥发酵罐有着很明显的优点:首先,由于其特殊的形状,水泥发酵罐能给葡萄酒带来更浓郁的风味,而这种风味是来自于葡萄酒和酵母本身,不受橡木的影响;其次,比起不锈钢罐,水泥发酵罐能给葡萄酒带来更复杂的结构;最后,从长远计,水泥发酵罐的寿命远远长于橡木桶。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了解某一款葡萄酒的信息时,了解到其酿造和发酵的过程,有助于对葡萄酒的风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对于葡萄酒生产商来说,要酿造什么样的酒,选择使用什么样的酿酒设备,是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

白酒酿造之水“道”


好酒必有佳泉、水泉必香,这些是老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经验之谈。可以说水贯穿在白酒酿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中,微生物培养、原料浸润、发酵酿造、蒸馏、勾兑降度等等都有水的参与,水融合在白酒成形之路的每一个部分上。在白酒中,有一半或者一般以上的组分是水,喝白酒除了品醇的刺激、酯的香气,水自身的味道或者由水引起的味道在白酒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水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微生物的服务上,它可以为白酒发酵中的各种微生物提供水分,并且还能够携带多种可溶性营养组分,为微生物提供食物,让这些精灵更好的工作。当然水还为微生物提供一种工作微环境,这种微环境主要是指微生物周围的环境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是水和配料相互作用后的结果,而且这种状态是随着发酵酿造进程的改变而改变的。

首先,水本身的酸碱度和配料的酸碱度融合之后的作用结果形成了微生物生长工作微环境的酸碱度,这种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白酒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很多,但按照类别来分,不外乎霉菌、酵母和细菌三类,这三类微生物不但喜欢的酸碱度各异而且对自身工作环境(酸碱度)的要求程度也不同,有的苛刻、有的严格,酸碱度的不同导致三类微生物的工作状态的不同,从而导致代谢产物的不同,这就有可能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的酒。这还仅仅是在宏观上去解说,若要具体研究白酒发酵中几百种微生物的酸碱度要求以及酸碱度是如何影响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的,怕是真要拿诺贝尔奖了。

另外,水中所携带的组分也是影响微生物作用和白酒形成的重要因素。水中带有各种盐类,这些盐类在水中解离为各种离子,比如大家熟知的氯化钠,在水中就可分解为氯离子和钠离子,水中含有许多种这样的离子,这些离子会微生物的工作过程中起作用,可能由于还有一种离子,让一种微生物的工作加倍,也可能因为一种离子让这种微生物工作减弱,从而让另外的微生物获得更多的资源,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其实像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博弈充满整个发酵过程,而触发点可能仅仅是一个微量离子的存在。

当然水和水携带的组分除了通过微生物来起作用,也可以直接通过和原料中的组分相互作用、和微生物代谢组分相互作用,来影响酒的形成。水还可以及所带组分还可以直接成为酒的一部分,和酒融为一体。

酒和水的关系很难讲清楚,不能一一道出,但前辈们的好酒必有佳泉,一句话就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好酒和佳泉之间的秘密还需我们慢慢找寻。

茅台酒酿造过程中的“十个特点”


茅台酒工艺可以说是顺应自然条件的产物,是人类应用自然界微生物的典范,那么到底贵州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和其他白酒工艺相比较有哪些显著特点呢?

1.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2.两次投料;

3.三种典型体:酱香、窖底、醇甜;三高: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

4.四十天制曲发酵;

5.五月端午制曲;

6.六个月存曲;

7.七次取酒;

8.八次加曲、堆积、入池发酵;

9.九次蒸煮;

10.十种工艺特点(严格的季节性生产、两次投料、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生产周期长及原酒陈酿期长、三种典型体、以酒养窖以酒养糟、合理的酒精浓度、以酒勾酒的独特勾兑工艺)。

如果说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么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就是能工巧匠之妙,值得学习!

