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的发展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1.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白酒行业的生产水平较低和市场集中度不高,我国将对粗放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政策限制,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生产企业、销售厂家将严格监督,耗粮大的生产企业也将受到制约。所以,未来我国白酒业将趋向群体联合,生产和经营将实现集团化。各大型头牌酒类生产企业将调整生产结构,采取上市或其它融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中小企业将出现联合或是破产、倒闭、被兼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将提高白酒企业的集团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扩大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
产量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向名优骨干企业集中。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白酒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宏观环境将逐步形成,白酒企业将迎来较为公正、公平的发展空间,对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白酒行业的税收和相关产业政策依照客观有力的原则得到调整和改善,骨干企业的白酒产量将得到平稳发展,销售收入与利润增幅趋于正常。
2.中高档酒类市场竞争激烈。
出于对国家税收政策和市场费用的考虑,许多大型酒类生产厂家提高了中高档酒的生产份额,降低了低档酒的生产总量。一些头牌企业依靠自己的雄厚实力,凭借自身的优势对中高档酒类的生产和销售都较为成功。凤型酒也通过多品牌经营,提高了中高档酒比重。市场也将逐渐向传统的头牌白酒集中,未来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将集中在中高档酒类。
近年来,由于税负增加、粮食及其它原材料涨价、流通费用上涨等因素,使白酒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升高,为增加盈利,白酒企业加快推出中高档产品步伐。白酒行业受到中高档产品的利益引诱,许多白酒企业相继开发投放了众多高价位白酒,特别是一些买断品牌经销商,由于对工艺和酒质不了解,一心想用渠道优势和炒作经验,把从生产企业低价买进的产品重新定价,提高价位,采取了高额促销渠道费用。酒店、流通渠道的门槛越来越高,使中高档白酒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感觉所购产品质价不符,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给白酒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产品质量是由生产企业所具有的优质基础酒和调味酒酿造能力、勾调品评师的素质,以及分析检测水平,质量控制能力和企业资本实力综合作用决定的,绝不仅仅是依靠所谓渠道网络和包装促销来实现的。
3.开发适应国际市场的白酒。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其生产工艺在世界上是独占鳌头的,因其特有的风格,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厚爱,在国际交往上,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商品流通无国界,随着东、西方交流扩展,开放的为白酒走向世界开拓了一条新路,要使白酒真正成为国际酒,白酒应该在保持传统的、特有的、典型的风格特征的同时,要有新视野、新理念、研究新口味,使白酒具有国际竞争力。<jiUkU365.CoM/p>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烈酒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005年,亚洲市场的烈酒消费达到10亿箱以上(10.21亿箱,9升装)。同年,亚洲市场的烈酒消费占全球烈酒消费量的46.9%。到2010年,亚洲市场的烈酒消费将再增长8.03%,达11.03亿箱。
美洲地区消费量将增长较快
北美的烈酒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8.3%)一直在稳步增长,2001到2005年间增长了13.84%,并将继续增长(2005到2010年间增长10.5%)。拉丁美洲(占全球消费量的7.4%)将在2005到2010年间重新进入增长期,增长11.88%。中美洲应该扭转它在2001到2005年间出现的下滑趋势(下滑12.9%),并在2005到2010年间出现18.52%的增长。
2005年全球烈酒的总销售额达到169.975美元
2005到2010年间烈酒的销售额将增长6.32%,达到1807.12亿美元,比葡萄酒的销售额多1.6倍。
伏特加是全球烈酒的明星
伏特加以5.0411亿箱(9升装)的消费量,在2005年当之无愧地成为饮用较多的“全球”烈酒。然而,在经历了2001到2005年间17.89%爆炸性的增长之后,2005到2010年间伏特加的消费增速会稍稍放缓(仅增长4.38%)。
全球消费伏特加较多的三个市场为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美国。
杜松子酒的消费量递减
杜松子酒是全球消费递减的烈性酒。杜松子酒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菲律宾、美国和英国。2001到2010年间,其消费将会下降20.04%,即年均减少2%。
苏格兰威士忌、朗姆酒和龙舌兰酒的消费量将加速增长
朗姆酒的消费是1.1339亿箱(9升装),特别是白朗姆酒,预计在2005到2010年间将再增长13.8%。
经过2001到2005年2.83%的增长,苏格兰威士忌预计会在2005到2010年间增加6.19%的销售量。在法国市场保持稳定的同时,亚洲特别是泰国(苏格兰威士忌的第五大市场)预计将是主要强劲增长的市场。
2001到2010年间,全球范围内龙舌兰酒的消费将以年均80万箱(9升装)的数量递增。
将成为高档法国白兰地的第二大市场
2001到2005年,高档法国白兰地在的消费量增长了12.18%。2005到2010年间将继续增长15.54%。
到2005年,是全球第三大高档法国白兰地市场,到2010年将成为第二大市场。英国将成为全球烈性酒的第三大市场。美国市场将保持它的地位,并在2005到2010年间出现12.33%的新增长。

葡萄酒的市场容量及份额和市场发展前景简要分析


葡萄酒消费人群和人均消费量正在不断的增加,国宴上清一色的葡萄酒上场,葡萄酒在市场也将渐渐流行起来。在大中城市,葡萄酒专卖店已经随处可见;在各大连锁超市,葡萄酒也占一席之地;可是我国本土的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可没有这么乐观,反之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这是什么原因呢?

