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酿酒工艺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大泉源酒的酿酒工艺技术要求》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大泉源酒的酿酒工艺技术要求:
1、以红高粱为原料,按清蒸混入续渣法生产操作。
2、配料:高粱面、稻皮、糖化酶、大曲、多菌种生香酵母(液态)、矿泉水。粮醅比1:4(醅)。
3、技术要点:
(1)入窖温度:春秋季16℃至18℃,冬季17℃至19℃,夏季18℃至20℃。
(2)入窖淀粉:春季季16%至18%,冬季18%至20%,夏季15%至16%。
(3)入窖酸度:春秋季0.8至1.0,冬季0.7至0.9,夏季0.8至1.5。
(4)入窖水份:春秋季56%至58%,冬季56%至57%,夏季56%至57%。
(5)合理配料,适温入窖,定期蒸烧。
(6)操作原则要稳、准、快、细、净装锅要轻、松、匀、薄、准、平。
(7)蒸料要求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8)蒸馏要求,缓火蒸馏,大气追尾,接酒要求掐头去尾,平均不低于62度。
(9)发酵要求:水泥窖池,发酵期30天。
(10)贮存要求:用木制酒海(猪血、桑皮纸内封)贮存。贮存期3年以上。入库原酒62度至65度。
(11)酿造工艺流程:
高粱粉碎→加水稻皮→糊化→冷却→加水、糖化酶、大曲、生香酵母→入窖发酵→出窖→蒸馏→扔糟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酿酒技术-芝麻香白酒的工艺特点


芝麻香白酒的工艺特点芝麻香白酒生产工艺要点基本可归结为“清蒸续米查,泥底砖窖,大麸结合,多微共酵,四高一多一长(高氮配料、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加曲量多、储存期长)、精心勾调”。1.清蒸续米查,泥底砖窖所谓清蒸,主要就是为了防止粮香气物质对芝麻香主体香气的干扰,驱除粮食中的邪杂味应为其次,续米查更有利于酒醅的发酵和香味成分的积累。适当的己酸乙酯含量对芝麻香的放香具有较好的烘托效果,同时对酒体的细腻感和适口性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用泥底。为增加优雅净爽感并突出产品的淡雅风格而不要用全泥窖。至于是用砖窖、石窖还是瓷砖窖,则没有必要一概而论。2.大麸结合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指出:“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各种麸曲香型酒,至今,其风味质量和同香型大曲酒相比总是略逊一筹,这是微生物所造成的结果,唯芝麻香型却是以麸曲酒母者超过了大曲,这不能不说是以纯种培养有益微生物生产优质白酒的一大突破”。实践证明,纯粹的大曲是难以生产出风格突出的芝麻香型白酒的;使用纯麸曲,其香气的典型性突出,但口感的丰满、细腻感不足、口味寡淡。“大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二者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早前,不同酒厂分别采取不同的糖化发酵剂生产芝麻香型白酒,但后都走向了“大麸结合”。充分验证了芝麻香的特征成分来自于麸曲中的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代谢产物,同时也说明芝麻香型对环境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实践表明,在不同的区域基本上都可以生产出优质的芝麻香。3.高温堆积与高温发酵高温堆积与高温发酵,是形成焦香与焙烤香不可或缺的工艺。有人认为,这两个温度越高越好;实则不然,过高的温度不但会使酒的苦味加重,还会增加杂味。堆积温度低于40℃生成的乙酸乙酯较多,出现所谓的“老白干味”。如何合理恰当地控制两个温度,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实行控制,同样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与探索的课题。芝麻香的高温堆积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加入的微生物有一个微氧的环境,而不需要通过堆积再来网络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此条件下通过代谢的作用产生大量芝麻香的香气物质及前体物质,同时通过高温堆积来调整微生物的区系分布,这是一个发酵过程而非二次制曲的过程。堆积温度的提高需要微氧,把酒醅放在透气的篦子上堆积,高度不要太高,能提高堆积温度。4.发酵期的问题芝麻香型酒典型特征香气成分,是高温细菌对蛋白质等发酵的产物,当然后发酵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发酵期,然而过长的发酵期,不但无益,在影响芝麻香的典型香气特征和出酒率的同时,还可能会破坏其淡雅的风格特征。5.水分固态发酵基质含水量与水分活度有关,维持发酵过程中一定的含水量,是实现固态发酵过程的关键。水分活度既影响到微生物生长状态,也影响到底物的物理状态、营养物质的扩散及利用、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及传热、传质过程。芝麻香型酒有别于浓香型酒,是一个低水分的发酵过程,在堆积与入窖发酵两个不同状态下,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堆积要在有一定氧的环境条件下,水分不但直接影响着水分活度,而且影响着氧的吸收与传递,进而影响到堆积时各种微生物之间生态分布及代谢产物的不同。6.出酒率有实验表明,添加8%左右小米,可提高芝麻香白酒的出酒率,对风格质量无明显影响。 (来源:今日头条张思漫BAOBAO)

