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春节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古代春节饮什么酒?》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天各一方的游子都要与家人团聚,共同辞旧迎新。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竹外,在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喝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以防瘟疫,同祝吉祥、康宁、长寿。

相传,屠苏酒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喝屠苏酒时,“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一般饮酒应该老年人先喝,但屠苏酒从年轻人开始喝,最后才是年长者,是希望老年人返老还童的意思。

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时的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巧妙地运用了年长者最后喝屠苏酒的典故,表明自己只要健康,不怕年老的想法。

诗人朱望之的《除夕》诗,不仅沿袭了喝屠苏酒的习俗,还用8味中药名描写过年的喜庆景象,诗云:“从容岁事已无忙,果草村肴设小堂。酣酌屠苏倾竹叶,暖煨榾柮带松香。插梅瓶中连翘影,剪烛灯明续断光。白附地砖书彩字,万年长积有余粮”。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屠苏酒在民间的流行。

酒从产生的那天起,便开始浸润人类社会,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是酒文化王国,饮酒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春节饮酒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礼记月令》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新的一年开始时,天子总要亲自行迎春之礼,向上帝祈祷五谷丰登,然后举行宴会,时称“劳酒”。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这种聚会便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开了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酒,其乐融融。

唐代宫中守岁,常常大摆宴席,让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骚人墨客是夜也往往饮酒赋诗。宋时不仅“守岁”,还有“馈岁”、“别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明人沈宣有《蝶恋花·除夕》诗云:“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可见饮“分岁酒”,乃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头戏。

清宫春节如何过?筵宴百桌菜百坛酒百只兽。如《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六年(1632)“元旦”大政殿筵宴的规模是:每旗各设席10桌,用鹅5只,八旗共设80桌,鹅40只,加上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官员另设20桌、鹅20只,总共100桌。每桌备烧酒一大坛,共100坛。这还不包括皇帝、王公和蒙古贵族宴桌的数目在内。另一件档案中记载,崇德四年(1639)“元旦”大宴用了母野猪8头、鹿22只、狍子70只、酸奶烧酒20瓶,平常酒80瓶,茶24桶,算起来也是100只兽、100瓶酒。

古人十分重视酒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没有一页不提到酒。酒与礼成了一对孪生兄弟。虽然现在人们不是那么讲究酒礼,但还是要注重最起码的酒礼,就是要礼让长者、尊者、贤者,饮酒要有节制,劝酒不逼酒,使畅饮不致大醉。酒之趣,在于“雅”。正如《菜根谭》所云:“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古代就有了白酒冰饮


有人说,白酒冰饮是现代人发明的,其实不是,从古代起就有了制冷设备。不信,我们来看一下。
据《新唐书》载,唐时已经有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
再则如陶潜式的北窗高卧:夏日到来,隐居高人陶渊明便高卧窗牖,盼临凉风徐至,闲逸自得。此方乃“心静自然凉”的高阶版,后遂用北窗高卧、北窗眠、北窗风、陶窗等形容闲然自凉的人生境界。
三则更为大众的避暑方式莫过于凉棚了,往年长安每至暑月,人们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再是临水宴、壬癸席、澄水帛等等清凉道具不一而足——如此种种,可我想这些都没有饮一杯冰镇之酒来得爽快。
古时,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但夏季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据古代文献记载,周代就已流行在夏季饮冰镇酒。


可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先民们,如何取冰镇酒,自然值得深究。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既可为我们解开难疑。
此冰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高63.2厘米、口长63.4厘米、宽62.8厘米、缶高51.8厘米,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
鉴为方体,像一个方口的大盆。鉴内中部有方孔,鉴内之缶口颈即从方孔中露出,盖之四面各有一兽面衔环,以便启闭鉴盖。铜缶亦为方体,小口。缶盖平顶,盖沿内折,与缶口以子母榫相扣合。
而鉴与缶的组合,设有专门的机关。在使用时,将缶之口、底与鉴之口、底套合固定,灌酒挹酒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即可。这套酒器设计巧妙,铸作精细,形体壮伟,在现知商周青铜酒器中尚无可朋比者。
此铜器便是我们较早较原始的冰箱了。
如今,冰镇白酒直饮的方式在国人的认识里似乎有些另类。我想这是由于伏特加、威士忌等等洋酒入华以后的概念冲击,使得国人竟然忘了白酒入冰的风味。更可能是传统的白酒厂家也渐渐忽略了这种味觉。可是还好,早在2009年盛夏之际,国窖1573首创冰饮风尚,“开启12℃的奢华”。
四百四十余年的氤氲,是你可以咂出的芳香;四百四十余年的洞藏,是你可以掬捧的纯粹;四百四十余年的沉淀,是你可以品味的历史。已是如此一盏好酒,再于冰块中加以冷藏,只待温度慢慢降至12摄氏度;而后开启瓶盖,将这玉液琼浆缓缓倒入调酒杯,加冰轻轻搅匀,使二者充分调和;待酒入杯,已是浓郁的酒香透杯而出、凝而不散、自然清爽。
“以酒入冰,以冰调酒”,藉冰之水体,调和酒之火性,加冰后的国窖1573是来自四百余年时光里的艺术珍品,妙美绝伦。于炎炎酷夏之际如此升华白酒平衡之道,带来的是一场奢华的品酒饕餮跟心灵盛宴、更是白酒品饮之道的经典。
不仅如此,泸州老窖更以香醇白酒为基础,经中医药酒研究室开发专属工艺萃取玫瑰精华,通过反复配比实验,将玫瑰原液与泸州老窖优质名酒融合,诞生了泸州老窖玫瑰酒。该品以、前卫的设计理念为指导,为中高端政商务人士量身打造一款彰显品味的玫瑰香型白酒,更可以照如同国际流行的兑饮方式,将老窖玫瑰与蒸馏水、冰块、可乐、加多宝、红牛等饮料相兑,浑然一体。
后悔没有早先一步得知,否则带冰的国窖或玫瑰,与那三五个贪杯的知己,便能助我降下那酷暑与足球的双重盛温。

