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泸州的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诗圣”杜甫的泸州印象‖诗意浓香》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极为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佳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他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一生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时代里,他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苍凉,然而,正是这种人生彻骨的悲凉才成就了他作品极高的艺术水准。

当我们提到唐代的“诗酒流连”,映入脑海的或许是“酒仙”太白,然而,“诗圣”杜甫的诗酒人生也足以酣畅流年!古往今来,人在欢乐时找寻酒、痛楚时找寻酒,寻着有酒的岁月一路行来。对着酒、读着诗,寻常的日子里,我喜欢的境界便是杜甫笔下的“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在有限的人生里,为什么不尽兴酣饮呢?在唐朝,饮尽有限杯的杜甫和酣畅无限情的李白相得益彰,成为了一对好朋友。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二人相伴漫游齐鲁大地,杜甫写下一首诗,记录两人漫游齐鲁的场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临别之余,李白写给杜甫赠别诗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同游时天天喝酒,告别时依依惜别的话说的还是酒,可见:世间真正的英雄其实都是无主英雄,由于他们风骨峥嵘,永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桀骜不驯、豪放飘逸,终成就了不需要标签的真自我!李杜的这杯酒——风流千古!

杜甫的一生与巴蜀大地也结下了难舍的缘分,唐肃宗时,他官至左拾遗,后入蜀做过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从成都乘船东下,路过泸州,并寓居过一段时间。他对泸州的景色与美酒赞叹不已,在《泸州纪行》一诗中写道: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杜甫在颂扬泸州人杰地灵的同时,对泸酒的赞美溢于言表,为答谢主人盛情款待,他即酒生情、即席赋诗,吟出了千古名句“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这“三杯入口”后,分明品出了泸酒之醇香美,以至于感动愧对主人之盛情而“枯口无字”。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诗人,怎能“枯口无字”?这就是饮泸酒的一种绝妙境界,感恩不言谢,“无字”胜“有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又抒发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这说明泸州佳酿具有何等的魅力!

后,让我们在杜甫的千古名篇《登高》中再一次去品味一代诗圣滚烫的诗酒人生吧!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来源:凤凰网)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泸州——柔雅浓香的天然酿造器


北纬28度,美酒艺术诞生地,泸州处于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四周高山环绕,底部地势舒缓的丘陵盆地,土壤肥厚,水源充足,酿酒自然地理单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卫组圈定的蒸馏酒较佳酿造区,自古就有“万户赤酒流霞”、“酒窖比井还多”的美誉。
泸州年平均气温保持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年日照超过1200—1400小时,无霜期长达300—358天,森林覆盖率高,区域内为准南亚热带温湿润气候,气候闷热,利于有益微生物的富集和繁殖。境内长江、沱江、赤水河三江环绕,18条溪河及纵横交错湖泊水汽氤氲,常常浓雾紧锁,热量丰富。光热水资源自然组合,积温有效性高,繁衍微生物菌群众多。这一特殊区域内积习达千年的复杂饮食口味,偏辛、香、麻、酸、辣,使酿酒口感取向也呈多样化,由此成就酒体风格“绵、柔、醇、甘、香、净、爽”,也正是泸州老窖金奖特曲柔雅浓香之体,传奇孤品。

