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泸州老窖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泸州老窖牛年新春礼酒即将发布 鸡、狗、猪、鼠年新春礼酒盘点》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几年来,大致从每年10月份开始,白酒行业各大品牌会继续推出自己的生肖酒。今年也不例外,小酒瓶获悉泸州老窖2021农历辛丑年新春礼酒(以停简称牛年新春礼酒)将于10月19日上午10点,在泸州老窖官方旗舰店开启线上预售,限量6666瓶,届时产品也将亮相。

泸州老窖牛年新春礼酒产品容量为1066ml,零售价格为1066元/瓶。据了解,产品将以中国礼酒,够牛!为slogan。小酒瓶了解到,对slogan中够牛泸州老窖有三个方面的解读:

一、够牛,这是其对产品本身与将来进展的决对自信。

二、go牛,期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行向红火与成功。

三、gonew,期许大家能够解脱2020年的负面情绪,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虽然泸州老窖牛年新春礼酒还没有以真实面目示人,但是已经引起了一众酒友的等待,那么各位酒友是否还记得泸州老窖曾经公布过的新春礼酒呢?停面就让小酒瓶带领大家一起往返忆一停泸州老窖的新春礼酒吧!

鸡年金鸡啼祥

狗年金狗佑财

猪年金猪送福

此款酒为1.199L,定价在899元/瓶,且限量60000瓶

鼠年摇钱鼠

摇钱鼠为52%vol、容量1.2L的浓香型白酒,定价969元/瓶,限量发售60000瓶。

好了,上面就是小酒瓶给酒友们分享的泸州老窖的几款新春礼酒,以及立刻公布的牛年新春礼酒的相关信息,不知道酒友是等待立刻公布的牛年新春礼酒呢,还是喜欢已经公布的新春礼酒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辛丑牛年茅台生肖酒即将发布?“牛茅”到底长啥样?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各大酒企公布生肖纪念酒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

2020年11月11日,国台牛年生肖酒国台国礼酒限度10000坛公布;2020年11月17日,茅台葡萄酒辛丑牛年生肖纪念酒正规亮相;

2020年11月20日,郎酒辛丑牛年生肖纪念酒在郎酒庄园限度首发;

2020年11月22日,五粮浓香辛丑牛年生肖酒线上首发;

2020年12月12日,洋河牛年生肖酒牛聚五福上市;

2020年12月18日,贵州安酒(辛丑牛年纪念酒)全球限度6000瓶;

很多酒友望着眼花狼籍的生肖纪念酒市场蠢蠢欲动,也有很多酒友在等待着茅台集团的生肖纪念酒公布。按照往年的公布时间来望,茅台集团每年生肖纪念酒首发仪式都会放在12月或者1月份,从时间表来望,很多酒友等待的牛茅或许已经在路上了。

这不,最近小酒瓶在朋友圈望到了一组茅台牛年生肖纪念酒的图片。照片中的牛茅纪念酒礼盒装,每盒两瓶。礼盒采纳黄色作为外包装,中间还印有生肖牛区别于其他生肖茅台。

但是,截止到目前,茅台卒方还未公布牛年生肖茅台纪念酒的相关消息。按照以往的体会来望,生肖茅台纪念酒的酒瓶设计与包装盒设计风格会基本保持一致。茅台已经公布的生肖茅台纪念酒已经选用过天青蓝、典雅黑、星空灰、孔雀蓝、土豪金、帝王黄、东方红七种颜色,所以图片中的牛茅采纳黄色作为主色调还是有必定可信度的。

值得注复的是,生肖图案与艺术名家作品相结合一直是生肖茅台纪念酒的一大特点。我们目前来说还不能确定,这款牛茅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上面这组图片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茅台牛年生肖纪念酒的谍照,我们还是静等卒方消息吧。

虽然真正的茅台生肖纪念酒还没有公布,但是事实上,每年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外观长相类似茅台生肖纪念酒的产品公布上市,停面让我们一起来望望吧。

大家还有印象上面这些纪念酒像哪个茅台生肖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最后小酒瓶还要拿醒各位酒友:购买茅台酒时必定要注复,商标(五星或飞天)、名称(贵州茅台酒)、落款(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短一不可,最复要的是渠道。

泸州老窖嫡系产品盘点、推荐!


泸州老窖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很多酒友称其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是很多酒友非常喜欢的白酒品牌之一。泸州老窖酒的酿造技艺,发源于古江阳,其中泸州老窖大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历史悠久。

泸州老窖酒是以泥窖为发酵容器,中高温曲为产酒、生香剂,高梁等粮谷为酿酒原料,开放式操作生产,多菌密闭共酵,续糟配料循环,常压固态甑桶蒸馏、精心陈酿勾兑等工艺酿制的白酒。开放式操作的工艺特点铸就了其制曲和酿酒微生物的纷繁复杂以及发酵的多途径香味物质代谢,孕育了泸州老窖酒特有的丰富呈香呈味物质。窖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的特点受到很多酒友的追捧。

那么泸州老窖有哪些主要产品呢?今天小酒瓶给各位酒友们整理分享一位酒友对泸州老窖嫡系产品的盘点、评判。

高端用酒

国窖1573系列

国窖1573系列种类繁多,其中国窖1573(基础版)只是国窖1573系列入门级酒款,如果想尝试更高端的国窖系列,可以尝试其国学、国韵、许燎原等;