亚硫酸盐在葡萄酒中的作用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几乎每瓶葡萄酒的标签上都标有包含亚硫酸盐(ContainsSulfites)的描述。那到底什么是亚硫酸盐?它们究竟对于葡萄酒有何影响?亚硫酸盐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它们是否真的是导致酒后头痛或过敏的元凶?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揭开葡萄酒中亚硫酸盐的神秘面纱吧!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吧!首先,拿出一个苹果,把它切开放在桌子上;然后,去看一集《小镇疑云》(BroadChurch)再回来。当你再次观察这些苹果切片时,你就发现刚才还是白色的、新鲜的果肉变成棕色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其实,这是因为苹果中的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导致了变色的发生。如果在这之前,我们在这些苹果切片上涂抹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是二氧化硫的概括性描述),那么这种变色情况就不会发生啦!因为二氧化硫会抑制这种酶促褐变反应(EnzymaticReaction),从而保留苹果的颜色与风味。事实上,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二氧化硫也充当了这样的作用,只不过情况要比这复杂那么一点点。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亚硫酸盐是发酵过程中的天然副产品,对于葡萄酒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它可以防止葡萄酒氧化,保持其保持新鲜的口感。另一方面,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亚硫酸盐还充当着提取色素、保持葡萄酒风味的角色。正是因为亚硫酸盐的特殊作用,它在葡萄酒的生产和贮藏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都添加了亚硫酸盐,而且含量都非常低,含量从10PPM到350PPM不等(计量单位:百万分之一)。由于亚硫酸盐具有选择、澄清、抗氧化、增酸、溶解等作用,因此,正确使用亚硫酸盐,能够使葡萄酒的酿造和贮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那么,亚硫酸盐是如何发挥它的这些作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当二氧化硫与葡萄汁、葡萄籽、葡萄皮等有机物接触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二氧化硫和亚硫酸氢盐(Bisulphite)。这时候的亚硫酸氢盐就会与未发酵的葡萄汁(Must)中的50多种分子相结合,帮助其萃取颜色和风味。而二氧化硫则会充当起抗菌剂(AntimicrobialAgent)的作用,可以杀死细菌、酵母等。一般情况下,用于葡萄汁发酵的酵母抗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不会影响其正常发酵。但需注意的是二氧化硫含量过高则会使葡萄酒产生如臭鸡蛋般的难闻气味,饮用后还可能引起健康问题。

酿酒师们总是在努力酿造好的葡萄酒。一位好的酿酒师,他会小心谨慎地处理好葡萄酒酒液中亚硫酸盐的含量,充分利用其优势,最终呈现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其实,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都没有发现亚硫酸盐与头疼、过敏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所以,我们无需担心葡萄酒中的亚硫酸盐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反而需要担心的是像糖、色素等食品添加剂以及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像乙醛(acetaldehydes)、组织胺(Histamine)、葡萄糖(glucose)等,因为我们中一部分人会对这些物质过敏。

在我们了解了葡萄酒与亚硫酸盐之间相亲相爱的和谐关系后,我们就再也不用谈硫色变了!当然,如果你真的是对硫化物比较敏感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瓶陈年时间较长的葡萄酒,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氧化硫的影响会越来越微弱,你就不用担心它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啦!

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


白酒酿造是以生态为基础,通过人的技艺实现粮谷原料到酒的转变。不过直接发生作用的,在酿酒最前线的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大军。环境条件和人对酿酒工艺参数的控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淀粉含量、酸度、水分、温度等关键因素的调节,营造最佳的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条件,并且这系列环境条件会随着发酵的推进而动态变化。我们要看到白酒发酵的实质是微生物的作用,在众多酿酒大师的背后是对微生物的调兵遣将,微生物才是最伟大的酿酒师。

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

白酒的酿造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对酒酿机理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微生物作用下,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简单来讲,白酒酿造就是粮谷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糖化和酒化两个阶段。糖化阶段是粮谷在预处理和各种生物酶作用下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类;酒化阶段则是水解后的糖类在微生物作用下代谢产生酒精,同时生成白酒中必不可少的风味物质。糖化和发酵是白酒酿造的关键点,虽然被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只有在液态法白酒的生产过程是先糖化再发酵,在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过程中都是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是一种双边发酵的模式。