且看古人的诗意劝酒法


现在我们在酒桌上劝人喝酒的方法是千姿百态的,不过大多数还是说一些吉利的话语或者什么我敬您等等之类非常庸俗的话语,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劝酒的呢?他们会和我们一样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探究。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赋予酒的美好文字,使酒成为国人宴请宾朋正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酒文化中,劝酒又算得上一枝久开不败的奇葩。在劝酒时,古人讲究文雅和风度,而且常常玩点小游戏:“曲水流觞”、“击鼓传花”、猜灯谜、行酒令或者赛诗词,花样翻新,异彩纷呈。那一年,我去滁州琅玡山游玩,醉翁亭附近还保留着欧阳修做太守时曲水流觞的场地,遥想词人当年,虽说政治上不得意,但能和三五知己一起开怀畅饮,偶尔也会拼酒划拳,吆五喝六,打酒官司,该是何等的轻松和惬意啊。
李白的《将进酒》当属扛鼎之作。这一曲“劝酒歌”,全篇既激情起伏、一波三折,又激情燃烧、惊心动魄。李白无愧于“酒仙”的称号,不仅善饮,而且会劝,劝酒都劝出了高水平。后来很多酒店,都在酒帘或灯笼上打出“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字样,就是因为李白能喝会劝,以此招揽生意。
古人劝酒还充满着真诚和激情,影响较大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殷殷祝愿,依依惜别,一往情深,千言万语都在临行的酒里。
白居易与刘禹锡既是心心相印的诗友,又同在政治上失意,有《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佐证:“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音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两位老友推心置腹,相聚恨少却肝胆相照,劝酒劝出了深情与友谊。
劝酒包含着敬酒、敬人,是沟通感情、加深友谊的助力器。于武陵在《劝酒》一诗中写道:“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句子虽短,却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被人广为传诵。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杜甫仕途坎坷,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的《醉时歌》记载着与郑虔相聚:“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两位挚友推杯换盏,可见诗人的真性情,生活中需要偶尔的忘形与放纵。
我想到现代人的劝酒现象,各种流行版本的劝酒令,听起来是多么的低俗和无味。那些古代的诗人不是酒鬼,却用这一纸酒气淋漓的诗笺,让后世多少好酒与不好酒的人为之沉醉。

酒杯里的酒诗意


我们现代人喝美酒一般讲的都是酒令以及贺词,在酒桌上有各种各样的劝酒法,直白的,非直白的等等,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劝酒的呢?在古代可是没有这么多的新鲜词语哦!其实古代的劝酒里是有禅意的。
古人看到树叶的飘零就发现禅意。当树叶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见证生命的消亡陨损,体会生之不易,来必有因的自然生长,于是有东晋大司马桓温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生命之叹。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自然是诗人的境界,但远不是所有诗人的境界,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那个面朝南山种菊的陶渊明。静静注视菊花的绽放,淡淡幽香浮动,风中飘荡着损朽的红叶,泥土中生长着秋之黄花,所谓佛性,就是明晰地感悟到生命的无处不在,无时不灭,无有不生时,能淡然一笑,冷眼一瞥!那份淡然的冷漠,带给人至极的淡泊与从容,东篱下的陶令,从喧嚣的尘网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归田园。馥郁的菊花,振翅的飞鸟,山间的云雾,将诗人的灵魂洗涤干净,空明澄澈的心又恰好参悟那玄之又玄的禅意,至于那真意是什么,佛曰不可说,那就在此刻忘却吧,欲辨已忘言,禅意正掩藏在忘言背后,即为那难以言传的妙义。
一杯酒同样充满禅意。酒是皈依,是宁静,更是一种有形的参悟。寒冷如你,酒便是温暖;激愤如你,酒便是安宁;沮丧如你,酒便是欢乐;较好的酒,要与知味的人一起分享。即便是一人独处也能体悟到对饮的欢乐,惬意的抒怀。酒酣之际,闭目听之,孤寂的山间小径,回荡出古寺悠扬的钟磬,似乎连山中松子掉落的声音都清晰可见,猛然惊觉,啊,不是松子,也非钟磬,而是来自心底深深的思念。想到梧桐轻落的雨夜,朋友的劝慰,鼓励,支持,想到童年在草地上做的一个十足的美梦,这一切都是幸福的。这便是禅心!
不可辜负那菊花的禅意。淡淡的一杯酒,荷锄而立,南山草木枯荣,风过指隙,感到风中掺杂着百合花的哭泣,感到山间青草破土而出,生命即将轮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似乎包含佛性,万物都充满禅机。
多美的缘分,多迷人的芳菲。南山成为那个人清宁的居所,灵魂的故乡。而世人此刻正追名逐利,血雨腥风。何不倾壶一醉,孤啸山水?或垂钓于寒江之上,或荷锄于夜月山间,纵使草长麦苗稀也不为所动。他的梦里有着一处桃源,那里没有喧嚣的人群,更没有杀戮的惊心,连朝代更迭也没有,一切都好像不曾开始,不曾结束,时间好像也停止了。酒酣之时,陶令开始思索人生的含义。菊花,远山,飞鸟,到底什么才决定永恒。无弦琴在夜月的映照下,又奏响了,星河渺远而璀璨,大地静默无声。
几盆菊花摆放在东篱下,独自绽放。每个人都可以折一枝菊花,远离尘世一会儿,哪怕是心飞到南山那样一处所在,一个刹那。但你不会一直停留在那里,你还会走开,走回尘世的滚滚红尘中,看尽春花秋月,经历苦难与死亡。而那个陶令,永远留在了东篱下南山中,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疲惫深处、灵魂深处,在我们沮丧无助时便会容光焕发地走过来,侍弄菊花,饮一壶酒,冷眼看看这个多彩而喧嚣的尘世,说说那个叫做禅意的东西。