中高端用酒

泸州老窖80版、泸州老窖复刻60版、泸州老窖特曲9年、泸州老窖窖龄90、泸州老窖窖龄60、泸州老窖特曲5年

泸州老窖80版特曲和泸州老窖60版特曲,是复刻了当时60、80年代的泸州大曲的酒体风格,特点亮显,酒质远超如今的特曲;泸州老窖特曲9年,只进行了短暂几年的发行,之后停产;在如今的特曲系列里面,这款酒非常是早期的批次(2012年之前)更是接近于1573的酒质特点;泸州老窖窖龄90和泸州老窖窖龄60酒质也不错,但是略逊于60版复刻特曲和特曲9年;

中端用酒

泸州老窖特曲、泸州老窖特曲7年、泸州老窖窖龄30、泸州老窖八年陈头曲

泸州老窖特曲7年、5年酒质也不错,比一样特曲、30窖龄和其他头曲系列都好不少;一样特曲是目前泸州老窖的标杆产品,简单说,比它酒质好的,都可算是中高端产品了,比它差的都属于中低端产品。

如今的网络渠道显现了375ML的瓶装,个人认为375ML是略微略逊于500ML的;比较惊喜的是泸州老窖8年陈头曲系列,这个系列里有几款酒质相当不错,只是略柔弱于一样特曲,性价比高;这个档位的泸州,大部分都是纯粮酿造;

中低端用酒

泸州老窖头曲、泸州老窖六年陈头曲

六年陈头曲、头曲,其中六年陈头曲在40-80元区间,性价比也很高;

低端用酒

泸州老窖精制二曲

泸州老窖精制二曲在这个价位应当是无敌了吧,不过很多酒友不喜欢泸州的冲,酒友们自行推断吧!

好了,上面就是小酒瓶给大家们分享的一位资深酒友对于泸州老窖嫡系产品的盘点总结,酒友们是否认同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酒礼:敬酒礼仪


敬酒礼仪

1、宾主敬酒礼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历来就有朋友来了有好酒的宾主礼仪。先秦时,开宾主酒礼之先风,一般由主人先向客人敬酒,表达主人的欢迎之情;客人必须回敬主人。另外,多个客人时,主人首先要向第一客人敬酒,然后依次向其他客人敬酒,或向集体敬酒。客人也要向第一主人回敬酒,再依次向其他主人回敬酒。后世的宾主酒礼,基本上按先秦的礼数,主人先干为敬,客人集体起身,共同干杯。所不同的是,如今提倡过电,主人用酒杯敲一下酒桌,客人不必集体起身,用时髦的话叫集体上网。中国少数民族的酒礼更为丰富,有交杯酒、交臂酒、转转酒、杆杆酒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酒礼。

少长酒礼:中国饮酒之礼,自古至今,讲究区分长幼、辈份。在一般酒礼场合,对少长饮酒之礼也十分讲究,晚辈应首先向最年长者敬酒,再依次向长者和同辈敬酒。《礼记》规定,少者幼者陪长者饮酒,敬酒时,少者幼者必须起立;长者给少者敬酒,少者必须接受;少者与长者同席,不要距长者太远,必须靠近;长者没有入座,少者不准抢先入座等等。上述酒礼,延续至今,仍在袭用。

向女士敬酒,或女士向客人敬酒,应举止得体,语言得当,不要失礼。在别人正在敬酒、夹菜、吃菜时,不要敬酒

2、单位聚会

给领导敬酒时应当把握三个要点,即敬酒三原则:一是要有充分的观众;二是要有恰当的理由;三是要在领导高兴时。除非特别的原因,不要躲在角落里给领导敬酒,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同桌的其他人,至少是多数人看到你给领导敬酒,这到不是要使自己成为焦点,而是要让领导成为焦点,要让所有人看到领导受到尊重,当然也展示你尊重领导;给领导敬酒不能没有理由,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酒桌上的理由都是只要在酒桌上成立就可以了,比如感谢的意思啊、道歉的意思呀、表态的意思呀,都可以,但不可太矫情,太肉麻,引起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不舒服:第三个原则很好懂,领导不高兴千万别惹事,与领导地位不匹配也千万别贸然充当劝说者的角色。注意要在领导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时去敬酒,领导到另一桌给下属敬酒,在回来的路上你去敬酒,敬在路上,是不礼貌的。

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自己给领导敬酒时,不可计较领导杯中是否是酒,也不可计较领导是否干杯,更不可怀疑领导的酒,甚至要换掉领导的酒后再敬那就太失礼了。给领导敬酒后要征得领导的同意,为领导添酒,不要添得太满,除非这个领导酒量大且尚未到量。给领导敬酒,自己必须干杯!一句话,我喝完,您随意。

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注:在别人正在敬酒、夹菜、吃菜时,不要敬酒。其实,各地的情况、风俗不一样,要因地制宜。