数据显示,2000-2013年,葡萄酒行业总需求从42.5亿元增长至408.17亿元,增长了近9倍,2010年上市葡萄酒公司市场份额为33%,到了2012年则降到了25%,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20%。数据确认了葡萄酒行业出现了龙头公司影响力下降,产业集中度降低,寡头化程度弱化,市场结构离散化。导致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呢?

1.进口酒大量进入的市场

海外葡萄酒产业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产量巨大,实力强劲。以法国、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葡萄酒生产商,合计产量是本土产量的10倍以上。海外葡萄酒产能巨大且过剩,此时经济发展导致葡萄酒需求增长,吸引海外巨头涌入。

2.全球统一市场下竞争激烈

本土葡萄酒生产企业目前所受到的挑战是深层次、结构性的。一些观点认为海外葡萄酒对本土葡萄酒企业的冲击已终结,可能过于乐观。海外葡萄酒占全世界葡萄酒产量的90%,但目前只占市场的25%,这两组数据是不协调的。只有在海外和本土葡萄酒各自的市场份额与它们的产能与品牌质量相一致的情况下,海外葡萄酒对本土葡萄酒的冲击才能终结。葡萄酒市场的格局之变才刚刚开始,以张裕为代表的葡萄酒企业所占份额减少、收入萎缩将会进一步延续,且终何时终结暂时无法确定。

1.回归理性

近些年将是葡萄酒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几年,对于整个葡萄酒行业,只有少一点浮躁,接受葡萄酒暴利不再的现实,才能早日回归到专业、服务、高品质的路上来,为未来的良性生存发展赢得空间。

2.向中小城市发展

国内葡萄酒虽然发展有些疲软,但是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性价比方面有优势的进口葡萄酒在二三线城市乃至一线市场的普通消费者而言仍然是有优势的。

3.酒类电商

未来行业的制胜,是商业模式的制胜。基于实体连锁店和线上社区商城的线上线下结合,O2O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土葡萄酒在未来获得好的发展,必须突破三大难关:1、阵营体制受限;2、第二阵营后劲不足;3、第三阵营难以突破。

近些年来,这些地方的葡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因为国产葡萄酒自身发展受限,也影响了当地酿酒葡萄种植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沉淀下来,找准问题所在,理性发展,突破发展瓶颈。(来源:酒志网)

品鉴白酒的行业标准


品鉴白酒在我国是有专门的行业标准的,即感官评定。感官评定是指评酒者通过眼、鼻、口等感觉器官,对白酒样品的色泽、香气、口味及风格特征的分析评价。
眼观色。
用眼睛正视和俯视,轻轻摇动酒杯进行观察。白酒的颜色以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为较佳,但由于各地制造的工艺不同,储存方式和时间差别,酒的颜色也可微黄。
鼻闻香。
将酒杯置于鼻下,头略低,杯与鼻保持1至3厘米距离,对酒吸气,注意不能对酒呼气,吸气量要一致,不要忽大忽小,吸气要平稳,酒与酒之间闻香要隔一段时间。香气识别是品酒的关键步骤,通过闻香鉴定酒细腻度和多样性。气味以使得身心愉悦为较佳,上好的白酒香气中带有如粮食、果实、花朵等自然香味。
口尝味。
酒液入口后,使酒液接触舌尖、舌边,并平铺于舌面和舌根部,全部接触味蕾,仔细品评酒的味道。2至3秒钟后,可将酒咽下,然后使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检查酒气是否刺鼻及香气的浓淡,判断酒的回味。酒以入口柔、吞咽顺为较佳,好的白酒一般微甜、醇厚、不刺激。

