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生产小曲,向来采用自然培养法,因而小曲中含微生物种类较多、较杂,根据从广东各地生产的酒饼及饼种分离的初步结果来看,大多含有酵母、霉菌及细菌等各几十种。小曲中的酵母有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汉逊酵母属(Henseenu-la),拟内孢霉属(Endomycopsis),假丝酵母属(Condida-Barkhout),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及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等,既含有酒精发酵力强,生香效果好的菌种,但也有不少野生酵母。小曲中的霉菌既含有糖化能力强的根霉(Rhizopus),也含有毛霉(Muccor),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usamii及Aspniger),红曲霉(Monascus),犁头霉(Absidia)及青霉(penicil-lium)等。小曲中细菌有醋酸菌及乳酸菌等。由于酿制小曲的原料配方与工艺的不同,小曲中的菌类也有所不同。
实践证明酿制小曲白酒所用小曲中有益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与酵母,因此有些酒厂选择糖化力强的根霉和发酵力强的酵母,进行纯粹培产小曲。例如湘山酒的生产,便是采用纯粹菌种限制小曲,不仅用曲量少,出酒率高,且成品酒的香味和风味均有明显的提高。目前不少酒厂正向着这方向进行技术改革。
较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酿造酒的过程中能产生毒副产品,如果酒的颜色越深,酒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就越多。深色酒较浅色酒比含有更多毒素,会加重宿醉感,令人更觉痛苦。
人体试验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人员以95名重度饮酒者为测试对象,分为两组。受试者年龄21岁至33岁,身体状况良好,没有酗酒历史。
研究人员让两组受试者分别饮用无色伏特加和深色威士忌,使他们血液中酒精含量相同。次日清晨,血液中酒精浓度归零后,两组受试者分别填写调查问卷,以确认宿醉后的认知水平、反应速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等状况。
结果显示,与饮用伏特加相比,饮用威士忌的受试者宿醉症状更明显。
相关研究报告将由美国《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期刊发表。
感觉有别
英国《每日邮报》19日援引布朗大学酒精和成瘾研究中心研究员达玛丽斯·罗斯瑙的话报道:“酒精本身已经足以使人第二天酒醒后感觉不适,一些有毒天然成分增加了不适感。”
研究人员关注受试者宿醉感的同时,试图确定不同颜色酒精饮品中的有毒物质含量。他们发现,发酵酿酒过程会产生一些有毒副产品,使酒的颜色变深。这意味着,深色酒所含有毒物质多于浅色酒,如深色威士忌所含特定毒素是无色伏特加的37倍。人体抵御这些有毒成分时,会产生不适感。
表现一样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酒精使人反应速度变慢、注意力涣散,而酒的颜色不会产生这类影响。
罗斯瑙说:“酒精的确使人反应速度变慢……但威士忌没有加重这些症状。”
这意味着,饮用深色酒后,人们感觉更糟糕,而实际表现不会比饮用浅色酒以后的反应“逊色”;无论饮用深色还是浅色酒,饮酒者的表现一样差劲。
另外,研究人员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睡眠状况,发现酒精对睡眠确实构成影响,但与酒的颜色无关,两组受试者的睡眠情况相似。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