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人,较怕到两个地方:河南和山东,因为上了这两个地方的酒桌,尤其是以客人的身份,想不喝醉都很难。
河南,这个美酒诞生地,也是酒文化的发祥地,从古到今,都是酒的生产和消费大省,在我国名列前茅,因此喝酒之风自然盛行。
无论是身在河南,还是做客河南,只要上过河南的酒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规矩: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
这头三杯酒,往往是主陪先喝,但大家并非接连喝下,而是分为不同的时段,比如在凉菜上得差不多,并且是双数之时,大家动筷子之前,先喝一杯开席酒,然后吃菜的时间,再穿插性地喝两杯酒。
事实上,不光是河南,山东也有这样的喝酒规矩,但为啥要在互相敬酒之前喝三杯?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有人说,喝头三杯酒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文人饮三盅进三场连中三元,想必是有临别饮酒送行与祝福高中之意。
但杜康哥认为,这样的说法太有局限性,并且起源时间也太晚,与河南源远流长的喝酒文化不太匹配,而较有可能的起源时间,则是先秦及秦汉时期形成的儒家礼仪经典著作《礼记》。
《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三爵之礼”,因为儒家倡导文明饮酒、适量饮酒,所以酒桌上喝酒时,大家喝够三爵,到了微醺的状态,就不再多喝了。
杜康哥猜想,儒家曾经长期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因此,它所倡导的“三爵之礼”,自然成为中原大地的饮酒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喝酒规矩在河南和山东至今存在的原因,但后来因为饮酒器具的变化,演化成为喝头三杯酒。
但随着汉朝以后,多个朝代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喝酒文化更加盛行,甚至出现了强行劝酒之风。因此,出现了现在河南酒桌上的新规矩:往往喝完头三杯酒之后,人们才真正进入酒局,主陪、副陪等挨个儿敬客人,然后客人再挨个儿回敬主人。
喝酒肯定离不开下酒菜,不管是路边烧烤摊,还是高档酒店的酒桌上,只要有白酒肯定离不了花生米,水煮或者油炸,各种形式的花生米组成“国民下酒菜”,只是花生米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吗,为何都要用它做小酒菜?
说法1:花生解腻
花生,油腻,吃花生喝酒,不易喝醉,效果比鲁迅茴香豆好得多。
说法2:廉价实在
花生,负担得起,一盘花生,一粒粮食吃,一桌人可以从头到尾吃,而且属于咀嚼食物,美味,让饮酒者有足够的时间聊天。
说法3:检测工具
花生可以检测到你是否接近酒精含量。如果你接近葡萄酒局的尽头,你仍然可以用筷子轻松拿起花生。这意味着你的葡萄酒真的很好,你可以继续喝;很多人甚至不认为他们是模糊的,所以快点。找到退出的理由,以免“直播”,那就很尴尬了。
花生米相比其他下酒菜解腻还实在,一碟小菜足以畅聊人生,看来“国民下酒菜”的美誉也不是白来的。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