1、淀粉糖化

淀粉经酶的作用生成糖及其中间产物的过程,称为糖化。淀粉酶解生成糖的总的反应式如下:

淀粉在-淀粉酶、糖化酶、异淀粉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转移葡萄糖苷酶等多种酶的作用下,产物除葡萄糖等单糖外,还有二糖、低聚糖及糊精等成分。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和浓度下降幅度受曲的质量、发酵温度和生酸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若酒醅的糖化力高且持久、酵母发酵力强且有后劲,则酒醅升温及生酸酸度稳定、淀粉浓度下降快,出酒率也高。通常,单糖和双糖能被一般酵母利用,是最基本的可发酵性糖类,可以通过检测酒醅中还原糖的变化,监控糖化与发酵速度的平衡程度。

在淀粉糖化过程中,其他的物质也发生着变化。蛋白质在蛋白酶类的作用下,水解为胨、多肽及氨基酸等中、低分子量含氮物,为酵母菌等提供营养;脂肪由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粮谷原料细胞壁上的果胶在果胶酶作用下水解成果胶酸和甲醇;单宁在单宁酶作用下生成丁香酸;有机磷化合物在磷酸酯酶作用下,磷酸从有机酸化合物中释放出来,为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提供磷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物理化学变化在糖化过程中发生。可以这样理解,糖化过程是对原料的解构,将大分子化解为小分子,为后续发酵奠定了基础。

2、酒精发酵

淀粉被糖化为可发酵性糖后,可被酿酒微生物利用而进入发酵阶段。酒精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因而酒精发酵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生化反应过程。酒精发酵可由不同微生物实现,酵母菌、细菌及根霉都能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但发酵机理不同。酵母菌在酒化酶(从葡萄糖到酒精一系列生化反应中的各种酶及辅酶的总称)作用下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包括葡萄糖酵解和丙酮酸的无氧降解两大生化反应过程;细菌由ED途径将葡萄糖发酵成酒精。虽然细菌和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都能将糖转变为酒精,但细菌发酵时酒精的实际得率比酿酒酵母要低。白酒生产中,酒精发酵过程主要是由各种酵母菌完成。

实际生产中,酒精的理论产值与实际产率总有差距。因为发酵过程中,酒精仅是主产物,伴生的副产物很多;菌体繁殖和维持生命,以及生成酶类、各工段损失和发酵残留的糖分等要消耗糖分;后期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和酒精挥发而使酒精损失。一般情况下,液态法白酒的淀粉出酒率可达理论出酒率的80%~90%,小曲酒为65%~80%,麸曲白酒为60%~75%,而大曲白酒只有40%~65%。

除了酒精发酵,发酵过程中还生成了多种白酒风味物质,主要有酸、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等几大类。当然这些风味物质除了在发酵过程由微生物代谢产生外,有些可由蒸粮、蒸酒和老熟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生,有些则直接来自于酿酒和制曲原料。相较于糖化过程,酒精发酵过程则是对解构后的多种小分子的重构和再造,多种微生物和生物酶让小分子形成复杂的风味物质系统。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要避氧?


有人说氧气是葡萄酒的敌人,因为如果将橡木桶的胶塞或者是葡萄酒瓶的橡木塞取走,并长时间不将其重新封口,即使里面盛的是最顶级的酒也会逐渐衰老酸化。确实如此,可这是否就意味着在酿造的过程中要绝对避氧呢?

