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饮酒文化更是流传千年,杯酒把盏,微醺的感觉更是好到毫巅。喝酒讲究个适量,喝多伤身,重则伤肝伤胃。划不来啊,为了健康,大家一定要“适量饮酒”。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就要问了,“总说‘适量饮酒’,到底什么是适量,有没有什么具体的量化标准?”别急,今天溢香坊要和大家聊的就是“何为适量”。
医学会标准
关于“适量饮酒”,医学会曾提出过一个推荐值:如果每天都饮酒(一周6-7次),男性平均每次应不超过40克酒精量(折合38%vol白酒105mL,52%vol白酒80mL),女性则不超过20克酒精量(折合38%vol白酒53mL,52%vol白酒40mL)。如果一周内饮酒1-2次,则男性平均每次应不超过100克酒精量(折合38%vol白酒265mL,52%vol白酒200mL),女性不超过80克酒精量(折合38%vol白酒210mL,52%vol白酒155mL)。
不过,这个推荐值是医学会充分顾及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缺乏人群的酒精耐受力,而给出的适合绝大多数人群的低限值。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意义。每个人体内的上述两种酶活性不同,对酒精的分解代谢速率就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适量标准也应当有所不同。
“一刀切”并不科学,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社会的适量饮酒标准是怎样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
针对不同个体对酒精的分解代谢能力不同,全球较大的医学科研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给出的适量饮酒的标准是:如果每日都坚持饮酒,则每次饮酒量建议不超过其个人极限酒量的1/4;如果是每周1-2次频率的畅饮,则每次饮酒量建议不超过其个人极限酒量的1/2~2/3。
至于每个人的“极限酒量”是多少,则需要大家各自把握。回想下自己曾经某一次身体状况较佳、心情舒适度较好时,喝到的较大量(喝酒时人的心情与酒量有着很大的关系,“酒逢知己千杯少”就很好地应证了这一点)。那个数字就是答案了。
恰到好处地适量饮酒才是人生快事,真正做到“适量”并不容易,这考验着爱酒人士的控制力。每当端起酒杯,酣畅淋漓间,不要忘了在心中把握好一个度哦!
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各种应酬,出门在外,跟同事、客户、朋友喝酒的时候,都要注重一定的礼仪。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许敲桌子摔碗,否则离死不远。然而,有一个地方,你去那里喝酒,却一定要学会摔碗,你摔得越多,那就越爷们,你摔得越响,那就更容易获得美女的青睐。那么,喝酒为什么要摔碗?
这个超怪的地方,就是鄂西的土家族人开的土家酒楼。为何土家酒楼里竟有喝酒摔碗的习俗,这还的从东周末年说起,当时土家族的住地归属巴国,这一年,巴国闹起了内乱,为了平定内乱,巴蔓子将军奉国王之命,向楚国借兵。
借兵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取得胜利后,割让三座城市给楚国。一场大战后,巴蔓子率领的楚国军队获胜,楚国派使者前来索城,巴蔓子对楚国的使者说:“大丈夫之言,算数。但是,巴国疆土不可分,吾宁可献上人头,以谢食言之罪。”言毕,举碗喝酒,并将酒碗重重在地上摔碎,然后自刎身亡。巴蔓子用自己的一颗人头,换取了巴国国土的完整,人们为纪念巴蔓子,喝酒摔碗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一转眼到了现代,在当地,有的人到土家族酒楼喝酒,叫喝“biang(一声)当酒”biang当,指的就是东西掉在地上摔碎的声音,人们在喝biang当酒时候,倒不怎么注重下酒菜,几碟泡黄豆、泡辣椒、腌韭菜就可以让汉子们喝得面红心跳,那摔在地上的酒碗,即会成串的鞭炮一样响个不停。
想一想,如果来到挂满了土家族蓑衣、斗笠等土家族日常用品的酒楼中,几个好友凑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风味独特的纯正土家族特产菜:腊蹄、过桥肉、合渣、煮洋芋等等。如果兜里的钱包很鼓,那么还有炖蹄髈、烧全鱼、炖全鸡等硬菜,这些豪爽的汉子们杯杯净,盏盏干,喝完酒,潇洒地一举手“砰”地摔碎一个土碗,这摔碗声,完全就是一首激扬的交响曲,摔碗,摔得是豪气,更是肚量。摔得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但有一样,如果你在土家族酒楼里喝酒装斯文,一只酒碗丢地上摔不碎,那么你完蛋了,你肯定会被罚酒,一连三大土碗的烈酒,一般人喝完,都会钻到桌子底下去睡大觉。
土家酒楼里竟有喝酒摔碗的习俗,这还的从东周末年说起,当时土家族的住地归属巴国,这一年,巴国闹起了内乱,为了平定内乱,巴蔓子将军奉国王之命,向楚国借兵。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