盘点中国各民族独特的酒礼习俗


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的精髓便是礼、德,作为中国文化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酒礼与酒德,在中国各民族中,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锡伯族的年轻人不许和长辈同桌饮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幼有别,不能没大没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礼,对长辈的不敬被视为最丢脸的事。朝鲜族晚辈也不得在长辈面前喝酒,若长辈坚持让小辈喝,小辈也得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家中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座主席位置上。客人不走,年轻媳妇不能休息,哪怕彻夜畅饮长谈,也得在客厅旁边昕候家长召唤,好随时斟酒、添菜、续茶。满族家中来客,由长辈陪接,晚辈一般不得同席,年轻媳妇侍立在旁,装烟倒酒,端菜盛饭。

彝族家中酿好洒的第一杯敬神,第二杯要敬给家中老人,晚辈不得先喝。凉山彝族群聚饮酒时,要按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分先后次序摆杯斟酒,并由在场的英俊聪明的小伙子先给老人敬酒。敬酒者双手捧杯,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弯腰躬身,头稍向左偏,不得直视被敬者。被敬酒的老者则谦和地说:年轻人啊,对不起了,老朽站不起来了,或者说借给你这一杯,表示回敬,小伙子便立身饮尽,否则为不敬。民间谚语说: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所以敬酒献客时,必须从老人或长辈开始,如此才合乎耕地由下(低)而上(高),端酒从上而下的传统规矩。

壮族请客时,只有与客人同辈的长者才能与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须站在客人身旁,给客人斟酒之后才能入座。给客人添饭时勺子不能碰响锅,免得客人担心饭少不敢吃饱。每次夹菜,都得由陪客的长者先给客人把最好的菜夹到碟中后,其他人才能依长幼之序夹菜。年轻妇女一般不能到堂屋的宴席上共餐,能饮点酒的老年妇女则可。

傈僳族在年节请客时,在酒席上,父母可以向长辈诉说儿女使他们不满意的事,做儿子的,尤其是做儿媳妇的,总是很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他们听完长辈关于自己的诉说后,便马上出来请求父母公婆原谅自己不懂礼。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概念,社会习俗普遍认为,长辈不论何时何处批评晚辈都是应该的。

满族人结婚时要喝交杯酒,入夜,同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去娶亲时,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在各抿一口,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还要摆谢亲席,将做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有两人抬着送到女方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妇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用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广西毛南族,请客人吃饭时要请客人坐上席先给客人斟酒夹菜。而客人在端杯饮酒时,须先用手指尖或筷子头蘸点酒,弹洒几滴于地上,表示首先敬献主家的祖宗,然后主客碰杯,说互相祝福的吉祥话。晚辈吃饱饭离席时,要很恭敬地向客人说:请慢吃!

恫族还有一种交臂酒,是两人并肩或坐或立,一手搂对方肩,一手举杯递到对方唇边,同时尽饮。有些饮酒活动,比一般待客更显得情谊深厚。例如黔西南布依族的打老庚即是打老庚可理解为结拜兄弟或结交同年好友。异姓小伙子,不论生辰年月是否相同,只要年龄相差无几,征得父母固意便可约定日子聚饮,结拜为老庚。此仪式之后,双方父母即把打老庚。

羌族,同辈同年的年轻人,不论男女皆可打老庚,只是男女分别举行活动而已。一般在农历正月择日,同龄人相约,携带酒肉到村寨野外聚餐,大家把鞋带放在一起,轮流去抽,那两人抽到了同一双鞋的两根鞋带,他们就相互结为老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他俩要同甘苦,共命运,两家人也要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旧时蒙古族民间在结交推心置腹的朋友时,双方要共饮结盟杯酒,杯乃饰有彩绸的牛角嵌银杯,非常精美,交臂把盏,一饮而尽,永结友好。我国台湾的高山族排湾人,不仅新婚夫妇要喝连杯酒(也叫连欢酒),亲朋好友也要共饮连杯酒。连杯酒并非指连饮数杯,而是两个酒杯连在一起。这种酒具像一副担子,木雕彩绘,担子两头各雕有一酒杯。斟满酒后,两人比肩而立,各以外侧之手执酒具一端之把手,只能同时举杯同时饮,否则酒就会洒掉,极有象征意义,既表示必须平等(端平),又表示必须同甘共苦(不论生活的酒是甜是苦,我们都得同干)。高山族在喜庆节日里常聚饮狂欢,男女杂坐同乐。最亲近友好者,饮酒时并肩并唇,高举酒具(竹筒、瓢、木杓等〉,倾洒下泻,如仰饮山泉,流入口中,洒到地上,尽情尽兴,大为快乐。

贵州苗族人家待客,在酒席上每巡给客人敬酒都是双杯,表示主人祝福客人好事成双、福禄双至,也寓有客人是双脚走来的,仍能双脚走回去,健康平安。若客人推辞,女主人就会捧杯唱起敬酒歌,直至客人领受他们的祝愿。

青海土族在招待贵客时,讲究三杯酒,即客人进门饮三杯酒洗尘,客人上炕就坐入席(有炕桌摆酒莱)饮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告辞时饮上马三杯酒,有酒量的一饮而尽,表现出豪爽真诚,主人很高兴;不胜酒力的,只须以左手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3次,表示敬神、领情和致歉,主人绝不勉强因为不能饮者强饮之则无快乐,可谓体察入微。