其实氧气于葡萄酒而言,亦敌亦友。氧化(Oxidation)既是葡萄酒的一种缺陷,也是一种酿造方式。开头提及的逐渐衰老酸化就是葡萄酒氧化的表现之一,过分氧化的葡萄酒还会失去其果香和新鲜度,可能还带有太妃糖和焦糖的气味。但是在葡萄酒酿造中,其实很多工序都少不了氧气的参与,对于红葡萄酒酿造更是如此。因为适量的氧气能催化酒液中花青素(Anthocyanin)和单宁(Tannin)分子之间的聚合,并与酚类化合物发生反应。某些风格特殊的葡萄酒更是只有与氧气充分接触才能获得特有的风味风格,如茶色波特(TawnyPort)和奥罗露索雪莉(Oloroso)。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氧气的注入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反效果。那么葡萄酒酿造和陈年过程中,哪些工序会有氧气的参与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淋皮(PumpingOver)压帽(PumpingDown)

淋皮和压帽是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萃取单宁和色素的重要工序,也是给酒液带入氧气的主要环节之一。淋皮是将酒液从底部抽出,从顶部回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得整个发酵罐中的酒液得以循环,使得酵母平均分布,也能让发酵中所产生的热量均匀消散。压帽是将酒帽压至酒液表面之下,保持酒帽湿润,可以手动压帽也可以采用机械来进行,程度可轻可重,视酿酒师所追求的葡萄酒风格而定。

淋皮过程中,氧气会随着底部抽出的酒液进入到发酵罐中,而压帽过程中,随着人工或者机械下压酒帽,搅动酒液,空气中的氧气也会进入到酒液中,不过因为酒精发酵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所以进入的氧气部分会被二氧化碳所逼出。

微氧化(Micro-Oxygenation)

红葡萄酒完成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ticFermentation)后,可以选择性进行微氧化的工序,根据葡萄酒的种类决定注氧的量和时长。一般,每月给每升葡萄酒注入1-4毫克的氧气,持续1-6个月,如果是高单宁高花青素的葡萄酒可以增加至每升3-4毫克。

倒灌(Racking)

倒灌是将葡萄酒酒液跟酒泥分离的一个酿造工序,是那些不想过滤或者澄清葡萄酒的生产者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倒灌也是为了给葡萄酒注入更多的氧气,尤其是当酒液出现臭鸡蛋等还原性气味时。将酒液从发酵罐中倒出来的过程中酒液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接触,发生氧化,从而减轻或消除酒液中的还原性气味。

桶陈(BarrelAging)

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注氧工序就是桶陈,使用橡木桶陈年氧气会通过橡木桶的气孔以及封口塞缓慢进入酒液中。氧气进入量与橡木的的种类以及年龄相关,新橡木桶的细孔相对较大也较多,因此氧气进入量较大;美国橡木纹理更厚,所以相对法国橡木桶而言,美国橡木桶更紧致,孔比较少。

众多酿酒师表示,在发酵期间极少发现过度氧化的现象,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在酿造过程中故意避氧。相反,当葡萄酒出现还原性气味时,他们会及时添加氧气来抑制还原反应。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的工艺和流程


我国的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两种。那一起来看看白酒酿造技术的工艺和流程吧。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的工艺流程:粉碎、配料、润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积,入池发酵、出池蒸酒8个工序。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一粉碎:古用石磨或(驴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状,后用电磨磨成过标准筛的原料。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二配料:将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辅料(稻壳)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匀。夏季一般为25%的辅料,冬季为30%的辅料。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三润料、拌料:将配好料的面楂,按原粮量的4050%加水进行润料,水温为常温,翻拌均匀,堆积1小时左右,使粮充分吸收水份,有利于糊化,加水量视面湿而不粘,有经验的酿酒师傅凭手感一捏就能感觉出来。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四蒸煮糊化:将面楂上甑锅进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将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后用木锹和菠萁将面楂一层一层地装入甑锅,待汽圆后蒸煮糊化1小时左右,使面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由有经验的酿酒师用手捻来感觉蒸煮程度。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五冷散:将蒸好的面楂用木锹铲出甑锅放倒干净的地面上用木锹摊薄、匀,进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数次冷散,视温度达到夏季为2022℃为宜,冬天为1618℃为宜。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六加曲、加水堆积:将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为常温,用木锹进行翻拌,使之均匀,用手掌捏住面楂从手指缝挤出12滴水为宜,然后进行堆积,堆积时间不低于12小时。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七入缸发酵:将堆积好的酒醅用竹篓人工入到缸里,上边盖上石盖进行发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与地面平齐,缸的间距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淀粉含量在912%之间,水份含量在5557%之间,酸度在0.81.1mol/g之间,糖份在0.50.6。Be之间,发酵周期一般为21天。