杜甫与沱酒


称沱牌曲酒为老牌名酒,并将其历史追溯至唐代的春酒不是没有根据的。沱牌曲酒与唐代春酒虽相隔千余年,但它们同产一地,同用一地之水,同受一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技术上,沱牌曲酒确也是继承了春酒的传统工艺。它与唐代春酒同属于射洪酒文化,是这一文化中的两颗硕果。
射洪酿酒源于何时?据说很古的时候,这里的先民就曾以黍自然发酵制成"滥觞",其后又制成"酶酒"。从现在能见到的文字上看,射洪春洒在唐代就已小有名气。由此推断,在唐之前射洪有一个漫长的酿酒历史是不会错的。可惜的是,我们缺少有关这一段酒史的文献,不能多述。我们还是说说唐代的春酒吧。
在有关射洪春酒的文献中,较知名的是杜甫的《野望》一诗,诗中直接写到了射洪春酒。这首诗曾刻石于金华山上,但早已被毁。我们现在所见的立于金华山上纯阳阁前的碑刻系据拓本复制而成。据考证,墨迹确是出自诗圣之手,为杜甫的手书刻石,弥足珍贵。
杜甫到射洪是宝应元年(762)的仲冬,他是为凭吊前辈诗人陈子昂而来的。是时陈子昂蒙冤去世已62年。杜甫对这位前辈甚为景仰,认为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而且他们俩又同官拾遗,对陈子昂不幸的身世遭遇更是同情。前在绵阳时,杜甫就曾作诗嘱去梓州(今四川三台)上任的李使君代为凭吊陈子昂:"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现在他又亲自到射洪,可见感情之深。
杜甫这次到射洪,瞻仰了金华山陈子昂学堂的遗迹与武东山下的故宅,写下了《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与《陈拾遗故宅》,也写下了前面提到的那首《野望》。《野望》全诗如下:
金华山北涪水西,
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蟠三蜀,
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如何事舞,
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
极目伤神谁为携。
诗人在这里抒写的是羁栖之悲苦。诗中写到射洪春酒,其本意当然不是赞誉,然而其中暗含着对春酒的喜爱还是不说自明的。
杜甫在射洪稍作勾留之后,又到了通泉。杜甫在通泉凭吊郭元振的故宅并观赏薛稷的书画真迹,还遇到了在长安的旧相识王侍御。侍御在当时掌纠举百寮之职。玉侍御到通泉是位贵宾,自然少不了华美的酒筵,杜甫也常常出席作陪。因此,杜甫创作于通泉的诗作中多了些《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和《陪侍御同登东山较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与酒有关系的篇什。《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一诗是这样的: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
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
通泉东山野亭即现今沱牌曲酒厂附近。诗人所饮虽没有写明是射洪春酒,但从当时的情况看也非它莫属。
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作为射洪骄傲的陈子昂在所留下的众多诗文中没有提到射洪春酒。查子昂诗作,《春夜别友人二首》中有"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缔筵"句。这两首诗作于武周光宅元年(684)陈子昂赴东都洛阳上书之时。在家乡宴友人用的当然应是射洪春酒。
陈子昂与酒有关的事实还有一次记于《太平广记》卷前列百七十九中。陈子昂前列次去长安,居十年仍不为人知。长安东市有一个卖胡琴的,要价百万。每天都有大批人围观,却没有人买。陈子昂挤进入群,吩咐左右用车载千贯钱买下。周围的人大惊,子昂回答"余善此乐"。有好事者想去听一听,陈子昂便指给他们住处,并讲好明日准备酒席恭候。第二天早晨,百余名当时颇有声望的人来到陈宅。子昂大摆酒宴。食毕,陈子昂捧起胡琴对众人说:"我西蜀陈子昂,有文百轴,来到国都,但不为人所知。这件乐器,乃贱工之役,何必器重。"便举起胡琴摔得粉碎,并将自己的诗文遍赠来者。于是,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饮酒的哲学 论最有诗意的喝酒方式?