鸡年春节送什么酒


春节是我们一年当中较热闹的节日,合家团聚、亲朋相会。鸡年春节将至,还有十几天就到了走亲访友、串门做客的时候了。作为较重要的传统节日,鸡年春节送什么酒好呢?

白酒知识:古代文人雅士喝酒的“五饮”是哪五饮?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酒都是人类不可或短的朋友。对古代文人雅士来说,酒就是灵感的催化剂,很多流芳百世的佳作中都有酒的味道。那么,古代文人雅士饮酒的“五饮”是哪五饮?停面笔者就为大家具体的讲讲。

五饮

古代文人雅士饮酒的五饮

饮人:共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晓己故交,便是所说的“酒逢晓己千杯少”。

饮地:饮酒场以是竹林、花停、画舫、名山、荷亭等地为佳,便是所谓“醉翁行乐处,草水亦可敬”,恰是“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歌乐,留君一醉意如何?”

饮候:饮酒的时期,挑选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有酒无形中让酒就成了不可或短的圣品了。

饮趣:饮酒时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等。陶渊亮说: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

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防止饮酒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总的来说,古人饮酒很复视外表和德性古。《小雅》中说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指的就是礼仪之国饮酒应有的美风尚。举杯邀亮月,对饮成三人,而对饮又何止三人。中国酒文明博大精深,千杯不醉,万言难表。这些风尚雅兴,令人归味无穷。

古代的酒是什么色泽?


中国白酒伴随中国历史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如出土的酒具,遗址、以及酒液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除了文献记载、传说等外,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古诗中,酒名、地名熠熠生辉,成为白酒历史文化中的恒久亮点。在古代名人、诗人的笔下,对某一地方的酒多有赞誉,实际上所指的地名在今天看来也就代表着酒名,因为古人还没有象今天一样推出如许多的白酒品牌。古代的酒是什么颜色,白的?绿的?清的?浊的?莫衷一是。古代的酒是白酒:李白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喜笑牵人衣。古代的酒是绿色的,王维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夜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有俗语曰灯红酒绿。古代的酒是浊的,范仲淹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来勒归无计。三国演义开卷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代的酒是清的,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究竟古代的酒是什么色泽,也许因原料的不同导致各种颜色的酒都有。

古代的酒有颜色吗?古代的酒都是什么颜色的?


古代的酒是用什么酿造的,古代的酿酒工艺有哪些,古代的酒度数有多高,这些问题已经在追问中有了结果,可是古代的酒有没有颜色呢?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古代的酒有颜色,那么古代的酒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白酒伴随历史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如出土的酒具,遗址、以及酒液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除了文献记载、传说等外,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古典诗词之中。
古诗中,酒名、地名熠熠生辉,成为白酒历史文化中的恒久亮点。


在古代名人、诗人的笔下,对某一地方的酒多有赞誉,实际上所指的地名在今天看来也就代表着酒名,因为古人还没有象今天一样推出如许多的白酒品牌。
古代的酒是什么颜色,白的?绿的?清的?浊的?莫衷一是。
古代的酒是白酒:李白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喜笑牵人衣。
古代的酒是绿色的,王维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夜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有俗语曰灯红酒绿。
古代的酒是浊的,范仲淹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来勒归无计。
三国演义开卷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代的酒是清的,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究竟古代的酒是什么色泽,也许因原料的不同导致各种颜色的酒都有。