发酵时要掌握酒度的变化,一般应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原则。即入缸后,温度逐步上升,发酵中期,温度应稳定一个时期,然后到发酵后期,发酵温度缓慢下降。

前缓升:一般入缸到67天温度升至2527℃,酒醅发甜,说明发酵正常。

中挺:从入缸的第8天到11天,温度降升至3234℃,连续四天。

后缓落:从入缸12天到21天,温度逐渐下降,每天以下降0.5℃为宜,出缸时酒醅的温度降至2628℃,发酵好的酒醅应有不硬、不粘的感觉,色泽呈紫红色。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八出缸蒸酒:发酵到21天的酒醅用竹篓抬出至甑锅边进行蒸馏,装甑时应按照稳、准、细、匀、薄、平的原则进行操作,装甑蒸汽应按照两小一大的原则进行操作,流酒时蒸汽应按照,大气追尾的原则进行操作,接酒时应依照酒花大小程度来判别酒头、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凭酿酒大师傅的经验来判别,接酒一般接到0。酒头、原酒和酒尾都分级分缸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酒体成熟。

白酒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诀窍


白酒虽然喝多了伤身,却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用到呢!

洗澡时,在洗澡水里滴100毫升白酒,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使皮肤光滑滋润。

根据人的生理状况,40℃是一个重要界限,37℃到39℃左右的水温,对于皮肤的刺激较少,泡澡时可以挑选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精油等添加成分的浴盐。

但是,白酒最好不要经常用,尤其是干性皮肤,因为白酒有去油脂的效果。

一般运动鞋或球鞋穿久了都会有气味,可以穿前先在鞋内喷一些白酒,晾干后再穿,能有效缓解脚臭。

新买回的胶、球鞋,在其海绵底上均匀地喷足白酒(直至海绵底不能吸收为止),待其晾干后,穿起来就不会产生臭味了(如是旧胶、球鞋,将其洗净后亦可同法处理)。

衣服上如果沾到碘酒,可以涂一些白酒进行揉搓,可以消除碘迹,这种方法还可以对付衣物上的膏药迹。

用软布将冰箱内擦抹干净,再放入半杯白酒关上冰箱门,就能轻松除去异味。

(冰箱由于储存的东西比较繁杂,所以一定要定期进行除菌去味,以免影响家人身体健康!此外面包、小苏打等都是比较环保且有效的去味去菌方法!)

白酒泡脚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效果,而且对于消除病菌的治疗也比较好,能够杀菌消毒。