喝酒的人都知道,酒不醉人人自醉,醉还真不在酒,在喝酒的人,在喝酒的境。富有诗意的喝酒方式是什么?大概就是林清玄笔下的“温一壶月光”吧。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在菩萨为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

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极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来源:凤凰网)

我国酒文化的代言人之杜甫


杜甫。杜甫诗集中,极少李白那样的醉话、醉态,但是,这不等于说杜甫不喜欢饮酒。事实上,杜甫对酒的嗜好,不在李白之下。杜甫诗中之酒,多过李白,只不过是,杜甫很少喝醉,喝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常的举止。杜甫诗中,醉得较厉害的有两次,一次是《醉时歌》所写的,在长安,落魄时期,跟同样穷困、半师半友的郑虔喝酒,喝到“忘形到尔汝”,即忘记了年龄礼数,直呼你我;还有一次是《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所写的,在白帝城,喝高了,忘记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恍惚间以为自己犹在少年时,飞马下坡,结果摔得很惨。我估计,杜甫诗酒量太大,很少能喝到李白那样烂醉。杜甫除了酒量大,还有一点必须指出:他是文学史里较可爱的饮酒群体形象的塑造者。他的《饮中八仙歌》,可以证明杜甫是饮酒者的知音,是酒文化的解人。杜甫代言酒文化,是诗歌、文学爱好者的福气。

泸州老窖的历史


泸州古称江阳,酿酒历史久远,自古便有“江阳古道多佳酿”的美称。泸州地区出土陶制饮酒角杯,系秦汉时期器物,可见秦汉已有酿酒。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出兵江阳忠山时,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营沟头龙泉水酿酒,其制曲酿酒之技流传至今。宋代酒业较为兴盛,熙宁年间酒课为“一万贯以下”,据《宋史》载泸州等地酿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大酒系烧酒。诗人墨客留有赞酒诗文,黄庭坚曰:“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唐庚曰:“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杨慎曰:“江阳酒熟花似锦,别后何人共醉狂”,又曰:“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怀,横舟自成趣”、张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酿大曲酒。明代万历十三年(1586)泸州大曲酒工艺初步成型。《泸县志》载:“酒,以高粱酿制者,曰白烧。以高粱、小麦合酿者,曰大曲。”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前后,“舒聚源糟坊”开业。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个酒窖,其大曲酒脍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号为“温永盛糟房”,有大曲酒窖10个,其中6个建于1650年左右,4个建于1750年左右。清末白烧酒糟户达600余家,“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大曲糟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温永盛、天成生为有名。