古代蒸馏酒名称


在我国古代,由于历史悠久,地域不一,留传下的蒸馏酒的名称很多,但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白酒"这一名称却不是指蒸馏酒。前面已说过它是一种酿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现代,才用白酒代表经蒸馏的酒。
我国古代文献中蒸馏酒的称谓主要有:
"烧酒",烧春",始用于唐代,但是唐代所说的烧酒,烧春是否指蒸馏酒还有争论。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
阿剌吉酒(元代饮膳正要;
南番烧酒(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原注为"阿里乞");
轧赖机(元代轧赖机酒赋);
法酒(明初草木子,原书又称为"哈剌基");
汗酒,气酒(清代浪迹丛谈续谈三谈中引元代人李宗表诗);
火酒(明代本草纲目);
酒露(清代滇海虞衡志);
高梁酒,高梁滴烧(清代随园食单)。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往往是蒸馏酒的统称。
白酒和老白干,这是现代才启用的名称。
糟烧或糟烧酒,是黄酒过滤后的酒糟经再次发酵,并经蒸馏得到的蒸馏酒。有的书将糟烧酒称为“酒汗”。
据考证,阿剌吉,轧赖机,阿里乞,哈剌基等名称都是个来语"Arrack"的译音。关于"Arrack"这个字,在人认为在语源上它是"汗"的同义词。本来是指"树汁",后来发展成植物的液汁自然发酵成的酒。这个字即可指未经蒸馏的树汁及其自然发酵而成的酒,又可用来指经蒸馏而成的酒。"Arrack"这个字在世界各国古代都通行过,写法上稍有不同,如法语"Arac",德语"Arrck","Rack",荷兰语"Arak"或"Rak",葡萄芽语"Araca"。(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代,成都出版社,1993年)。通过对一些国外酒史资料来看,古代用"Arrack"等名称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馏酒。
对于蒸馏这一过程的描述,古人及现代人所用的词汇也有不少。如“蒸酒”,“烧酒”,“吊酒”,“拷酒”。
对于蒸馏器的称呼,则更多,有:蒸锅、烧锅、酒甑。赫艄⑸展⒕脐怠鲎旨纯芍肝淳袅蟮氖髦捌渥匀环酵而成的酒,又可用来指经蒸馏而成的酒。"Arrack"这个字在世界各国古代都通行过,写法上稍有不同,如法语"Arac",德语"Arrck","Rack",荷兰语"Arak"或"Rak",葡萄芽语"Araca"。(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代,成都出版社,1993年)。通过对一些国外酒史资料来看,古代用"Arrack"等名称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馏酒。
对于蒸馏这一过程的描述,古人及现代人所用的词汇也有不少。如“蒸酒”,“烧酒”,“吊酒”,“拷酒”。
对于蒸馏器的称呼,则更多,有:蒸锅、烧锅、酒甑。

古代酒令有哪些,古代酒令大全


古代酒令,重在觞政。早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在古代还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执法者,这种酒令是限制饮酒而不是劝人多喝酒的。

而“今人饮酒,不醉不欢,古人皆然,唯醉必由于劝酒。古人习以冠带劝酒,劝而不从,饮不尽兴,自生佐饮助兴之趣。”久而久之,觞政渐渐湮没,所谓“酒令”,沿习成俗,流传至今。

西周:燕射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一种为饮酒而设的礼仪,这时候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周礼·春官·乐师》记载:“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

春秋战国:投壶

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史记:淆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

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唐朝:藏钩·射覆

《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

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红楼梦》里写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惟妙惟肖的酒令儿。

花风令

制酒筹24根,选24种花卉名字,分别刻在筹子的上端,下端刻该行何令,如何行酒等。合席轮流掣筹,明刻写令的饮酒。

梅花:笑者饮,首座者饮,南方人饮,找人划过桥令拳。

山茶:吃茶者饮,红顶者饮,行一品令。

水仙:衣冠淡雅者饮,行饮中八仙令。

瑞香:善睡者饮,洒香水者饮,行斗草令。

山矾:着紫色衣黄色衣者饮,行猜朵令。

迎春:先到者饮,合席吟诗,要有花名,不可出花字。

樱桃:有妾者饮,行猜点令。

望春:面东者饮,行击鼓传花令。

菜花:吃斋者、乡下住者、闭门韬晦者饮,行花间令。

杏花:有大学文凭者饮,赴试者饮,行金门射策令。

李花:无言者饮,姓李者饮,行哑拳令。

桃花:多子者饮,新婚者饮,行漁翁下网令。

棠棣:有兄弟者照数饮,行公领孙令。

蔷薇:说笑话讥讽者饮,每人说一句笑话。

海棠:杭州人饮,行走马拳令。

木兰:曾从军者饮,新乘船者饮,各举美人名,名非花名者饮。

桐花:抱孙者饮,善弹琴者饮,打通关拳。

菱花:正吃点心者饮,身摇者饮,行两岐令。

柳花:吴地人劝客殷,行花红柳绿令。

牡丹:位尊者饮,甲子年生者饮,行福禄寿令。

酴醾:酒量大者饮,行卖酒令。

棟花:后到者饮,行寻花令。

美女、江湖、行酒令,醉人的不是酒,而是任逍遥的意境。(酩悦)

古代酒的度数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边武松过景阳冈喝酒那叫一个豪放,很多人会羡慕他那样喝酒的方式,殊不知当时他们喝的酒度数并不高!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较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