脚底是人体反射区最密集的部位,用白酒泡脚,对于疏通人体经络也有辅助作用。

治疗扭伤:将白酒倒在一个空碗里点燃,用手蘸取点燃的白酒涂抹在扭伤处,多次涂抹反复揉搓,直到把脚搓热。

每晚临睡前做一次,过不了多久即可愈合。而且燃烧后的白酒不会烧手,可放心使用。

食物保鲜

买回的鲜姜很容易干燥,将它们浸于白酒内,可久存不坏。

酱油瓶内加点白酒,能够防止酱油发霉变质。

油炸花生仁盛入盘中后,趁热洒少许白酒,可保持花生仁酥脆不回潮。

如果米饭没有蒸熟,可以在夹生饭里滴入几滴白酒,盖上锅盖再蒸会儿,米饭就能熟透。

做菜时如果醋放多了,可以加点白酒,酸味便能减轻。

红烧牛羊肉时加点白酒,不仅可消除膻味,还可使肉的味道鲜美,并容易烧烂。

咸鱼洗净后在白酒中浸泡2~3小时,可减少鱼的咸味。

剖鱼时弄破胆,立即在溅上胆汁的地方抹一点白酒,然后用冷水冲洗,可消除苦味。

冷冻过的面包喷些低度白酒,再烤一下可使面包回软如新。

豆类装进容器或塑料袋中,喷上少许白酒拌匀,然后将口袋扎紧或容器口盖严,可防止生虫。

在冻结的肉上洒些低度白酒再放回冰箱,肉类很快就能解冻,也不会出水滴和异味。

关于酱香型白酒酿造用稻壳的原理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采用固态纯粮发酵,从生产现场可以看出,除了窖池、蒸馏设备、通风设备外,就是酒醅和糟醅。糟醅是高粱、曲药、母糟、稻壳、水、淀粉、温度和酸度组成,它是固态酿造的核心。

稻壳是加工大米时脱下的外壳,是水稻籽粒的附属物,根据外形可分为长瓣稻壳和短瓣稻壳。长瓣稻壳皮厚,壳质较硬,短瓣稻壳皮薄,壳质较软。酿造用稻壳是固态发酵的填充剂,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适当的自然颗粒度;不含异杂物,新鲜、干燥、不霉变,不含或少含营养物质及果胶质、多缩戊糖等成份(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

《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5.2.4中要求感观指标:气味正常,新鲜,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的金黄色干燥谷壳,谷壳成块瓣,夹杂物少,宜粗,以一破两开为宜。杂质1.2%;水份12%。使用前需除杂和清蒸30min等处理。能起到酒醅淀粉浓度的调节,冲淡酸度、吸收酒精、维持浆水的作用,使酒醅拥有一定的疏松度和含氧量,并增加界面作用,使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能顺利进行。稻壳有利于酒醅的升温。稻壳还有利于调节蒸馏界面,防止或减少蒸馏事故的发生(偏甑、冲甑、塌甑和坠甑)。能疏松酒醅和粮醅,易于原料糊化和蒸煮。

简言之用稻壳量大,发酵界面大,带入氧气过剩,好氧细菌生长繁殖快,厌氧细菌生长过缓,导致堆积发酵过程中前期发酵过猛。用稻壳量少发酵界面小,带入氧气过少,糖化不彻底,前期发酵不升温,降低出酒率。因此,稻壳用量多时要求入池温度低,反之亦然。此外,固态体系淀粉含量、含水量和酸度的大小与用稻壳用量成正比,相反,曲药的发酵力和稻壳用量成反比。

葡萄酒酿造之白葡萄酒酿造流程


你知道吗?除了白葡萄外,白葡萄酒的原料也可以是红葡萄喔!酿制红白葡萄酒最大的差异在于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使用带皮发酵。让简洁易懂的插图与文字,为您揭开白萄酒酿制工艺。

基本概念

葡萄酒酿制原理其实非常的简易,但其过程却可能会因着每位酿酒师工法之别而差之千里.以下分解图为白葡萄酒酿制步骤大纲:


步骤一:葡萄破皮与榨汁

除了白葡萄外,红葡萄也可以做为酿制白葡萄酒的原料.而酿制红白葡萄酒最大的差异在于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使用带皮发酵步骤.葡萄在经由挤压破裂后,释出葡萄果汁;果汁被收集在发酵槽中等待发酵(大部分的酒庄现均使用不锈钢槽,部分酒庄沿用橡木槽或水泥槽)。

-有听说过白仙粉黛(WhiteZinfandel)葡萄酒吗?