大泉源酒的产品荣誉


1978年,大泉源酒获黄河以北9省(市)白酒评比前列名;1993年,荣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特别金奖;1995年,获首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1月,大泉源酒再次获吉林头牌产品称号;2006年11月,大泉源注册商标连续12年被评为吉林省知名商标;2007年5月31日,省[2007]20号、21号文件,批准大泉源酒酿造技艺列入前列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宝泉涌酒坊遗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泉源酒业成为吉林省“双遗产”企业;2007年12月30日,历史文化名酒评选委员会,把大泉源酒评为历史文化名酒,成为吉林省获此殊荣的白酒企业;2008年6月7日,[2008]19号文件批准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吉林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酒酿造企业。

大泉源酒的相关故事


大泉源酒还有个别称“关东王酒”。据通化县县志记载,曾任奉天督军、东北巡阅使的“东北王”张作霖,1918年公务到通化县巡察,往桓仁返回,过高丽墓子岭后,忽闻阵阵酒香扑鼻而来,引得大帅酒瘾大发,他忙问道:“酒香来自何处?”礼送出境的通化县知事(县长)潘德荃忙答道:“是十里之外的宝泉涌酒坊”。他对侍卫下令道:今天晌午到宝泉涌“吃饭”。在宝泉涌酒坊的午宴上,他一连干了三碗。乘着酒兴,做了一首打油诗:“关东美酒喝个遍,好酒产在大泉源,人生奋斗几十年,大泉源酒永相伴”。以后每年通化县都要向奉天(沈阳)大帅府上交500坛大泉源酒,一真延续到1928年。大泉源酒从此名扬关东大地。因此被民间称为“关东王酒”。

大泉源酒的产品特色


优质水源。水是立厂之本,酿造大泉源白酒所用的水取自被誉为“关东前列泉”的大泉源古井(深井),经国家地矿部鉴定,是含氡、锶、锌、偏硅酸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重碳酸钙镁型天然优质矿泉水,大泉源酒100多年来就是依靠这独特优质的矿泉水资源而闻名于世。
精选原料。大泉源酒全部采用优质的大红高粱酿造,精选产自东北大平原白城、辽南等地颗料饱满、色泽鲜艳、质地纯正的优质高粱做原料,使产品质量有保障。
传统工艺。坚持传统的固体发酵工艺,即将高粱粉碎后,加进母曲入窖发酵,达到相应期限,然后蒸馏出纯粮烧酒。
酒海储存。大泉源酒业的木制酒海群是我国数量较多、保存较完好、利用率较高的,是传统酿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鉴定为文物。大泉源酒业是我国用文物酒海储酒的厂家,用木制酒海储存原酒,使酒质更醇厚,风味更清香、口感更醇和、回味更悠长。

酿酒技术的起源


酒在的历史长河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酒的起源是何时呢?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酒是由杜康发明的,曹操的诗歌里有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到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前列个话题就涉及到酿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没有酒那就谈不到酒具,也就谈不到酒文化的问题。所以,跟朋友们探讨的前列个问题,就是追根求源。我们来研究一下,或者说讨论一下,古代酒的发明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这么三个小的问题,一个是关于酒的发明,一个是酒的种类。
还有呢,经过我们考古的发现,对于酒的发明这么一种实证性的东西。那么现在关于酒的发明,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现在有这么几种说法,一个说呢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第二种说法呢,是仪狄造酒。仪狄这个人物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王国时代,已经有作为饮料的麦酒(啤酒)及葡萄酒了。法老、贵族、祭司等人饮葡萄酒,一般平民消费价格低廉的麦酒。考古挖掘证明,在古王国时代的墓葬中,不论是法老、贵族、平民都将酒作为随葬品。可见此时酒已经是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饮料了。从古王国第四王朝开始,贵族墓葬中常出现以采摘葡萄与酿造葡萄酒为题材的壁画。
大约在同一时期,美索不答米亚流域的苏美尔人也开创了灿烂的葡萄酒文明,他们开辟葡萄圆,酿造红葡萄酒,技术已很高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两快楔形文字泥班记载着埃什嫩国王法典,其中说到酿造者令人尊敬的职业,而妇女是当时主要的酿酒师。
虽然人类所能查实的史料仅能证明酒类酿造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的酒的形成的历史可能要早得多,甚至早于人类本身的历史,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糖在酶的作用下便可分解成酒精,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含糖的物质,植物果实成熟后如果不即使采摘,自然脱落,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作用下,果实外皮上的酶即能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我国素有“猿猴造酒”之说,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法国酿酒界普遍认为鸟类可以衔集含糖果实与鸟巢中,如未吞食久而久之鸟巢即可变成“酒器”,如果说“猿猴造酒”还有主观模仿大自然的动机,那么鸟类造酒纯属意外。但无论如何,这种造酒还是要晚于自然造酒。
至于人类何时开始造酒,这不仅要取决于人类要在自然中发现酒的存在,而且要取决于人类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模仿自然造酒的工艺,推测人类酿酒较早历史应该发生在能够找到足够的食物,又有食物能短期贮存之时,这样的时期应该在人类开始定居之后,又此而已推断,人类开始人工酿酒的年代应该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两三万年左右),当然那时的酿酒只是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而已。