布依族在客人进门入坐后,马上捧出一碗茶献客,有经验者不会贸然饮,因为这是以酒当茶,客人只须慢慢吸饮,歇脚缓气即可。

高山族某些支系,当贵客来访时,部落头人带领青年人在路旁吹奏民间乐器,夹道欢迎,直至主人家中。贵客在屋中高凳上就座,青年男女围贵客歌舞,同时依客人数指派同样数量的年轻人敬酒。他们手捧斟满酒的小葫芦瓢,弓身变腰,将酒由下向上慢慢递到贵客胸前,动作谨慎,态度谦恭,对客人显得十分敬重礼貌。

赫哲族是中国唯一的以江河捕鱼业为主要经济从业的少数民族,他们待客饮酒时少不了名贵鱼馔,有向客人敬鱼头表示尊重的习惯。席间鱼肴的鱼头朝向客人,主人敬酒后,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请客人先品尝享用。若吃刹生鱼,则不上鱼头,但酒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除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外,一般都有无酒不成礼的传统待客心理,在饮酒时很讲究敬老的礼节。

出生、成人礼时的酒礼习俗


白酒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如出生、成人、婚礼、生育、死亡等等都会有酒的身影,其中尤以出生、婚礼、寿诞、丧葬酒礼被格外重视。

出生时的酒礼习俗

酒壶报生

我国华南地区,妻子分娩后,丈夫要用礼篮子装肉、酒壶装酒到岳母家去报喜。内行人只要看酒壶嘴的方向,就知是生男还是生女:壶嘴朝篮里,是男孩;壶嘴朝篮外,即是女孩,有女生外向之说。岳母家往往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面条、香菇等物。

报生酒

在浙江金华地区,婴儿出生后,要备酒一担,往岳母家报喜,称为报生酒。岳母则回以糯米或粳米一壶,上放一对红蛋,或索粉一篮,然后岳母给邻居分报生酒。

报生壶

在浙江台州、金华,向岳母家报生时带有镴制的报生壶,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枝,以柏树和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兆。若生男婴,报生壶嘴要用红纸塞上,生女婴则不塞。娘家倒取报生壶里的黄酒后,要把米放在报生壶内,给女儿烧粥吃。

送喜蛋

贺生,又称诞生礼。在杭州,婴儿出世,要用喜蛋、酒菜等送到丈人家报喜。

三旦酒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生下女孩,常要栽几株嫁妆树,以备将来女儿出嫁时砍树做嫁妆用。有的地方生长子要栽三旦(三日)树,即给孩子做三日时,在亲友吃过三旦酒后请他们栽树,意思是祝福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开口奶

婴儿所饮第一口奶,谓开口奶。给婴儿喂的开口奶须向别家妇女讨来,生女婴者须讨生男婴妇女之奶,生男婴者须讨生女婴妇女之奶。喂奶之前先喂黄连汤一口,谓先苦后甜。又把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分别制成汤,用手指蘸汤涂婴儿嘴,边涂边念: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

三朝酒

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三朝。过去,三日洗儿,抱见舅姑,唤以乳名。诸族人及亲友各送米蛋之类看望产妇,并表示祝贺;女家邀亲友吃三朝酒。洗儿之时,浴盆中须放喜蛋及金银首饰等物。洗毕要取蛋在婴儿额角摩擦一遍,说是可免生疮;用金银首饰,说是可以镇惊。洗过之后,以父之鞋一只、碎缸片一块、肉骨一根,与婴儿合称,叫上秤,希望孩儿长大后有刚(缸)骨,继承父志。一些地方,小儿初生三日,必集女宾聚宴,谓之三朝酒。在浙江金华,小儿初生三日,拜祀祖先,尊长为小儿命名,置酒宴亲族,日红男酒。浙南地区吃三朝酒也叫吃禳解酒。这天洗生婆来给婴儿洗浴,检视脐带剪痕,脱去利市衣,更换新衣。三朝酒以请洗生婆为主,其他请的是吃过开喉奶、赐利市衣以及临蓐时帮忙的人,大都是女客,不请男客。

满月酒

满月酒也叫弥月酒,又叫汤饼筵。在温州,有大满月(40天),小满月(30天)之分。有些人家在满月时大摆酒席,发出请柬。收到请柬的亲友都要送礼,礼包上则写汤饼之敬。有的人家还张灯结彩,演唱弹词。满月剃头,叫做打光光,囟门必须留足一寸见方的头发,叫做孝顺发。剃下胎发,用红布急裹,送保生娘娘宫神座旁边,是保长生的意思。剃头后,主家要请理发师吃酒,并送鸡蛋、红包酬谢。

生日酒

小儿满一周岁时,舅家送米粉塌饼,亲戚送衣饰等物,谓周礼。家中设酒席招待,称为生日酒。小儿穿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等。先扶他至堂前礼神;再抱他穿过预先搭在屋檐前的竹梯,称为过关;再由娘舅抱着沿村兜一圈。也有人认为必须过两座桥,才算吉利。在浙江湖州,婴儿年满一周岁,俗称得周。外婆家要送外孙穿用的袍褂衣服、鞋帽等礼物,婿家要办得周酒款待前来恭喜道贺的宾客。