-使用红葡萄酿制白葡萄酒经典范例:黑皮诺白酒(香槟称为:黑中白)

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盘点


中国白酒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清代中叶。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大型酿酒作坊遗址中,江西李渡遗址的年代为元代、四川水井坊遗址的年代为明代、四川剑南春遗址的年代为清代,泸州老窖古窖池群为明清时期,古井贡酿酒遗址为宋至清时期。

泸州老窖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分布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泸州市江阳区皂角巷、龙马潭区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过江楼)及罗汉镇等地。泸州老窖公司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文物原真性价值明显,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位置、操作流程及工艺未变的四未变特点。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是中国至今仍然唯一持续酿造白酒的窖池群,其千余口的规模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使其世界酿酒奇迹之一和世界仅存的最大规模原生白酒窖池群名副其实。

199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首个代表,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颁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入选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泸州老窖老窖池群作为活文物,已连续不间断使用430余年。

水井坊遗址

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1998年8月,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曲酒生产车间时,发现了该遗址。1999年,多家考古、研究单位参与遗址考古发掘。考古发现有:蒸馏器基座、不同时代的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晾堂、灰沟、路基、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种类有青花、白釉、青釉、酱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种。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复制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极高利用价值的活文物。水井坊遗址中起源于元末明初、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窖窖泥和古糟菌群,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中成为了水井坊系列产品开发的重要生产资源和品牌基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该遗址是由茶盘街、棋盘街两侧的多个清代作坊构成的前店后坊式格局的酒坊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分布面积大、作坊多,保存较好,全国罕见。剑南春酒坊遗址生产要素齐全,内容丰富。在已发掘出的遗迹中,不仅有反映酿酒工艺全过程的生产设施,如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盛酒坑、池子、粮仓(制曲晾房)等遗迹,还有房屋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瓷质酒具。同一遗址大曲窖、小曲窖均有发现,不同窖池生产着不同品种的酒类。这一考古发现,对研究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传统手工业格局与分布情形,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城市工业考古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名优白酒剑南春的酿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重要发现在我国近代城市工业考古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选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内。该遗址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6月27日,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内,又称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作坊遗址。2002年4月,原江西李渡酒厂被香港某公司收购,成立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同年6月,在改造老厂车间时在水泥路面下发现一个古井,随即向相关文物部门报告。同年7月~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六个时期,从南宋、元、明、清延续至近代、现代,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迹,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都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有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代酒窖的发现,证实了《本草纲目》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同时证明了中国至迟在元代已出现了固态发酵制作蒸馏酒。该遗址中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显示其白酒生产工艺属小曲工艺,是中国首次发现使用小曲工艺的烧酒作坊遗址。到近代,开始改用大曲工艺生产。因此该遗址是研究烧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井贡酿酒遗址

古井贡酿酒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包括魏井、宋井、明清窖池、明清作坊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古井贡酒文化博览园继2008年成为中国白酒首家全国4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获国家文保殊荣。

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

2010年,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申报了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遗址群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茅台酒酿造体系的实物见证。该遗址位于仁怀市茅台镇国酒社区杨叉街,由10余处实物构成,有一套完备的酿酒工业体系,占地20余亩。这些酿酒坊最初建于明代,曾因战乱多次被毁,1862年在旧址恢复重建,包括粮仓、曲药房、窖池、烤酒房等。

早在2006年,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专家认为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申报国保成功有较大希望。不过,遗憾的是,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未能获得国家文保殊荣。

关于葡萄酒酿造中的人工干预 你了解多少?


在酿造葡萄酒时,出于节省时间、成本和酿成期望酒款等各种原因,酿酒师会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行为。这些人工干预的操作或发生在发酵前后,或发生在熟成阶段,都是符合酒庄当地的产区酿酒律法的,也都遵循了对人体无害的重要原则。那么,酿酒过程中有哪些人工干预行为呢?