泸州老窖的起源


泸州地处巴蜀,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源远流长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黄河文明还是长江文明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时间上限为4800年前,与众多巴蜀文化遗存相互印证,也为泸州老窖的发展历史寻到了直接的源头。另据学者研究,古代巴蜀盛行“撒满文化”,巫师以酒精性饮料使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与天神交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巴蜀酒文化的早熟、繁荣,以及特有风姿。巴蜀人酿酒,从来就是自成体系并富有建树。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泸州老窖·七·笨曲饼酒》记载了巴蜀人的酿酒方法:“蜀人做酴酒,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两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谷米三斗,炊做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日,便热。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这里的“酴酒”即醪糟酒(浊醪)。据史料记载,泸州,上古至秦朝时属于巴国。专家考证,巴人(包括泸州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建立奇功,得到封赏。其中尹吉甫是辅佐周宣王的重臣。作为全球尹氏华人公认的先祖第一人尹吉甫,是《诗经》的作者之一,也是古江阳人。汉初毛公著《毛诗故训传》训释诗经及西汉杨雄(前53——后18)著《琴清音》时,对其均有所言载。据明嘉靖十三年甲午(一五三四年)雷洁撰《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曰:尹吉甫者,江阳人。”中华书局2002年版《平遥古城志》第248页亦载:“尹吉甫(生淬年不详),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人矣”。夏、商时期,泸州为“梁州之域”,至周代则属“巴子之地”。正所谓“清酒之美,始于耒耜”,巴蜀出产“巴乡清”酒,曾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江阳人尹吉甫在《诗经.大雅》中曾云:“显父浅之,清酒百壶。”而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所撰地理名著《水经注》卷33《江水(一)》中记述江阳县时有云:“有巴人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可见,巴乡清酒,无论从地域上,还是与泸州人尹吉甫的诗文记载,虽然现在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泸州也出产清酒,但都与“巴子之地”的泸州有着很大联系。

泸州老窖的历史起源


泸州地处巴蜀,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源远流长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黄河文明还是长江文明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时间上限为4800年前,与众多巴蜀文化遗存相互印证,也为泸州老窖的发展历史寻到了直接的源头。另据学者研究,古代巴蜀盛行“撒满文化”,巫师以酒精性饮料使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与天神交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巴蜀酒文化的早熟、繁荣,以及特有风姿。巴蜀人酿酒,从来就是自成体系并富有建树。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七·笨曲饼酒》记载了巴蜀人的酿酒方法:“蜀人做酴酒,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两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谷米三斗,炊做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日,便热。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这里的“酴酒”即醪糟酒(浊醪)。据史料记载,泸州,上古至秦朝时属于巴国。专家考证,巴人(包括泸州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建立奇功,得到封赏。其中尹吉甫是辅佐周宣王的重臣。作为全球尹氏华人公认的先祖第一人尹吉甫,是《诗经》的作者之一,也是古江阳人。汉初毛公著《毛诗故训传》训释诗经及西汉杨雄(前53——后18)著《琴清音》时,对其均有所言载。据明嘉靖十三年甲午(一五三四年)雷洁撰《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曰:尹吉甫者,江阳人。”中华书局2002年版《平遥古城志》第248页亦载:“尹吉甫(生淬年不详),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人矣”。夏、商时期,泸州为“梁州之域”,至周代则属“巴子之地”。正所谓“清酒之美,始于耒耜”,巴蜀出产“巴乡清”酒,曾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江阳人尹吉甫在《诗经.大雅》中曾云:“显父浅之,清酒百壶。”而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所撰地理名著《水经注》卷33《江水(一)》中记述江阳县时有云:“有巴人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可见,巴乡清酒,无论从地域上,还是与泸州人尹吉甫的诗文记载,虽然现在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泸州也出产清酒,但都与“巴子之地”的泸州有着很大联系。

泸州老窖的酿造原料


珍贵希缺的粮、曲、水是酿造泸州老窖酒的原料“三绝”,构成了泸州老窖酿造文化的基础。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不少研究表明,高梁在所有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白酒酿造原料,更优于杂粮,而泸州特产糯红高粱更是高粱中的精品。糯红高粱皮薄红润、颗粒饱满,杆矮而粗壮结实,穗大而籽粒丰硕沉淀,属天然栽种、杂质含量低、营养成分高,淀粉含量为62.8%,其支链淀粉比额超过90%,大量的支链淀粉,特别利于出酒和糊化,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制曲是酿酒工艺中的重中之重,酒曲使醣化和酒化两个过程紧密结合,形成固态复式发酵法,比自然发酵和谷麦芽发酵更加先进和科学,酒的品质的提高也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泸州老窖“久香牌”大曲药,由“制曲之父”,元代的郭怀玉大师所创,又经历代传承与创新,以其独特的品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2004年2月12日获国家检验检疫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泸州老窖酒酿造之用的龙泉井水,清冽甘甜,呈弱酸性,有利于糖化和发酵;水的硬度适宜,能促进酵母的生长和繁殖,属于优良的酿造用水。经过龙泉井水酿造的酒,格外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唇齿流香。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