报生酒

江西民俗,婴儿出生后,大多要鸣炮示庆,将胎盘(俗称包衣)埋于荒野。父亲则要到外婆家报喜。报生时,多提一把茶壶,生男者壶嘴朝前,挂两个由红绳系着的桂圆,壶嘴插红纸扎的香柏和万年青,壶内装满酒;生女者,壶嘴朝后,无任何装饰。岳母收下酒后,回一壶糯米或粳米,上放一双彩蛋,传说吃了娘家的米身体强壮些。然后岳母给邻居分送报生酒。

送浆酒、打浆酒

婴儿如果是第一胎,外婆得到女婿的喜报后,要送阉鸡、鸡蛋、鲍鱼、鲍豆腐,和小孩穿戴的鞋袜、衫裤、体被、尿垫、背带、披风、围裙、口栏枷等。姥姥到女婿家去看女儿,抱外孙,俗称送浆酒。婴儿的父亲提猪肉到岳父家及舅父、姑父、姐夫等各家,告诉打浆酒(或称请浆酒)的日期。打浆酒一般在产后十天举办。到时,四方亲戚、邻里好友都提着鸡、蛋、宝宝衫等礼品前去恭贺。打浆酒喜事一般来女客,产妇娘家客人坐首席。江西龙南、全南、寻乌、南康等地有此习俗。

酒桌酒礼习俗 叩指礼的含义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食指、中指并在一块,指头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叩指礼传说

传说乾隆微服南巡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害怕皇帝老子出现意外,拼了老命也要去护驾,于是知府乔装打扮,到了茶楼,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置坐下。

乾隆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装模作样的把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话语一说之后,便要给知府倒茶,知府诚惶诚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叩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很多人在敬茶喝茶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和谢意,就会用手指在桌上轻叩表示礼节,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之后在酒桌上也就流传开来!反正不论你敬我茶还是酒,我便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

叩指礼

叩指礼一直在很多人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到了现在叩指礼有了几个区别在对待长辈、平辈、晚辈时有不同的礼节。

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轻敲三下即可。

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和谢意。

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叩指礼是现代商务宴请中,一个最常用的酒桌礼仪。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保持此酒礼习俗,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差倒酒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酒礼习俗:古代的“一献之礼”


礼仪,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更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礼仪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诗经小雅瓠叶》从客人的角度叙写了周朝时贵族宴饮、宾主酬酢的情形。原诗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酋,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从诗中可以看出,献、酢、酬是古时饮酒的一套礼节,即一献之礼,宾主各两爵而礼成。一献之礼,即古代飨(款待)士之礼,主人礼宾一度献酒称一献。《仪礼士冠礼》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汉郑玄注:一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士礼一献,大夫三献。《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郑玄注: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唐孔颖达疏:一献之礼,宾主百拜者,谓士之飨礼唯有一献,言所献酒少也。从初至末,宾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数多也,是意在于敬不在酒也。《仪礼士昏(婚)礼》载: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又云: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即士之婚礼时,舅姑飨妇或舅飨送亲者也用一献之礼。

具体来说,一献之礼即遵循这样的献酒程序:主人在斟酒之前,先要下堂到庭中净手、洗爵,以示洁净;客人也随之前往,以避役使主人之嫌。之后,双方一起上堂,主人先斟酒以敬宾客,客人拜谢后接爵;然后客人入席做食前祭祀,祭毕还要称赞酒之甘美,待主人答拜后再将爵中之酒饮尽;以上是主人向客人敬酒,称为献。客人饮毕主人的敬酒,再以酒回敬主人,称为酢。主人将客人的敬酒饮毕又自饮后,再次斟酒回敬客人,称为酬。至此礼尽。

正献之后,为众宾按长幼次序相酬之礼,称旅酬。旅酬之后,宾主饮酒不计数量,至醉而止,称无算爵。

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酒以成礼,我国自古便有此种说法,酒在古人看来,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因此十分受到重视,也体现在古诗之中。

酒为“百礼之首”


关于酒在中国的重要性,一些数据便可说明,如在中国秦汉之前出土文物中,酒器便占居了百分之八十之多,而这些器物多被应用在祭祀、会盟、祈拜等场所,除了证明古人多饮酒之外,也说明酒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汉书》有曰:酒为百礼之首。明宣宗在《酒谕》中亦曰:非酒无以成礼。酒不仅是一种刺激性的饮料,而且是一种富有特殊内涵的文化饮品,饮酒既是一种生活饮食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在无酒不成席的今天,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可谓是宴会、聚餐的真实写照。

现如今,我们约上三五好友聚会小酌,都要经过找人、选地儿、入座、敬酒、劝酒等一系列步骤,入座后还有主、二、三、四、五客陪之分,再具体到怎么举杯,祝酒词如何讲,更是三言两语说不清的。其实,古人宴饮规矩更甚,举凡邀客、迎客、入席、就座、敬酒、奉食、送客,一无遗漏,才可谓礼周也。