香型的创新——白酒行业的春天


香型的创新——白酒行业的春天
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白酒工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其中较明显的是香型的创新。我国白酒香型从上世纪70年代的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主体香型,到上世纪80年代兼香、凤香的诞生,再到本世纪初在六大香型的基础上派生了特香、药香、豉香、芝麻香老白干等十二大香型。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指出,我国白酒酿造工艺一直以来都较为传统,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工艺也有了极大的创新。从理论方面讲,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创新;从工艺方面讲,包含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使白酒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白酒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酿造工艺中时间、温度、水、湿度、酒曲、原料、自然环境等要素。那么,这些因素应该如何控制和管理,并保证其稳定呢?这就促使我国白酒生产向数字化管理看齐。
周思然指出,实行白酒数字化生产管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数字化管理首先可用于窖池管理,建立数字化档案便于原辅料投入量的查询,终端系统的控制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确定生产过程的真实数据。其次,可应用于勾兑过程的管理。凭借科学的感官系统计算方法,依靠勾兑师、评酒师主观的口感,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酒企可以从基酒、调味酒等相关理化指标出发,纪录准确的成分比例表,建立确实可行的专家鉴评系统和科学的勾兑数据、理论系统。
由于白酒的各种特殊性,目前,我国采用数字化管理生产的酒企较少,白酒传统工艺流传至今,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要让传统的制造业现代化,还需要依靠酒企观念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我国白酒中所含的香味物质非常丰富,其成分无法用色谱系统全部检测出来,在评定酒的好坏时,主要是依靠评酒师对产品的色泽、气味及口感进行评价。

白酒行业默认的不对等条约


不管在任何的情况下,一般的合作都是互利共赢的,两者的地位都是相等的,但是据传,在白酒行业中存在着一种不对等的条约,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厂商之间的合作,本该是有着对等的“条约”规定,但在白酒行业之中,厂商之间签订的往往是“不对等条约”,但这早已在行业中得到了默认。
记者在一份白酒经销商签订合同上看到,合同上明确写着,经销商须先款后货;只能在规定的区域经销,不得向该区域外其他区域任何单位或个人供货;不能低价销售、窜货;以及与销售任务挂钩的奖惩办法等。
“某酒企的经销商,要提前向厂里申请生产多少件货,先打完了款,然后才生产。且每生产同一品牌的酒,须达到5万个瓶子的生产量,也就是8300多件。”某酒企的一位内部人士说,很多经销商都是“淡储旺销”,即在淡季的时候,往仓库里囤积货物,以满足旺季销售的需求。“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白酒经销商就开始往自己仓库囤货。旺季需求量大,要求厂里生产白酒的经销商排起长队,如果储存不足,也很容易造成断货。当然,也不排除某些白酒企业对经销商有拖货的行为。”
据了解,经销商囤货,并不仅仅是因为“淡储旺销”,还因白酒市场受到影响,尤其是中高端白酒走势缓慢,造成多数经销商货物囤积。而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很多酒企在年前都有向经销商压货的习惯。
“白酒经销商的调整,其实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但白酒厂家的调整慢于经销商的调整,因此一些经销商被酒企强势压货。”一业内人士说,在行业内,被酒厂挤压严重,边缘化,先款后货,甚至被拖货的经销商,不在少数。此外一些强势品牌为了对大经销商进行“削藩”,又找到“小诸侯”与大经销商进行对抗,从而追求短期销量和利润的提升。而对于一边是萎靡低沉的白酒市场,一边是不可完成的目标任务,这让夹在中间的经销商,日子不好过。
其实,现在的很多白酒企业,和经销商之间,仍处在一个单纯的合作关系之上。厂家只向经销商提供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市场的价格,而把剩下的问题都抛给了经销商。因此,也就并没有真正地形成厂商“一体化”。“厂家只负责生产产品,经销商就负责把产品卖出去,而至于产品卖得好不好,还是跟你经销商有直接关系,厂家不管。”一位经销商如是说。
在白酒行业,大多数的经销商也就相当于包工头。“包工头”承包下酒企的这款系列酒的活,酒企就不再管了,自负盈亏。这对经销中低端白酒的经销商,感触尤为深刻。“虽然大多数的经销商都是自己出钱做广告宣传,但酒企为中低端白酒经销商营造的市场氛围不是很好。一些中低端系列酒被生产出来之后,缺乏宣传,但常常都会遭到消费者的质疑。”一位系列酒经销商说,虽然广告的内容、宣传资料等都要上报厂里审核,但所有的广告费用是经销商自己承担。曾经也在厂里争取,希望能够对中低端产品有更多在宣传方面的支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音”。

90后对未来白酒行业的影响?