图片来源:FinalDraftStudio

1.加糖(Chaptalization)

葡萄酒的发酵原理是葡萄汁中的糖分与酒精酵母发生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这过程中,如果糖分不够,酿成的葡萄酒可能会达不到酿酒师期望的酒精度,也不足以支撑起葡萄酒的酒体,导致葡萄酒的平衡度有所欠缺。因而,当酿酒师认为葡萄汁中的糖分不足时,他可以选择在发酵前或发酵中加入适量的糖分,所加入糖分主要为精馏过的浓缩葡萄汁(RCGM)或甜菜糖等。

在气候寒冷、光照比较不足的产区,葡萄容易出现高酸而糖分不足的情况,这时,加糖就成为酿酒师的一大利器。不过就目前而言,加糖这一人工干预行为仅在部分产区得到允许,且这些允许加糖的产区对加糖的剂量也有严格的规定。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等国的部分产区允许加糖,阿根廷、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则不允许加糖。

2.酸化(Acidification)

一款品质优秀的葡萄酒通常具有良好的平衡感,而酸度则是评判葡萄酒平衡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葡萄酒的酸度主要来自葡萄中的天然果酸,在葡萄成熟期间,果酸含量会有所下降,一旦酸度下降过多,这些葡萄酿成的葡萄酒酸度也会较低。酸度过低除了影响葡萄酒的平衡,也会导致酒体不稳,容易出现异味或变质。此时,酿酒师可能会选择往葡萄酒中添加粉末状的酒石酸(TartaricAcid),以提升葡萄酒的酸度,这就是酸化。

东北有好粮好水 为什么没有好酒?


东北现在是全国酒用高粱,玉米的生产基地,全国各个酿酒大省,包括四川、安徽、江苏、山东、贵州、甘肃等,都要从东北购买高粱、玉米作为酿酒的原料。东北的水质也很好,无论是其山泉水还是河水,均可称之为甘泉如醴。从历史传统、原料、水质等条件来看,东北是可以酿出好酒来的,但为什么东北没有全国名酒(指的是历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名酒)呢?

认真分析起来,东北没有出现名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东北的酒在风味上没有树立起自己独立的标准。虽然东北的玉米小烧、高粱小烧都很有特点,是当地的土烧锅酿出来的酒,风格独特,是一种不错的酒。但是如果将这种当地产的烧酒作为一种文化风格跟国内的浓香型,清香型中的名牌酒去PK的话,似乎东北酒业的生产者还没建立起这种文化上的自信。由于在风味上,东北酒没有建立起这种我就是这样子的概念,没有说我们东北就是生产这种玉米酒(或高粱酒),将其当作一个特色产品深入做下去。没有这种文化的自信和推动,它就没有成为国内名酒的可能。

第二,与国家所倡导的节粮政策有关。东北是产粮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酿酒生产考虑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要节约粮食,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在大的集中产粮区尤其要推广节粮技术。所以,计划经济时期,各种新工艺白酒技术在东北的推广力度是最大的,如液态法发酵技术,实际上就是食用酒精技术,还有麸曲酒技术等等。尽管政府十分推崇和支持发展生产麸曲酒、液态酒和固液搭配酒这些节粮技术,在政策上一直有倾斜,但自从麸曲技术出现后,历经几十年却没有一种麸曲酒获得金奖和国家名酒称号。同时,除了南方的米香型白酒,也没有液态法白酒获奖,获得金奖和国家名酒称号的全是固态发酵的大曲酒。也就是说,在审美口感和风味标准上,人们还是以固态大曲酒为最上、最优的。

第三,与东北的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有关。市场经济之后,没有计划经济的约束,各地可以自己酿造自己的酒了,可东北为什么没有顺势而上发展出具有自己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酒呢?这可能是由于当地人经商的思维还不够灵活开放而导致的。一个地方的思路开放不开放,确实与人的主观思想密切相关。东北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直到现在还是重工业基地,目前国有经济所占的比例仍非常大,这里的人对市场经济的意识一直就不强,没有结合本地的粮、水和气候条件顺势而为发展出独具地方特色的酒的意识。东北的酒一直在模仿,当地的土烧酒都是小规模,稍微有点儿规模的酒业要么是仿川酒,要么是仿贵州酒,甚至直接买四川原酒灌装。

东北是片富饶的土地,为全国的酒厂生产高粱、玉米,东北有优质的水资源,有粗犷豪放的文化,我们相信,他们早晚会酿出独属自己风格的好酒来。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