邀客要凭请柬,这在明清更盛行;迎宾,《仪礼》中有三揖、三让、三辞之说;堂室是古人设酒宴、敬宾客的主要场所,除堂室外,亦可选择花下、竹林、荷亭等高雅之地。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则是因七位志同道合的贤人雅士,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而得名;入席时,主人入门后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礼坐之法为两膝着席,屁股坐在两脚的后跟上,禁止箕踞(席地两腿八字分开),并坐不横肱(胳膊由肘到肩部分),食坐尽前,坐必安。

古人入座,在列位上也有主宾之说,讲究与天地合其德。据《礼记乡饮酒义》记载: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除了方位的区分,古人在席位设置上也有首尾上下之别。首者上也,为尊;尾者下也,为卑。与之相应,尊位即上位、上席、首位、首席、首座等称谓,还有上首之称。上首,本是佛家用语,后走出佛门,进入酒宴,成为一席中最尊的位置。

古人进酒曰献,回敬曰酢,劝酒曰酬,酌而酬酢曰醮。尊卑地位不同,长幼身份不一,敬长赐贱都有礼规。要求长者、尊者依礼必正;少者、卑者受礼必从。周代筵礼中,主人敬酒,先从几上取杯,洗净后再斟酒,斟满后双手捧递,客人双手接,一饮而尽,后置空杯于几上。客人回敬亦如此。但对天子不适用,天子无客礼。对不胜酒量或涓滴不沾的宾客,常设醴或茶代酒。敬酒之后,则应奉食,谓从献,即以燔肉或炙肝之类置于爼(砧板)上从而荐之。宴饮结束后要送客,据《汉乐府陇西行》描述: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楚。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从西周时代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它是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祖宗)、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也视为违礼。效,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令,指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也视为违礼。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有酒监、酒吏、酒令、明府之名。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不过有时他们的职责又是强劝人饮酒,反而要纠举饮而不醉或醉而不饮的人,以酒令为军令。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唐人饮酒,少有节制。大概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强调节饮和礼饮。至清代时,文人们著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劝诫世人,如:《酒箴》、《酒政》、《觞政》、《酒评》等。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礼饮规范的具体内容。

酒与天地同时!在这种美物被点化而成的初期,先秦中国曾经几度挣扎在为何而饮的困惑中。从酒池肉林到饮惟祀,饮酒已不只是饮酒,而是一种彻底的心灵状态。而正是酒的此种因素,奠定了它作为百礼之首的基础。

酒礼习俗:为何穆斯林禁止饮酒


根据《古兰经》的规定,穆斯林饮酒是一种犯罪。穆圣曾说:真主弃绝饮酒者、酿酒者、卖酒者、运酒者和盛酒之器皿。伊斯兰教的教规是十分明确的、严厉的、绝无任何融。因此穆斯林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以前,阿拉伯人大多爱喝酒,甚至酗酒成风。(古兰经)关于戒酒的规定,有一个从宽到严的过程。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先知率领穆斯林自麦加迁徙至麦地那后,有人曾问他穆斯林能否饮酒,先知宣读了一段古兰经文作为回答:饮酒和赌博二者皆包含有大罪,也对人们有益处,但是罪大于益。当时,并未明确宣布酒为禁品。

后来发现有些穆斯林酒后礼拜时念错经文,酒后打架斗殴,甚至胡作非为,饮酒才被视为同崇拜偶像,赌博,求签等一样的罪恶行为而被严格禁止。(古兰经)称饮酒等上述行为,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穆罕默德先知进一步规定:凡致醉品均为非法。他不仅禁止穆斯林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而且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经营。

穆斯林人认为杀人凶手、溺死者、自杀者、司机、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司机和相认、心脏病和溃疡发作而死者的逝者几乎都与饮酒有关,所以《古兰经》里规定了禁止喝酒这一条,久而久之,不准喝酒也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生活习俗了。

酒德、酒礼与酒品:行的是酒 践的是德和礼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这样描述酒德、酒风与酒品:

一般来说,酒品好是喝酒的最高境界,这需要酒德好,还要酒风好,两好加起来才算酒品好。酒品好的人是人间极品,普通人很难做到。

所谓酒德,即喝酒的品德,豪气冲天,来者不拒,不耍滑、不偷奸,只要在座各位高兴,让喝几杯就喝几杯,最后很容易醉;酒风,即喝酒后的行为,或仪表堂堂、谦谦君子,或焦躁不拘、疯狂小人

作者最后的结论是:通常情况下,酒德好的人,酒风往往不怎么好;酒风好的人,酒德一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

其实,酒德在古代并非指酒量,而是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也就是所谓酒风。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恶趣者更无德。

很多人不知道,酒德二字老早就出现在《尚书》和《诗经》中了,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饮酒。《尚书.酒诰》就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只在有病时方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

古时与酒德同时出现的,还有酒礼。它包括:

主人与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杯中酒尚未饮尽,晚辈是不能先把酒喝光的。

古代饮酒礼仪分为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做出拜的动作,以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品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才能仰杯而尽。

今天咱们在酒桌上,隔着老远打的过来敬酒,其实就是古代酒礼避席而立的翻版;而敬酒以三杯为度,更是古礼在今天的延续。

伴随时代发展,愈来愈多80后、90后成为饮酒人群中的主体,尽管千百年前的很多酒仪、酒俗渐已失传,但作为传统饮酒文化根基的、基本的酒德和酒礼,我们很有必要加以传承和弘扬。譬如:

量力而饮,饮酒不在多少,贵在适量,不作力不从心之饮。那些赌酒争胜、故作豪饮、借饮浇愁的行为,无一不是愚昧和懦弱的表现。

节制有度,饮酒要自我克制,十分酒量最好只喝到六七分,至多不过七八分,饮而不乱。正所谓酒不可极,才不可尽。吾欲持酒以礼,持才以愚,何患之有也?力戒贪杯与逞才。

饮而不劝,至少不能强劝,讲究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士儒雅,概有斯致。切勿强人所难,执意劝饮。还是主随客便,自饮自斟为好。

酒德和酒礼,是中国酒饮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行的是酒,践的是德和礼。只有同时具备了酒德和酒礼,才谈得上酒品。好酒品不应当仅仅是个别人的优秀特质,更应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

从这个意义讲,文明饮酒,以行酒传播文明,用酒德和酒礼重塑酒品文化和酒品精神,难道不应当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的一项神圣使命吗?!

新春聚会多 喝剩的香槟怎么办?


双旦刚过,新春将至。各种狂欢的派对想必是一波接一波,寓意喜庆的香槟(Champagne)应该是开了一瓶又一瓶。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过和小编一样的烦恼,香槟开太多,喝不完了怎么办?保存开了瓶的香槟,貌似并不容易,因为香槟开瓶以后气泡会慢慢地挥发,从而变得口感平平。为此,小编搜罗了一些保存香槟的奇招跟大家分享!

1.在瓶口倒挂汤勺

把汤勺柄插入香槟瓶口,然后把香槟直立放入冰箱,就可以防止酒中的二氧化碳流失(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听起来略为奇葩但流传度较广的方法。据说金属勺子能让酒瓶的瓶颈变冷,使得一层冷空气覆盖在酒液上方。如此一来,气泡升腾便会受阻,不得不留在瓶子里。专家对此方法褒贬不一,大家也不妨亲自验证是否可行。

2.保持冷冻状态

使香槟保持冷冻状态,是防止气泡过快流失的有效方法。有条件的朋友,最好把剩下的香槟放在冰桶里面保存。若是没有冰桶,那就充分利用起你的厨房洗涤盆。

3.使用保鲜膜和橡皮筋

跟处理剩菜一样,处理喝剩的香槟可以先用保鲜膜紧紧地包裹瓶口,再用橡皮筋箍住。这是个古老且略显笨拙的方法,可能效果甚微,但至少可以保证不会有异物误入酒中。

4.使用密封的软木塞

开瓶后的香槟一般很难再用原塞封口。如果强行而为之,很有可能会导致气体在瓶中积聚,迫使原塞飞出。这时,你可以选择购买起泡酒专用的、可循环使用软木塞。

不过,即使是质量极好的香槟,开瓶后还是尽快饮用为佳。人生得意须尽欢,为什么要让你的香槟剩下呢!

循乎礼、合乎道 我国各地不同的开席酒礼习俗


一般我国酒席分为好几个阶段,这开席酒顾名思义就在第一阶段。我国酒桌礼仪复杂,仅开席酒,我国各地区便各不相同。

山东地区

山东人好客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山东等地区,酒桌礼仪也是相当考究,一般开席酒是6次,叫六顺,最近流行7次,7寓意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高升的意思,图个吉利,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

河北、河南地区

河北、河南等中部地区,部分地区酒文化颇为相似,首先是主人领着先喝3杯,叫酒过三巡,这3杯叫做入席酒,喝够3杯酒,酒席上的热闹劲就会自然带动起来,所有人三巡过后,才能开始敬酒。

东北地区

有的开席酒是喝2次,这样喝法大多数,2次取好事成双的寓意~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东北,开始主陪先带大家喝1次,然后次陪再带大家喝1次,正好2次后开始互敬,但有时会有人出来感谢大家或代表什么的带大家喝,然后再有人出来...而且每次都是直接喝掉1杯,叫做打个样,其他人跟着喝就好~爽快。

津京地区

有的地方,不怎么讲究开席酒,例如津京及其他部分地区,开席主人先说说祝酒词什么的,然后带大家一起喝1杯,接着就是互敬,不过这第一杯酒也还是有说法的,这杯一定要倒满,叫酒满心实,然后大家开喝。

江苏、安徽地区

也还有喝4次、6次、8次的,都有不同寓意,例如4杯在江苏、安徽等华东部分地区盛行,取事事如意的寓意。例如素有中华酒谷之称的安徽亳州,以古井贡为代表,推崇用古井贡特制举一反三酒具喝酒,将道家思想与喝酒相结合,追求自然健康的饮酒体验。

山西地区

山西等西北部分地区,有一种说法叫打排子,就是主人入席先起身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轮流敬酒,接着是另一个人起身如此轮流敬酒,如此这样轮流来,这样就能不冷落每一个宾客,以及一些地区开席酒会根据具体情况定,例如少数民族地区,你帅和不帅,开席酒和过程中被献酒次数都不一样。