人的酿酒技术


苏酒官方网站技术人员介绍:从酿酒具器的配置情况看,远古时期,酿酒的基本过程有谷物的蒸煮,发酵,过滤,贮酒。经过蒸熟的原料,便于微生物的作用,制成酒曲,也便于被酶所分解,发酵成酒,再经过滤,滤去酒糟,得到酒液(也不排除制成的酒醪直接食用)。这些过程及这些简陋的器具是酿酒较基本的要素。与古埃及第五王朝国王墓中壁画上所描绘的器具类型基本相同。由于酿酒器具的组合中,都有供煮料用的用具(陶鼎或将军盔),说明酿酒原料是煮熟后才酿造的,进一步可推测在五千年前,用酒曲酿酒可能是酿酒的方式之一。
《黄帝内经·灵枢》中有一段话,也说明远古时代酿酒,煮熟原料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其文是:酒者,……,熟谷之液也。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汤液醪醴论”中,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这也说明酿造醪醴,要用稻薪去蒸煮稻米。总之,用煮熟的原料酿酒,说明用曲是很普遍的。曲法酿酒后来是我国酿酒的主要方式之一。

汉代酿酒技术


秦汉以来,由于政治上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一人跪着正在捣碎曲块,旁边有一口陶缸应为曲末的浸泡,一人正在加柴烧饭,一人正在劈柴,一人在甑旁拨弄着米饭,一人负责曲汁过滤到米饭中去,并把发酵醪拌匀的操作。有两人负责酒的过滤,还有一人拿着勺子,大概是要把酒液装入酒瓶。下面是发酵用的大酒缸,都安放在酒垆之中。大概有一人偷喝了美酒,被人发现后,正在挨揍。酒的过滤大概是用绢袋,并用手挤干。过滤后的酒放入小口瓶,进一步陈酿。
根据此图可以整理出东汉时期酿酒工艺路线是:
酒曲块酿酒原料
↓↓
捣碎蒸熟
↓↓
浸曲冷却
↓↓
过滤曲汁───→入大口缸发酵(酒垆)

过滤

入小口酒瓶
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代及其以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新汉王莽当权,恢复西汉时期酒的专卖,为此,制定了详细的酿酒原料的配比,即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出酒率220%,这个比例与现在的也很接近。从中也可看出,酒曲的用量很大(占酿酒用米的50%),这说明酒曲的糖化发酵力不高。
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将此方献给汉献帝。这个方法是酿酒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发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这种方法,现代称为"喂饭法"。在发酵工程上归为"补料发酵法"(Feed-batchfermentation)。补料发酵法后来成为我国黄酒酿造的较主要的加料方法。《齐民要术》中的酿酒法就普遍采用了这种方法。
"九酝春酒法"就是在一个发酵周期中,原料不是一次性都加入进去,而是分为九次投入。《齐民要术》收录了此法,该法先浸曲,前列次加一石米,以后每隔三天加入一石米,其加九次。曹操自称用此法酿成的酒质量很好。故向当时的皇帝推荐此法。
《齐民要术》中的补料法除了上述的"递减补料法"外,还有"递增补料法"。如"法酒第六十七"国的"__米酒法",前列次加料3斗三升,第二次加六斗六升,第三次加一石三斗二升,第四投加料二石六斗四升。较重要者应是根据曲热强盛决定加料量。
汉代开始采用喂饭法,从酒曲的功能来看,说明酒曲的质量提高了。这可能与当时普遍使用块曲有关。块曲中根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比散曲中的相对要多。由于这两类微生物可在发酵液中繁殖,因此,曲的用量没有必要太多,只需逐级扩大培养就行了。喂饭法的方法故在本质上来说也具有逐级扩大培养的功能。《齐民要术》中神曲的用量很少,正说明了这点。
据《西京杂记》: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做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酝,一名醇酎"。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