一、好感度低,需求量减少作为90后的人群,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之中,见过最多的就是父辈们在酒场的觥筹交错;浓、烈、辛辣、难喝等等代名词已经植入他们的脑海中,特别是喝醉后的丑态,让他们对白酒的好感度进一步降低。或许你会说,90后再职场中接触的还少,有些场合少不了白酒去调节氛围,不能片面的去强调90后的群体对白酒的需求度,这一点或许需要时间去考证,用市场去说话,用行业的考量。二、可替代品变多叛逆的90后群体迎来了物质丰富的时代,与老一辈的生活状态相差甚大,他们追求个性、时尚、潮流,他们用开放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不再紧跟父辈们的步伐。在他们接触的酒品中,各种各样,白酒、红酒、果酒、啤酒等等,选择的多样化使他们不再追求单一品类。三、口感的抵触众所周知,白酒的一般特点就是辣、烈、呛、刺鼻等感觉,强烈的口感刺痛着他们的味蕾,让他们望而却步,提不起兴趣。同时,其他替代品酒类丰富的口感、低度的畅饮、拼酒的快感等形式深深吸引着他们,这一点也是导致90后对白酒选择度降低的原因。四、消费理念的变化自由、个性、精致、差异等等是年轻的90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张扬、自信、活泼、洒脱,在解决自己的基本的需求之后会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基本的物质保障,这些原因也会导致他们对白酒的需求减少。当然,以上分析只是站在普遍的角度上去论证的,或许,在他们的年龄段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默然发现,白酒对其现实的解脱与追求微醺状态的渴望会导致他们对白酒重新定位,或者面临世事的艰难,在酒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或豪放、或泪流满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酒文化,将会代代相传,存留久远!

小曲白酒的发展


我国小曲应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曹操的“九酝春酒法”就有记载。小曲白酒可分为传统法小曲酒及纯种根霉小曲酒两大类。这两大类酒基本上是以清香型和米香型为主,在我国,这类酒无论产量和品种都占有很大比例。解放后通过不断总结,使小曲酒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五十年代,四川永川试点,总结出了“四川糯高梁小曲操作法”,大大提高了出酒率;63年第二届评酒,小曲三花酒,大曲小曲并用的董酒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和名酒,说明了这类酒得到了专家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八十年代贵州轻工所分离的纯种根霉菌用于小曲酒酿造,开辟了小曲酒工艺的又一个新天地。九十年代,对玉冰烧酒的总结及豉香型酒的确立,把大曲小曲结合酒的地位又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白酒行业要学习洋酒的营销理念


国内传统白酒在与洋酒的市场对抗中,已经处于下风。在白酒文化众多概念中,健康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抛弃。在生活品位和情调的对抗中,传统白酒也渐渐无力还手。不可否认,国内传统白酒的市场受洋酒挤压的程度愈发明显,值得庆幸的只是传统白酒的原有消费群基础庞大,其中中流砥柱的中老年群体对新事物接受过程较慢,政务、商务等公关用途的市场基础相对牢固。
洋酒的文化内涵在新兴消费群体中被广泛接受,传统白酒被迫放弃休闲市场的大半江山,白酒营销一味的追求“古文化”,不能贴近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需求,不能打动人心的反复说教,导致传统白酒当前的“老旧”形象,由疏远导致陌生,没有好感,难以接近。
我们反复宣称的数千年白酒历史,不是当前白酒行业老迈迟滞的理由。洋酒的历史一点也不短,啤酒、红酒都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的理由是强势经济对弱势经济的影响优势,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总会经过盲目自大、崇洋媚外以及通过自省实现自强这三个阶段。白酒行业要学习洋酒的营销理念,事无巨细,深思熟虑。
回想二、三十年前,国内“富贵病”群体的日益增多,洋酒尤其是红酒(干红)通过健康概念,一点一点的攻破国内消费者的心理防线,从而为红酒乃至洋酒日后的整体品牌文化提升打下基础。
其实仔细想想当年社会各界对于干红的认识,基于医学常识又毫无医学权威可言——当医嘱戒烟戒酒的同时,后面大多加上一句“干红可以喝一点”,无论精神抑郁、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忌口较严的糖尿病人都可以每天喝上半杯,干红基本上成为普通人挂在嘴边的“灵丹妙药”。这是国内酒文化对于适度饮酒概念的漠视。如今白酒的自饮现象已经成为“愁饮”的代名词,相反洋酒的情调和品味被迅速提升。由漠视产生误解,而后一系列的失误,未来很难乐观。
“白酒消费者只有5%是真正懂酒的”。很多白酒企业都有这样的共识。一方面对外强调,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一方面心里又把消费者当成傻子。高、中、低端的价位变化大多取决于名头和包装的变化,其产品标准的支撑作用,很难明确界定。
一些所谓的高端白酒,完全依靠虚无缥缈的概念,才被吹到空中,忽悠消费者比赛弹跳力,把人摔伤了,是要负责的,上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没有支撑,不会持久;没有翅膀,上不了天。白酒行业不能比赛吹气球,气打多了会爆,大风一来,全吹跑了。与其这样,不如种树。文化是山。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