惯以喝酒王者之称的东北倒也没有太惊悚,倒是山东和河南,上了这两个地方的酒桌,尤其是以客人的身份,想不喝醉都很难。因此喝酒的人,最怕到这两个地方。

古代酒为百礼之首


关于酒在中国的重要性,一些数据便可说明,如在中国秦汉之前出土文物中,酒器便占居了百分之八十之多,而这些器物多被应用在祭祀、会盟、祈拜等场所,除了证明古人多饮酒之外,也说明酒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汉书》有曰:酒为百礼之首。明宣宗在《酒谕》中亦曰:非酒无以成礼。酒不仅是一种刺激性的饮料,而且是一种富有特殊内涵的文化饮品,饮酒既是一种生活饮食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在无酒不成席的今天,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可谓是宴会、聚餐的真实写照。

现如今,我们约上三五好友聚会小酌,都要经过找人、选地儿、入座、敬酒、劝酒等一系列步骤,入座后还有主、二、三、四、五客陪之分,再具体到怎么举杯,祝酒词如何讲,更是三言两语说不清的。其实,古人宴饮规矩更甚,举凡邀客、迎客、入席、就座、敬酒、奉食、送客,一无遗漏,才可谓礼周也。

邀客要凭请柬,这在明清更盛行;迎宾,《仪礼》中有三揖、三让、三辞之说;堂室是古人设酒宴、敬宾客的主要场所,除堂室外,亦可选择花下、竹林、荷亭等高雅之地。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则是因七位志同道合的贤人雅士,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而得名;入席时,主人入门后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礼坐之法为两膝着席,屁股坐在两脚的后跟上,禁止箕踞(席地两腿八字分开),并坐不横肱(胳膊由肘到肩部分),食坐尽前,坐必安。

古人入座,在列位上也有主宾之说,讲究与天地合其德。据《礼记乡饮酒义》记载: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除了方位的区分,古人在席位设置上也有首尾上下之别。首者上也,为尊;尾者下也,为卑。与之相应,尊位即上位、上席、首位、首席、首座等称谓,还有上首之称。上首,本是佛家用语,后走出佛门,进入酒宴,成为一席中最尊的位置。

古人进酒曰献,回敬曰酢,劝酒曰酬,酌而酬酢曰醮。尊卑地位不同,长幼身份不一,敬长赐贱都有礼规。要求长者、尊者依礼必正;少者、卑者受礼必从。周代筵礼中,主人敬酒,先从几上取杯,洗净后再斟酒,斟满后双手捧递,客人双手接,一饮而尽,后置空杯于几上。客人回敬亦如此。但对天子不适用,天子无客礼。对不胜酒量或涓滴不沾的宾客,常设醴或茶代酒。敬酒之后,则应奉食,谓从献,即以燔肉或炙肝之类置于爼(砧板)上从而荐之。宴饮结束后要送客,据《汉乐府陇西行》描述: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楚。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从西周时代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它是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祖宗)、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也视为违礼。效,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令,指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也视为违礼。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有酒监、酒吏、酒令、明府之名。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不过有时他们的职责又是强劝人饮酒,反而要纠举饮而不醉或醉而不饮的人,以酒令为军令。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唐人饮酒,少有节制。大概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强调节饮和礼饮。至清代时,文人们著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劝诫世人,如:《酒箴》、《酒政》、《觞政》、《酒评》等。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礼饮规范的具体内容。

酒与天地同时!在这种美物被点化而成的初期,先秦中国曾经几度挣扎在为何而饮的困惑中。从酒池肉林到饮惟祀,饮酒已不只是饮酒,而是一种彻底的心灵状态。而正是酒的此种因素,奠定了它作为百礼之首的基础。

古代节日酒礼知多少


白酒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广泛。由于人们对酒的喜爱,在很多节日也会饮酒,并且因为节日不同饮的酒也不相同。比如在古代如果家里有女儿要嫁人时,家里就会开始自己酿酒,并且在女儿结婚时饮用,现在在我国的南方的许多地方还一直沿用着这种习俗。

在古代结婚时有许多不同的酒,有女儿酒、喜酒、交杯酒、会亲酒和回门酒等,因为在古代结婚不像现在只要一天,以前许多要多天才会完成,这样在不同的时间段就会饮用不同的白酒。

七夕节现在我们都作为情人节来过的,但在古代人们在这天会聚在一起饮用一些白酒的,在这天人们有守夜的习惯,并且打扫干净自己家的庭院,大家聚在庭院内饮酒,一方面人们用白酒来祭祀上苍,并且在这天给自己的孩子像上天祈求智慧,也可以祈求富贵、长寿、或者孩子等,许多的方面,当人们祈求完以后,就会饮酒,这样也就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现在的七夕节了。

在清明节时,古代人也会在这天饮用一些白酒的,现在的清明节人们会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朋友扫墓,在古代的清明节,人们也会给自己的朋友扫墓,但是古代的清明节是很寒食节一起过的,清明节在春天,一般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冷的,人们在这天饮酒,一是为了可以去除身体内的一些寒气,另外也是为了舒缓自己内心的悲伤,感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在古代的许多的节日人们都是会饮用白酒的,不过古代人饮用白酒和现在人饮用白酒有很大的不同,现在人饮用白酒就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而古代人更多的是对上天的感谢和祈求,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祝福。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